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精品文档】第 13 页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yn) 寂寥(lio) 豁然开朗(hu) 俶尔远逝(sh)B清冽(li) 器皿(mn) 黄发垂髫(tio) 水落石出(lu)C摇缀(zhu) 峨冠(gun) 矫首昂视(jio) 犬牙差互(c)D翕忽(x) 悄怆(qio) 青树翠蔓(mn) 窈窕淑女(tio)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A问询 寤寐 落英缤纷 因式象形B珮环 箬篷 佁然自乐 辗转反侧C篁竹 叹惋 蒙络摇缀 阡陌交通D篆章 溯回
2、 悄怆幽邃 袒胸露乳3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足( )A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有四C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4依次填入下面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_。_。_。_。_。_。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通常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就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
3、作。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ABCD二、填空题1古诗文默写。(1)一日不见,_。(诗经子衿)(2)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永相)(3)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4)世界因为有了花而变得斑斓多彩。“_,_”(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景象;“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百花竞开的早春景象。2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有人说西游记是“一个师
4、傅仨徒弟”,其实取经队伍中还有一位称唐僧为师父的“徒弟”。请结合下面图片,概括出这位”徒弟”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故事情节。_(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 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结合这段文字,说说傅雷是怎样教育儿子的?从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三、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
5、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业已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字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版本总数(篇)年平均数(篇)增长率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2013版6964115213797%938%2017版12412
6、4207413(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_(2)从材料三中,你得出了哪些结论?_四、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行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闲。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请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具:具答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B得:便得一山/得其船C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D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
8、3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源的美景,有什么作用?_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_(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问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
9、,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注释】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 要:要求B咸来问讯 咸:全,都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D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人各夏延至其家,皆出酒食。_3语段(甲)写桃花源中人“便要还家,舍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作用是什么?_4语段(甲)和语段(乙)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避,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
10、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_(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歩,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11、。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纤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休焉。风摇其颠,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渴:指袁家渴。幽幽:水细流的样子。咫尺:古代称八寸为思。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倍尺:二尺。泓:深潭。鲜:苔藓。纡余:曲折延伸。箭:小竹。1下列句了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B怡然不动 什然:愉快的样了C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D犬牙差互 差互:交错不齐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俶尔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测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