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训练试卷一.doc





《高三历史模拟训练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模拟训练试卷一.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三历史模拟训练试卷一【精品文档】第 10 页高三历史模拟训练试卷一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2019山东滨州二模24)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2(2019广东汕头三模24)北宫錡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
2、这说明,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3(2019广西桂林、贺州二模24)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4(2019辽宁沈阳三模24)表1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表1 时期 时间起止 诸侯国数量变化(个) 战争爆发频率(次) 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 没有
3、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1232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71 150 1527 105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5(2019四川南充三模24)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6(2019安徽蚌埠三模25)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
4、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7(2019山东济南二模25)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
5、同构色彩8(2019广东茂名二模25) 表1 内容 刻石名称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泰山刻石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之罘刻石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碣石刻石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会稽刻石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表1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9(2019吉林吉林三模2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
6、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10(2019山东滨州二模26)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这一做法()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B提高了办事效率C利于防止决策失误D加强了中央集权11(2019山西太原二模26)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
7、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12(2019湖北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25)东汉崔寔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A相权强化专制强化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C朝廷权威危机重重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13(2019四川雅安三模25)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A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清除了政治上
8、的异己势力C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14(2019福建厦门二模25)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A行政职能分工不明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15(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6)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A开创了古代的
9、驿传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16(2019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押题考试27)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17(2019福建泉州二模27)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
10、面。这说明了明朝()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18(2019河南郑州三模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 职能 主要表现 理藩院 管理 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 保护 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 控制 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这说明清朝()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
11、较松散19(2019广东二模27)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20(2016广东茂名一模24)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21(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17)古代希腊
12、城邦形成初期,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时才获得公民权;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吸收外邦人和被释放奴隶加人公民团队。由此可见,古代希腊()A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B公民范围有一定的扩大C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D经济实力影响政治地位22(2019广东湛江高三高考测试二32)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
13、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23(2019四川宜宾三模32)雅典法律规定,一般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妆不得超过五十德拉克玛的价值,最富裕阶层也不得超过这个数目的两倍,如果超过标准,超过的部分应奉献给赫拉和宙斯。这反映出雅典()A公民生活受到限制B公民的等级差异演化C巧立名目掠夺财富D俭朴的社会风尚形成24(2019河南郑州三模32)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在雅典,奴隶和定居外邦人放肆无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们,奴隶也不会为你让道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材料表明当时的雅典()A政策具备人性化的特点B政策立足于保护奴隶的利益C实现了公民的直
14、接民主D自由人和奴隶是公平平等的二、材料阅读25(2018河南郑州一模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突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
15、”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招不于预政事。 摘编自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明史辑要 材料三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与丞相取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也无俸禄。
16、摘编自中国历史同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6分)26(2019山东临沂二模45)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清初,称明代瓦剌为“厄鲁特蒙古”,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蒙古诸部中,以噶尔丹为首领的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扰甘肃地区。公元1696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
17、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 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 材料二 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雍正大义觉迷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指导思想和民族政策。(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上述指导思想和政策的意义。(8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战
18、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可知此时国家统一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统一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D项;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可知此时国家统一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并非法家思想的融合,排除A项;墨家主张“非攻”,排除B项;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可知此时国家统一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并非都是为秦国统一制造舆论,排除C项。2【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到,诸侯因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的典籍销毁了,而这些典籍都是分封宗法制的体现,这说明诸侯有意突破宗法分封制度的限制,
19、进一步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材料中诸侯敢于销毁传统典籍,说明他们有意突破传统不愿意因循守旧,排除B项;材料中虽提到孟子,但并没有提到孟子的思想主张,也没有提到统治者对孟子的态度,所以无法看出当时儒家思想是否受到重视,排除C项;中央集权思想是法家韩非子提出来的,他比孟子生活的时间要晚,排除D项。3【答案】D 【解析】由材料“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通过“授民”后,各诸侯所有的臣民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从而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选D项;西周通过分封制进行管理,不是一个大一统政权,排除A项;宗法制适用于同姓贵族间,但周天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模拟 训练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