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oc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精品文档】第 15 页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件中。2、监控量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监控量测项目; (2)确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3)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监控
2、量测人员要求相对稳定,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 (2)编制实施细则; (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 (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6、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二、监控量测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
4、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2、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行。3、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应包括: (1)监控量测项目; (2)人员组织; (3)元器件及设备 (4)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5)数据记录格式; (6)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7)信息反馈及对策等。4、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尽快读取初始读数,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三、监控量测项目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2、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
5、测项目见表3.1。 表3.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3、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按表3.2选择。 表 3.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1围岩压力压力盒2钢架内力钢筋计、应变计3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4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压力盒6锚杆轴力钢筋计7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8隧底隆起水准仪、锢钢尺或全站仪9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记
6、录仪10孔隙水压力水压计11水量三角堰、流量计12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全站仪4、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5、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四、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1、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4.1的要求布置。表4.1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2BHo 2. 5B20一50B5B1次/7d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表5.2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
7、/d151次/d0. 5一11次/2一3d0. 2一0. 51次/3d0.21次/7d2、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3、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测项目反馈信息的结果确定。 六、监控量测控制基准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2、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6.1和表6.2选用。表6.1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 (m)h
8、5050h300300h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0. 20 - 0. 600. 10 - 0. 500. 40 - 0. 700. 601. 500. 20一0. 700. 50一2. 602. 40 - 3. 50V0. 301. 000. 803. 503. 00 - 5. 00拱顶相对下沉(%)0. 010. 050. 04一0. 080. 0 1 - 0. 040. 03一0. 110. 10 - 0. 250. 03一0. 070. 06 - 0. 150. 10一0. 60V0. 06一0. 120. 10一0. 600. 50一1. 20注: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
9、,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一1.3后采用。表6.2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 (m)h5050h300300h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0. 0l - 0. 030. 0 1一0. 080. 03一0. 100. 08 - 0. 400. 30 -0. 600.10-0.300. 200. 8
10、00. 701. 20V0. 20一0. 500. 402. 001. 80一3. 00拱顶相对下沉(%)0. 030. 060. 05 - 0. 120. 03 - 0. 060. 04一0. 150. 12 - 0. 300. 06 - 0. 100. 08一0. 400. 30 - 0. 80V0. 08 - 0. 160. 141. 100. 80一1. 40注: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
11、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3、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6.3要求确定。表6.3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面1B (U,B)距开挖面2B ( U2B )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 Uo 90% Uo 100% Uo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极限相对位移值。4、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可按表6.4分为三个管理等级。5、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表6.4位移管理等级管理等级距开挖面1B距开挖面2B注:U为实测位移值。6
12、、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换算成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换算成内力)、锚杆轴力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 10003-2005 )的相关规定。7、爆破振动控制基准应按表6.5的要求确定。表6.5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振速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振速(cm/s)10 Hz10一50 Hz50一100 Hz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 5一1. 00. 7一1. 21. 1一1. 5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 0一2. 52. 32. 82. 7一3. 0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0. 0一4. 03. 5一4. 54. 2一5. 04一般古建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监控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