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品文档】第 5 页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董志尚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1期摘 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产业或产业链,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产业集群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中国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志码
2、: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95-02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从现阶段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中国产业集群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个别大城市。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是集中在珠江三九州、长江三角洲、浙东南、环渤海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早,市场机制比较健全。中国的产业集群以广东的专业镇(佛山陶瓷)、浙江的块状经济(义乌小商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园区(宁波服装产业)为典型代表。中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不是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在城市的周边地区。二是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轻工产业。
3、按照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产业集群分类,中国的产业集群除了以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外,基本上属于传统产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是从事传统的制造加工业,主要是从事食品、纺织、制衣、五金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领域。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在产品研发、自主品牌打造方面比较薄弱,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三是中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基本上是小企业集群。在中国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工业领域产业集群出现得较少,中国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而且大部分为个体、私营企业,有些甚至还具有手工作坊的特征。二、中国产
4、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集群地区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产业集群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布比较广泛,已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来看,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在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大部分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同时,在某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也处于不平衡状态。以河南省为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郑州、新乡、许昌、南阳等地区,产业集群总数占了半壁江山,在鹤壁、济源、驻马店等地产业集群分布较少。同时,河南工业总产值超1
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所占比重低,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省份。2.产业集群的产业链较短,集群内企业间存在过度竞争。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简单集聚,基本上属于横向联系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集群效益发挥不够。产业集群内核心产业不明显,生产环节衔接不紧密,产业链过短,缺少主导产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但企业间信息沟通不够,企业间“信任网络”不健全,缺少分工协作,没有形成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和竞争合作机制,集群内各企业间的竞争多于合作。企业间往往通过偷工减料、仿冒、压价竞销等手段,形成了集群内的恶性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6、,产业集群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统一的创新平台,产业集群内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集群内多为中小型企业,进行创新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还具有很大的风险性,集群内中小企业为规避风险不愿开展自主创新,希望通过引进或模仿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研究、开发、设计等创新人才,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机制又不健全,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独立研发能力不强,经常会模仿其他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这就会损害开展创新企业的利益,挫伤其他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使这一情况陷入恶性循环的圈子。集群内很多企业都采取拼装、贴牌等方式进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量利润
7、被拥有品牌的国外大企业赚取。2012年中国手机出口达10亿部,出口手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接近八成,但巨额利润都归属国外巨头,众多中国企业还赚不到1%的利润。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国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产业集群缺乏持续发展后劲,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4.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对产业集群发展缺少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等配套服务,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不完善,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地区只关注集群内某个核心产业的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忽视集群内行业协会建设、金融服务、企业产权流通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一些地区建设一些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
8、区,但在道路交通建设、电力供应、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环境方面跟不上。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1.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中国产业集群处于国际市场价值链的低端,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略势,其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落后,不掌握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我们要加强科技开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的产业集群。要制定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研发计划,建立产业创新平台,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或集群内大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集群内各企业主体积极参与而形成的完善科技创新网络。要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健全孵化网络、技术市场网
9、络、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让企业能及时地把握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使最新科技成果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核心企业。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原因,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竞争优势,在中国产业集群中也占有很大比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优势难以为继,必须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优化各产业的合理布局,让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协调有序发展。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积极注入高科技因素,推进产业升级;对同一产业要由低附加值生产
10、环节升级为高附加值生产环节。整合产业内部结构,强化企业间的合作,完善产业链,根据本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错位竞争。要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现有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间的关联度与合作,同时,也要推动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集群内企业要增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注重自主创新,形成规模效应,大力开发本地市场。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向高端发展的核心力量,发挥好其对整改集群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技术水平的发展、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增强集群整体竞争力。3.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集群内企业发展需
11、要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功能齐全、高效有序的服务。一是要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服务,优化发质硬环境。二是要健全集群发展的社会化平台,主要包括产业信息中心、技术研发及应用中心、相关培训机构、产品展示及交易中心、企业发展融资担保中心等机构,为集群的成长提供软件保障。三是要建立完善行业协会,丰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具有监督职能的社会化专业中间组织。同时,对于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发展要出台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4.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市场作用,维护集群发展正常秩序。产业集群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忽视市场规律和缺乏公平的发展环境,产业集
12、群很难得到发展壮大。要以建公共服务政府为目标,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营造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首先要根据本地优势和特色,做好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与布局,避免产业集群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中央政策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内企业的过度竞争。当前,东部沿海地域要突出产业机构调整与升级,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考虑地方发展需求、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其他方面则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以计划经济的形式进行干预。同时,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和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地方政府不仅要能把企业引进来、园区建起
13、来,还要让企业留得住、园区大发展。参考文献:1 张占仓.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及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5).2 李小彬.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湘潮,2008,(7).3 魏后凯.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 吴利学,等.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其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09,(15).5 王洪忠.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 季丹.关于营造中国产业集群的一些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03,(5).7 杨建.加快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4,(4).8 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9).9 钱平凡.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3,(11).责任编辑 安世友收稿日期:2012-11-23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项目阶段成果(2012B094)作者简介:董志尚(1981-),女,宁夏吴忠人,讲师,从事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