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精品文档】第 9 页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聚集,农村地貌变为城市景观,城市文化逐步覆盖农村,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变成或融入城市而消失。 生活方式城市化了,但原汁原味、富有个性的传统文化变淡甚至消失了。城镇化进程中,随着自身居住条件的变化和邻里相识格局的变化,城镇化了的居民在节庆、婚丧
2、嫁娶中的风俗也有了改变。城镇化了的农民生活变得轻松了,也有了诸如城镇广场、文化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大众文化开始兴起。但城镇大众文化的同质性使得人们对过去那种原汁原味的文化活动又萌生了难以释怀的留恋和需求,甚至有人觉得生活的滋味没有以前浓厚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怀旧甚至失落的心理。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更多注重了人口的城镇化、景观的城镇化,在和着城镇化的步伐中对传统文化的修正、补充、更新还缺少作为,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替代和抛弃,这就极易导致文化断层的发生。生产方式变化了,与土地、天气等大自然有关的文化因素消失了。传统的农事耕作、放牧与土地、牲畜、气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农牧活动中,每一个村
3、落都会形成多姿多彩的农牧文化,节气、天象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都是重要的因素,围绕着这些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不管现代技术多么先进,这些与大自然的有灵性的原始沟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也决不能丢失,它是人类精神之源。如何让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使传统文化依然可以成为城镇化后人们的精神力量之源,是一个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分外注重的问题。熟人社会的特点在城镇化后淡化了,与熟人社会有关的交往模式和价值取向受到挑战。原有的文化传统因为诸多因素的改变派不上用场,势必会试着改变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因而原先的讲求情谊、诚信、友善和相互帮助的传统礼俗会逐渐变淡。城镇化水平越高,“礼失而求诸野”的情况会越
4、多。文化传统中的那些优秀元素也就慢慢成为一部分人的集体记忆了。城镇化是我国的大政方针,诸多益处自然不用再一一赘述。但任何一项好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如何认识并且警醒解决。城镇化对文化传承有利有弊,但就当前出现的问题来看,弊端显然明显。这就要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注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现代化,使城镇化后的农民在旧有文化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依然能得到文化的浸润,仍旧有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的文化作精神支撑,使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和城镇融合,生发出更先进的文化来。(选自郭秀丽城镇化中的文化传承,有删减)1下列关于城镇化弊端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3分)A.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城市文化逐步覆盖农村。B.城镇化过程中,更多注重人口的城镇化、景观的城镇化,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修正、补充、更新,极易导致文化断层发生。C.长期的农牧活动使每一个村落都形成了农牧文化,而城镇化中,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与大自然有关的文化因素也消失了。D.城镇化了的居民,原有的文化传统因为诸多因素的改变派不上用场,众多的传统礼俗离生活越来越远。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必然导致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转变,附着于农村的各种文化元素发生
6、变化。B.城镇化的居民在节庆、婚丧嫁娶时的风俗有了改变,原汁原味、富有个性的传统文化变淡甚至消失,有人不可避免地产生怀旧甚至失落的心理。C.虽然农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大自然的有灵性的沟通不可缺失,传统文化依然要传承下去,并使其成为城镇化后人的精神之源。D.城镇化后,原先的讲求情谊、诚信、友善和相互帮助的传统礼俗逐渐变淡了,文化传统中的那些优秀元素也慢慢成为一部分人的集体记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通过农村和城镇两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景观形态的比较,揭示了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B.城镇化了的农民,虽然有了很多文化活动场所,但传统文
7、化不能简单替代和抛弃,大众文化的兴起无法完全解决人们的精神需求。C.随着熟人社会的特点的淡化,一些交往模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这对于文化传承有利有弊,而弊端尤为明显。D.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使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很好地和城镇结合,做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文化现代化,解决好城镇化与文化传承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也。绚少俶傥有志气。仕齐为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余悦服。绚宽和少喜惧,见人如不能言,号为长厚。梁武起兵,绚举郡以应。天监元年,封南阳县男,除竟陵太守。累迁太子左卫率,甲仗百人,与领军萧景直殿内。绚身长八
8、尺,容貌绝伦,虽居显职,犹习武艺。帝幸德阳殿戏马,敕绚马射,抚弦贯的,观者悦之。其日,上使画工图绚形,遣中使持以问绚曰:“卿识此图不?”其见亲如此。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于钟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中流。十一月,魏遣将杨大眼扬声决堰,绚命诸军撤营露次以待之。遣其子悦挑战,斩魏咸阳王府司马徐方兴,魏军小却。十五年四月,堰成,其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其上。其水清洁,俯视邑居坟墓,了然皆在其下。或谓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
9、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然之,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所惧开湫。”魏人信之,果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初,堰起徐州界,刺史张豹子谓己必尸其事。既而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由是谮绚与魏交通。帝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寻除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绚征还豹子不修堰至其秋淮水暴长堰坏奔流于海杀数万人。其声若雷,闻三百里。水中怪物,随流而下,或人头鱼身,或龙形马首,殊类诡状,不可胜名。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整。普通元年,除卫尉卿,未拜,卒,时年五十七。舆驾即日临哭。谥曰壮。在省每寒月,见省官褴褛者,辄遣遗以繻衣,其好施如此。(节选自南史康绚传,略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10、一项是(3分)A累迁太子左卫率 累:多次B上使画工图绚形 图:描绘C绚然之,开湫东注 然:许诺D由是谮绚与魏交通 谮:诽谤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绚征还豹子/不修堰/至其秋/淮水暴/长堰坏/奔流/于海杀数万人。 B绚征还/豹子不修堰/至其秋/淮水暴长/堰坏/奔流于海/杀数万人。 C绚征还豹/子不修堰/至其秋/淮水暴长/堰坏奔流/于海/杀数万人。 D绚征还/豹子不修/堰至其秋淮/水暴长/堰坏/奔流于海/杀数万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绚在幼年时风流倜傥,有志气。齐时出仕,任华山太守,能以诚意待人,安抚下民,荒外来的人很高兴,都敬
11、服他。梁武帝起兵时,他发动全郡响应。 B康绚身高八尺,容貌超群,虽然身居要职,但仍习武艺。高祖在德阳殿骑马戏乐,令康绚骑着马射击,他控弦而射,飞矢穿过靶心,旁观的人大为高兴。 C康绚相信了有人对他说的话,开掘水渠,引水东流;同时又派人到魏军那边施反间计,说梁怕的是挖渠。魏人果然凿山深达五丈,在淮堰上游挖渠北流。 D康绚曾冒用其他人的官职负责监管修筑淮堰之事,使原以为自己必能负责此事的徐州刺史张豹子很惭愧。司州三年,康绚大修城郊的护城壕,人称整肃。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绚宽和少喜惧,见人如不能言,号为长厚。(5分)(2)见省官褴褛者,辄遣遗以繻衣,其好施如此。(5分
12、)(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秋夜客舍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注】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9月作者作此诗于夔州西阁。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此处指长安。8.杜诗善于炼字,请就颔联中你认为运用得比较传神的两个词语进行鉴赏。(5分)9.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 , ”,讲了大与小的关系,说明小
13、的往往理解不了大的。(2)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 。”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 , 。”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刻碑名手 聂鑫森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
14、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
15、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范玉成答应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
16、,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范玉成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
17、错。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儿子不做声了。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来,当面说明了情况。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范玉成呵呵地笑了。“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你放心。这位
18、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范玉成对儿子说:“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否则,我不敢上这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儿子说:“爹,我会记在心里,您放心。”(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贵州人民出版社)(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洗练的笔调
19、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颂扬和浮躁世风的不满。B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更正。C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代表性,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当仁不让的职业操守。D范玉成在心里的算计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E范玉成对老书法家的字的赞叹和儿子对人死墨稿无法再改的发急,为下文写范玉成的补写埋下了伏笔,烘托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力。(2)作品中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
20、分析(6分)(3)作品是怎样叙述范玉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作品为什么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II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日寇关东军头目在一次会议上说:“苏联已经攻占柏林,苏联红军出兵中国指日可待,我们必须用细菌武器对付苏联。”B.林清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推出温一壶月光下酒冷月钟笛等一系列著作,而立之年就已经获得岛内很多文学奖项,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C.诗三百采用的语言为当时的白话文这一说法不知道从何人开始提出,我想大约应
21、该是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他是白话文学史的始作俑者。D.2014年,不断深入的反腐败斗争震撼人心,随着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人落马,人们看到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体会到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际油价暴跌,中国应该是最大受益者,不仅能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也能全面降低企业成本。B.灾难语境扩大了公众对官员的挑剔心理,不过没必要对此刻意遏制,因此它首先是对官员的一种监督。C.多年来,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一个焦点,既关系到国际核不扩散前景,也关系到中东和平与稳定。D.“粗鄙化”的网络语言中流露着一种破坏性的焦虑,本身具有“分裂性”,是一群
22、“不敢谈理想”的青年不满情绪。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流行的观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简单地讲,一是先天的遗传,二是后天的环境,缺一不可 这一观点的隐含假设是,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块“白板”,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教育的意义因此被无限夸大 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但是,流行的观点似乎认为,后天的环境是唯一重要的A. B.C. 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23、个字。(5分)足球世界杯的精彩,一定还在足球运动本身。这里承载的 、斗智斗勇、欢笑泪水、欣喜沮丧,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演化为百转千回的动人故事:不是说一支强队输了一场球便从此一无是处,不是说一名新星脱颖而出便从此一路坦途, ,不是说赢球了便配得上掌声观众与球队、球员的互动,永远不该是 的单行线,有些悲情,有些沉重,有些担当,似乎比那些相对而言一帆风顺的球队和球员更具穿透心灵的力量。16.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各题。(1)请为这幅漫画拟就一个标题。(2)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加以评论。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说,现在拿国产手机都不能坐飞机了?!2015年10月26日,网友在微博分享一段视频:一穿着光鲜的女子冲着男子叫嚣,“用国产手机的坐什么飞机,来什么VIP室啊!”据悉,事发上海浦东机场,男子因将女子的玫瑰金iPhone6S撞掉地上,引女子大怒。最后,女子抢夺男子的国产手机并摔在地上,事件才得以解决。在整个过程中,男子一直表现很有礼貌,不但赔礼道歉,而且表示愿意赔偿。网友纷纷斥责这名女子的恶劣言论,“拿着玫瑰金也成一种优越感了?莫名觉得现在拿着苹果手机好丢人!”“你人都是国产的,你也别上飞机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