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doc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精品文档】第 25 页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
2、,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后敷脐。 【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
3、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
4、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 奇效的敷脐疗法 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 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刚刚实验了一下,一贴下去足三里和风池穴就开始发涨,接着腰眼发涨发热,不过
5、我是用高粱酒混合艾叶,然后用手心放在上面,二十分钟后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初的效果竟然是整条膀胱经和胃经,而膀胱经的起点是鼻子上的晴明穴,胃经的起点是迎香穴,然怪对鼻窦炎特效,以后这类患者不用再服用抗生素了,厦门日报的这个提供者功德无量。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指压肚脐无比神奇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 有一位失眠患者
6、,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说:“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 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药物贴脐疗法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需要,选择相应药物,贴敷于肚脐部位,外以胶布固定。通过药物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药物贴脐疗法,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疗法主要包括药物贴脐,填脐,纳脐,蒸脐,熏脐,熨脐等。统称贴脐疗法。脐即神阙,又称脐中穴,是经脉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7、中医认为,脐与十二经脉相联,与脏腑相通。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 现代研究证实,脐中有丰富的静脉网和皮下动脉分支,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簿,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联,故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除此以外,药物分子可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于血中,极少通过肝脏而免遭破坏,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贴脐疗法的
8、主要作用: 1、药物的局部刺激,可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对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网络起到调节作用,调节机体各项功能。 2、药物贴脐的直接作用,即不同的药理作用。 3、贴脐加温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 4、中医认为贴脐具有以下作用: 温通阳气,回阳救逆。治疗虚脱,休克,中风,昏迷等。 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病,不孕,胎动不安等。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腹水,黄疸,肝硬化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胃病,呕吐,腹泻,便秘等。 收敛止汗,固精止带。治疗各种自汗,盗汗,遗精,阳痿,早泄等。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治疗风
9、湿性关节炎,内脏瘀积,手足麻木,颈肩腰腿痛等。 强壮保健,祛病延年。治疗虚劳,神经衰弱,面部黄褐斑,痤疮等。贴脐疗法适应病症: 据史料记载及现代报道,贴脐疗法使用不同药物可以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常见顽症如头痛,便秘,失眠,阳痿,早泄,小儿咳喘,腹泻,多汗,遗尿等。面部黄褐斑,痤疮,肥胖,乳腺增生症。临床常见疑难病症如心血管疾病,各类肝病如慢性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及肾病,颈肩腰腿病变等。 贴脐疗法方法与特点: 1、应由专科医师根据病情处方配药。 2、所用药物均须制成粉末,视病情分别采用酒,醋,油,生姜汁等调匀敷脐。 3、根据需要可局部加温,加炙
10、,增强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4、贴脐胶布一般每日更换,或隔日更换,连续贴敷10次为一疗程,连用三个疗程。每疗程间可停23日,以减轻脐部皮肤刺激。 5、贴脐疗法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所需药物量少,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适应症广,疗效奇特。 贴脐治疗妇女月经不调: 脐为神阙,系任脉要穴。冲为血海,任主细胞,通过药物调理冲任经脉,疏通气血,可以治疗月经先期,延迟,过多,过少,痛经,闭经及胎动不安等。 贴脐治疗慢性肝病: 脐与肝脾关系密切,据内经记载,足厥阴肝经入于脐中,足太阴脾经上络于脐,通过药物帖脐具有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的作用,而且脐部与肝脏位置靠近,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肝
11、细胞炎症的减轻与肝功能恢复。 贴脐治疗男女不孕不育: 中医认为孕育主要与肾、肝、脾及胞宫(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作用有关,脐为任脉要穴,与肾、肝、脾经络及胞宫直接相连,通过药物贴脐,可以调理相关经脉气血,改善生殖内分泌功能,促进排卵,疏通输卵管,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精子的数量和活力,达到促进孕育的目的。 贴脐治疗临床常见顽症: 临床常见顽症如头痛,失眠,多汗,便秘,早泻等多难明确致病因素,缺乏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令患者苦不堪言。贴脐疗法依据经络脏腑理论,辨明阴阳气血虚实,针对性用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直至消除上述顽症。 奇效的敷脐疗法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笔者收治一
12、小儿患肠麻痹症,病势危急,汤水不进,药入即吐,用师傅所传秘方“温脐散”:肉桂、丁香、木香各1.5克,麝香0.09克,共研细末后用熟蛋一只,对半剖开去蛋黄,取半只蛋白纳入药末,覆于脐部外敷,用绷带固定,小时内即肠鸣排气,大便通下,腹痛胀消失,肠蠕动能恢复。对晕厥、昏透、虚脱性休克的危急病人,可用葱白500克,捣碎后炒温敷脐。此法能使病人复苏。对于各种急性传染病引起高热,可用黄连粉、牛黄粉调湿敷脐,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敷脐疗法还能治疗慢性病。 对失眠者可用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等混合敷脐;慢性肾盂炎,用胡椒7粒,麝香0.6克研末后将药粉敷脐中,外盖胶布,10天换药一次,连敷次,可使小便恢复正常。
13、肝硬化腹水用利尿药无效时,可用芒硝60克、肉桂粉6克和匀敷扎脐部,能使小便量增加而腹水减少。高血压患者用朱砂6克,醋制白矾10克,降香6克混合研末敷脐,能使血压下降。小儿夜间遗尿,取7厘米长连须葱白3根,硫黄30克,共捣泥,睡前将药敷患儿脐上,用纱布覆盖,8-10小时后去掉,能防止小儿遗尿。 神奇的脐疗 贴肚脐治病其实就是祖国医学里的“脐疗法”。也就一种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脐掌握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脉之中枢,经气之江海,脐可通过经气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也就是说人的肚脐内联全身经脉,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在腹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输送全身,调整脏腑病态
14、。另外药物通过对脐部的刺激,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发挥其防病治本的功能,现代研究还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脐作为腹壁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人他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药物敷脐后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 1脱肛、脱垂、疝气:五倍子人参或黄芪熬水用毛巾沾湿热敷把药研沫用膏药贴肚脐。2痔疮:五倍子(大剂量)、黄芪、茄子根熬水热敷或洗痔疮部位研沫做成药丸用蜜蜡作糖衣,或用朱砂做衣,直接口服,作用在直肠,效果显著。3血寒:少女宫冷血寒,婚后女人寒风袭宫。都用肉桂、牛膝或熟地熬水热敷,或研沫贴肚脐。4五更泻:天亮鸡叫去厕所,水土湿润、脾盛阳虚。用山豆根、
15、白头翁贴肚脐或熬水热敷。5阳痿:用阳起石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6肝气胀满:肾寒、肝火盛。用陈皮、青皮、沉香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7小儿厌食:有虫子的。用使君子炒熟,十五岁前儿童用实际年龄加一粒,口嚼。不许喝茶,喝茶解药,不许吃大油即肉制品。8青春痘:用菟丝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贴肚脐或热敷,一部分洗脸。9咳嗽:有痰很黏稠的,属火,用贝母研沫贴肚脐。有清痰的,属寒,用川贝研沫贴肚脐。空腔咳,用覆盆子或女贞子或山药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10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疾病、轻度淋病:用车前草(顽固病症用车前子)、金银花、菊花、木贼熬水热敷,烫肚脐,但不能烫出泡。1肿瘤外压肠管引起的肠梗阻腹腔或盆腔肿瘤压
16、迫肠管引起肠梗阻临床常见,目前多采用持续胃肠减压,疗效并不满意,使用下方敷脐可以较好地解除或缓解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用肉桂、川椒目、莱菔子、吴茱萸、生大黄各10g,冰片3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2化疗引起的腹泻化疗药如阿糖胞苷、硫鸟嘌呤、放线菌素D、5-氟脲嘧啶、羟基脲、甲氨蝶呤、拓扑替康、丙脒腙和亚硝脲类药均可引起腹泻、腹痛,尤以5-氟脲嘧啶、拓扑替康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5-氟脲嘧啶普通剂量每周1次极少产生腹泻,但大剂量或连续给药可导致黏膜炎甚至血性腹泻。这种副反应的出现往往在用35天才较明显,而且用药时间或药物接触时间越长,
17、反应越重。其原因为药物抑制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分裂繁殖,导致黏膜受损,出现腹泻、腹痛。中药敷脐治疗腹泻有较好的疗效。用补骨脂、肉豆蔻、五倍子各等份,研末过筛备用。取药末10g,敷贴脐部神阙穴,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直至腹泻消失。3癌性腹水癌性腹水的成因不外肿瘤直接侵犯腹膜、继发感染、肿瘤阻碍血液及淋巴回流、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目前治疗方法不尽如人意,采用川椒目10g,桂枝10g,细辛3g,黄芪10g,龙葵10g,共研细末,加白醋适量调成膏状,敷于神阙穴,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每日一次,药物去除后外涂红化油防烫伤。疗效较为满意。一般当日起效。4癌性疼痛癌性疼痛是肿瘤常见并发症
18、,目前治疗疼痛方法较多,配合中药可明显加强治疗疼痛效果。药用蜈蚣2条,白屈菜、徐长卿、川乌、元胡各15g,麝香3g。以上诸药粉碎后研末,过筛,黄酒调匀成膏,敷于脐部,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灸后用伤湿止痛膏封闭固定药物,24小时一换,7天为一疗程。5肿瘤引起的便秘肿瘤病人由于化疗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用5-HZ止吐、或用利尿剂、或由于胃肠蠕动及排空功能差,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均易诱发便秘的出现。目前西医主要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及灌肠来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佳。药选生大黄、芒硝、枳实、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g药末食醋调匀成膏状,敷于脐部,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6
19、小时,每日一次。6化疗引起的呕吐、胃胀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早期毒性反应,严重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及体重减轻,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接受有效治疗。顺氯氨铂及氮芥可引起剧烈恶心呕吐。现代医学治疗呕吐效果较好,但患者应用止吐药后胃部满胀不适。药用法半夏粉10g,苏梗粉10g,姜汁5ml,调成糊状,取少量敷脐,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7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减少患者可有乏力、头晕、低热、食欲下降,易造成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及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选用干姜10g,肉桂10g,血竭5g,附片10g,当归5g,冰片2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
20、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连用12天。8腹盆腔肿瘤中药外用治疗恶性肿瘤,可使肿瘤缩小甚或消失。常选用川乌60g,草乌60g,山慈姑90g,麝香1g,壁虎60g,马钱子10g,炒薏米90g,除麝香外,其余各药均浓煎2次,去渣浓缩成稠膏,待药物冷却后,放麝香,每次取少量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药物敷脐法治病3 13: 口腔溃疡:细辛粉末9-15 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摊在纱布上,贴于脐部,至少3 d,溃疡面可结疤而愈合,有效率达934。 14: 肚脐埋药丸治便秘神效: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
21、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15:鼻窦炎:介绍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 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16: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外敷 治疗 多种 疾病 疗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