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精品文档】第 7 页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乡杨岗学校 杨乐才【内容提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阅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
2、理信息的能力。”把阅读能力放在多种能力之首,说明国家重视公民的阅读能力,也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论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实处呢?一、要重视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所谓阅读
3、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学习母语,有口语语感作基础,有熟悉本国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感染,因此,学习母语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得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相似论 ”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
4、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中,要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学生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 如教学找春天一课,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欣赏多媒体春景图,再读课文,交流“春天在哪里?”(课文语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完成随堂练习。二、要抓“题眼”课题是文章标志,内容精髓,有的直取事件,有的直呼其名,有的揭示中心,有的汲取人物话语,有的标明行文线索等等,教者可从课题下手,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既能解题,又能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既能为学课文设置悬念,又能
5、激发学生读书欲望。如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围绕课题提出什么叫 “负荆请罪”?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请罪结果怎样呢?这样,学生不仅能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还能勇于探究,树立“自愿”读书观。三、要扣“文眼”文眼是文章灵魂的体现,中心内容的浓缩,阅读训练的窗口。有些课文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有些课文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有些课文中间部分为行文架桥引渡,语言凝练、意蕴丰厚,均有点睛之意,因其无固定席位,教者应扣紧文眼因材施教,或是从头向尾,或是从尾向头,或是从中间向两头辐射,创设趣思情境,促成学生自主探究,突破全文。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既是重点句又是过渡句,揭示
6、了文章主旨。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精心设计研读问题:“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引导学生研读上下文理清条理,体会内涵,感悟徐悲鸿为洗尽国耻、励志学画的言谈举止可敬,精神可贵。一“眼”可窥全篇,这不仅能净化阅读路径,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培养学生泛读课文的能力。 四、要抠“词眼”文章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关键词。扣词眼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内容,把握中心,领会词韵,还能让学生熏陶情感,享受语言的优美。如天鹅的故事有一重点句 “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
7、地扩大。”教师可抠出“顽强”、“破冰勇士”、“继续”、“慢慢”等关键词引读,“破冰勇士”指谁?找出表现“顽强”壮举的句子,说说老天鹅这样做是好表现自己吗?它用自己的生命不停地扑打冰面,“傻”吗?学生在反反复复地“读、品、思”训练中获得感悟,老天鹅饱经风霜,为人机智勇敢、乐于献身的精神,令守猎老人弃枪做人,更令读者深思。这样,学生在品词中领悟内涵,欣赏语言,学会了精读细研,真正尝到“语文味”。 五、要读“插图”小语课文的插图色彩和谐柔美,画面鲜活动人,其内容大都是文中重点或精彩片断,教学时,可从插图切入,引导学生从读图过渡到文本意境的领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小镇的早晨第一段 “小镇
8、的早晨是恬静的”,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之一,教师可以从图入手,引导学生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你觉得这画面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安静舒适、恬静和谐”的画面自然移植学生心中。文章又是怎样具体描绘的呢?请自由默读,划出图文对应的语句反复揣摩:一条玉带小河,河水波光粼粼,一座横跨的小石桥,半月桥洞中悄悄地摇过的小船,洒满金色光辉的楼房、绿树,伴着朝阳晨练的老人一切都显的“恬静”。图文交融,看图品文,读文思图,内容化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要突出个性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
9、,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将指导的形式由直接明示转为间接暗示,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对鲤鱼妈妈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评议。有的认为它是真的不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认为它知识狭隘;有的持不同的意见,他们从图中看出,从文中读出,认为鲤鱼妈妈是因为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而无暇顾及小蝌蚪,它是很自私的。这两中迥然不同的感受,教师都应予以理解。阅读能力是人生所必须的能力。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技术在更新,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学习。这就需要要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对人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会是他们受益终生。备注:此文发表在知识文库2008年10月期刊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