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知识题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消毒知识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知识题库..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消毒知识题库.【精品文档】第 36 页全市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技能大赛题库第一部分 公共部分一、名词解释1.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2.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3.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4.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5.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6.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
2、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7.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8.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9.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10.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1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如患者与患者,患者现与医务人
3、员,患者与环境。12.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3.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5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4、17.标准预防: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8.隔离:把传染病人或带菌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传染病院或隔离单位,与健康者隔开,暂时避免和人群接触,防止病源体扩散。 二、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38 种。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出血热属于 乙 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 属于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 、 霍乱 。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
5、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6.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
6、位和个人,必须接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9.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1. 传染源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10.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隔离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的措施预防院感。11.按杀菌水平分类,过氧乙酸、优氯净属于 高 效消毒剂,碘伏、酒精属于 中效 效消毒剂。12.医院消毒分为四个等级,它们是灭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13.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14.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
7、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15. 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第 四 类危险程度最低,第 一 类危险程度最高,第 一 类、第 二 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16.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 陆 路运输。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 公共汽车和城市铁路 运输病原微生物菌
8、(毒)种或者样本。17.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指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 的微生物,以及 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 的微生物;第二类是指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 的微生物,这两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 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18. 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 三 级以上实验室进行。19.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 本底血清 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20.
9、对医疗机构内的 病人 、 病原携带者 、 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2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 疫点 、 疫区 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22.进行 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 医学观察 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 疫情控制 方案。23.疾病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 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 传染病病原体样本 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 实验室
10、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24.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 防渗漏、 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 的专用运送工具。25.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其医疗废物种类可分为五类(1)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并依次注明每一种医疗废物的包装物 ,容器标记及颜色 (1)“感染性废物”黄色(2)“病理性废物”黄色(3)“锐器”黄色(4)“药物性废物”褐色(5)“化学性废物”黄色。26.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 ,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
11、年。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 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6月16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8. 盛装的医疗废弃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3/4 时,应当使用 有效 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29.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由 专人收集 、 双层包装 ,包装袋应特别注明是 高度感染性废物 。30.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 标本和菌种、 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 感染性 废物收集处理。3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
12、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 紧急程度 、 发展势态 和 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 红色 、 橙色 、 黄色 和 蓝色 标示,一级为 最高 级别。32.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 特别重大(I级) 、重大(II级) 、较大(III级) 和 一般(IV级) 四级。依次用 红色 、 橙色 、 黄色 和 蓝色 标示 特别严重 、 严重 、 重大 和 一般 (级)四个预警级别。三、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
13、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A )A.2004年12月1日 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09月1日 D.1989年2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D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3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A甲,乙,丙,丙 B甲,甲,乙,乙C甲,甲,乙,丙 D甲,乙,乙,乙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A.35 B28 C.38 D.405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
14、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 D )。A处罚措施 B强制措施 C行政拘留 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6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 C )负责。A出发地 B目的地 C诊治地 D户口所在地7.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当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 A )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A.公安机关 B.卫生行政部门 C.卫生监督机构 D.卫生防疫机构8.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由( A )批准。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
15、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9.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 ) 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A)A.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卫生部 D.国务院10.疫源地消毒属于传染病控制的( B )环节。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隔离患者11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B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12. 对疫源地消毒的评价标准,正确的是( C )。A.消毒后对自然菌的灭杀率应99B.消毒后对自然菌的灭
16、杀率应95C.消毒后对自然菌的灭杀率应90D.消毒后对自然菌的灭杀率应8513.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B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A.隔离、消毒 B.预检、分诊 C.分类、隔离 D.定点、隔离14.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 ( B )A.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B.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重点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C.收治医院应有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传染病病区的严格分区D.隔离区有专用诊断治疗设备E.要有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通道15. 疫区是指:(C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
17、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6.医源性感染是指(B )A.指在日常生活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B.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C.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细菌引起的感染D.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毒引起的感染17.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 B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B.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C.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D.2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18.医疗机构发生多少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
18、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C )A.3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C.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D.2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9.严密隔离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 B )A.穿隔离衣、戴隔离帽、口罩、手套和工作鞋B.下班时更衣后即可离去C.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抵抗力低下现象,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D.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E.尽可能接种疫苗或口服预防药物 20.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B)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A.1名 B.2名 C.3名 D.4名21.患者最科学有效的隔离方式为 ( C )。 A.
19、家庭隔离 B.单位隔离 C.住院隔离 D.学校隔离22.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倒、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 采用( C )级防护。A. 一 B. 二 C. 三 D. 四23.穿防护用品的顺序下列 ( A )是正确的。 A.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穿鞋套或胶鞋、戴手套B.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穿鞋套或胶鞋、戴防护帽C.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穿鞋套或胶鞋、戴防护眼罩D.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鞋套或胶鞋、穿防护衣24.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隔离防护“标准预防”策略范畴( D )A.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20、物都具有传染性B.接触以上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C.认真作好患者、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D.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但不需太在意医务人员传给患者25.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置的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为:(D)A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B预防保健科 C医院感染管理科 D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6.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将病原微生物分为( )类。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将实验室分为( A )级。A.4;4 B.3;4 C.5;4 D.4;327.乙型肝炎病毒,按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几类病原微生物?( C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28.GB19489
21、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安全工作行为 ( A )A.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带手套也应立即洗手B.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可以带手套出实验室C.摘除手套,使用卫生间前后可以不用洗手D.可以带手套吸烟29.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免疫状态( A )A.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的感染,并应按规定保存免疫记录B.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都应做健康查体,可以不保存记录C.健康记录可以公开D.工作人员健康查体的血清不必保存30.关于利器处理应该 ( D )A.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刀、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毒 知识 题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