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2017江苏南京)7.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2分)月食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中,前之却之,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
2、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注释虚器:空的器皿。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与地、日为一线( ) 不得借光( ) 以是以无光也( ) 犹夫水然( ) 【答案】成为 能 这(此) 好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如,第题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题的“得”有“得到”“能够”、通“德”等意思,这里是
3、“能”的意思;第题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题“犹”有“还”“好像”等意思,这里是“好像”的意思。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 【答案】示例: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此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如句中“其”“之”都代“篙”,“若”是“好像”的意思。10.根据上文完成题目。(5分) (1)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中选一幅辅助说明。(3分) 我选 图,解说: 。 【答
4、案】选图甲。东方海气升腾,把正处于月食状态的月亮的影子投映在空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做此题要先回到文中,看文章是如何表述的。“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所以选图甲。再找到“月影”形成的原因: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再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 (2)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2分) . 【答案】用问答的方式既可以增强趣味性,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可以使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写作方法。题干中已经明示是“问答的方式”。通过“问”,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答”,针对“问”,可以使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参考译文】
5、李鲈学习西洋的学问,讲述他的观点说:“月亮本来没有光亮,借助太阳的照耀反射阳光,以为月亮发光了。到每月十五,月亮与地球、太阳成为一条线,月食发生时,地面上能见到月亮,而见不到太阳,不能借到阳光,所以以为没有光了。”有人说:“不是这样的。曾经有一年,发生月食的时候,应当在日落之后,然而太阳还没有落山,出现在地平线的月亮就已经发生月食了。东方的月亮刚刚升起,西边的太阳还没有落山,人们见到了日月两个星球,那么地球这时本来就不曾遮住日月,凭什么说在地面能见到月亮就看不到太阳呢?”他回答说:“你看到的不是月亮,而是月亮的影子。真的月亮本来就不曾出现在地平线上。凭什么来验证它呢?现在试着拿一文钱放在一个空
6、的器皿中,前前后后地看,是看不到钱的形体的。然而贮满水之后钱就出现了。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钱,而是钱的影子。太阳将要落山时,东方空旷冰凉,海上的雾气升腾,好像器皿中的水一样,它映出上升的也是月亮的影子。如果一定要认为东方的月亮是真的的月亮,那么就认为浮在水面的钱是真钱了,对吗?错吗?再如渔夫看见鱼浮在水面,举叉刺它时,重心要稍微偏向鱼的下面,才能刺中鱼。那个浮在水面的鱼其实是它的影子。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这都是水能倒影事物(产生折射)的原因。既然这样,那么(真的)月亮被地球隔开,又有什么怀疑的呢?”二、(2017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浮图文瑛,居大云庵
7、,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日: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浮图,僧人。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11.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
8、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一句中的“昔对重点词语使用双引号标记,其他重点词语同要求”是“从前”的意思,“子美”是“人名”,“之”是“的”意思,“记”是名词“文章”。第二个“记”是动词,”记载”。“之”是“的”。“胜”是“美景”。整句话的意思是“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第二句中“复”是“修复”,“之”是“的”,“构”是“建筑”,“于”是“在”,“荒残灭没”是“荒芜残破”。“之余”是“的废墟”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
9、是对内容的概括。从广陵王。其外戚孙承佑。到淮海王。再到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讲述的是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译文: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环水,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旧地。文瑛多次请我为沧浪亭写记,说:“过去苏子美写过一篇记,记载亭子的美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我写到: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子城的西南面修建了一座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园子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南之地归于宋朝时,吴越的园子还没有荒废。这最初苏子美在园中修建了沧浪亭,后来一些佛教徒住在这里。于是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大
10、云庵以来,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原有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三、(2017山东菏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6分)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选自列子说符) 【注】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干:求见。:宋元:这里指宋元君。属:联接。庸: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1、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技干宋元 何以战B.弄七剑迭而跃之 花之君子者也C.拘而拟戮之 学而不思则罔D.经月乃放 乃不知有汉【答案】A【解析】A项“以”的意思都是“凭借”;B项“之”前者的意思是“补充音节,不译”,后者的意思是“助词,的”;C项“而”前者的意思是“表承接”,后者的意思是“表转折”;D项“乃”前者的意思是“才”,后者的意思是“竟然”。故选A项。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答案】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来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这里注意“闻”“复”等词的正确理解。“闻”一词多义,这里指“听,听说”。
12、“复”意思是“又”,这里指“也”。11.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2分)【答案】示例一:赞同宋元君的做法。第二个艺人模仿他人,思想守旧,没有创新。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终会遭到别人的鄙夷走向失败。 示例二:不赞同宋元君的做法。宋元君不看重艺人高超的技艺,只是凭自己当时的心情做出判断。作为一个君主来说不理智,过于武断。【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赞同与不赞同均可,关键是阐述理由。赞同的理由主要从模仿别人,没有改进和创新方面去谈。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作为君主应理智,而不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参考译文】宋国有个会杂耍技艺的人,用杂技求见宋元君。宋元君召见了他。他的技艺是
13、用两根有身长两倍的木杖捆绑在小腿上。时而快走,时而奔跑,又用七把剑迭相抛出,有五把剑常在空中。元君大为惊喜,立即赏赐给他金银布帛。又有一个会杂耍技艺的人,能够像燕子一样轻捷如飞,听说了这件事后,又用他的枝艺来求见元君。元君大怒说:“前不久有个用奇异的技艺来求见我的人,那技艺毫无实用价值,恰好碰上我高兴,所以赏赐了金银布帛。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来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于是把那个人抓了起来准备杀掉,过了几个月才释放。四、(2017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来源:学。科。网Z。X。X。K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
14、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选自居士外集)【注释】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洿(w):地势低洼的地方。甃(zhu):砌池壁。筑:夯
15、底土。锸(ch):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渔网。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n)昏:愚蠢糊涂。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植: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盈: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循:【答案】植:种植 盈:满,充满 循:顺着,沿着【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中的“植”名词作动词,译作:种植,与现代汉语不同;第(2)
16、题中的“盈”字在核舟记学习过“曾不盈寸”,故译作:满,充满,成语“热泪盈眶”中的“盈”字还保留了这个意思;第(3)题中的“循”,译作“顺着,沿着”,成语“因循守旧”中“循”即为此意。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折檐之前有隙地 因洿以为池 A. B. 怪而问之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任其地形 微风而波 C. D.不能广其容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折檐之前有隙地”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作“的”,“ 怪而问之” 中的“之”是代词,译作“童子”;B项,“因洿以为池”中的“以”是介词,译作“用,把”,“ 童子以为斗
17、斛之水”的“以”是动词,译作“认为”; D项,“微风而波”中的“而”是连词, 表顺承,译作“就”,“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作“却”;只有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译作“鱼池”,故选C。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答案】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 十三 文言文 阅读 课外 叙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