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防与处理.doc
《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防与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防与处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防与处理【精品文档】第 115 页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1.皮下血肿原因:短时间内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解剖不熟悉,盲目进针,造成血管损伤;抽血完毕按压时间及力度不够;穿刺针头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透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股动脉抽血后半小时内下床活动;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凝血功能下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股动脉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临床表现:穿刺点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次日,皮肤青紫边界不清,水肿加剧,局部疼
2、痛、灼热、活动受限。如腹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腹腔穿刺抽出鲜血。预防:1. 加强穿刺基本功,提高穿刺技能。2. 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徐徐进入,防止穿破动脉和后壁,引起出血。3. 避免反复穿刺,造成出血不止。处理:1. 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小于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2. 压迫止血无效可加压包扎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0分钟。3.血肿发生后24h内冷敷,24h后用烤灯。4.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2.感染原因: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时间过长或动脉
3、导管留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 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痂前,有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病人会出现全身的症状:高热。血液和导管培养有细菌生长。预防: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脉导管等如有污染立即更换。2.穿刺前认真选择导管,避免在皮肤有感染的地方穿刺。处理:1.动脉插管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导管,如疑有感染立即拔管并送检。2.拔除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 3.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
4、,致使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压迫神经所致。临床表现:疼痛,甚至持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绕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功能障碍、各指弯曲呈鹰爪装、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脉搏:肢体远端脉搏在早期可不减弱,因此脉搏存在不能否定本综合症的存在。脉搏消失和肌肉坏死挛缩为本征的晚期表现。预防:加强穿刺基本功,提高穿刺技能。处理:1.止痛:用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必要时可以反复给药;也可肌肉注射止痛药,如曲马多等。2.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感觉、运动,如肢体双侧温差在3以上,皮肤颜色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适当处理,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 穿刺 抽血 操作 并发症 处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