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学
2、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3、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4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5(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
3、观的观呢?学生打开字典查一查,说一说。三、自主学习,识记解词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3.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不懂得查字典。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重点检查:读准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四、读课文,理清层次(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4)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
4、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会生字词。六、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2.文章那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
5、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齐读第二自然段。(1)用横线划出写潮来时见面景象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2)学生交流勾画出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3)再读,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2.学习第三段读第三段,划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 A读写潮声的句子B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山崩地裂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6、)C再读写潮声的句子,读出潮声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叹之情。(2)知潮形A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B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C再读本段,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3)知其序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一段的? 学生讨论交流: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3. 学习第四自然段。(1)轻声读第四段,思考:潮过后江面上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学生结合关键词句思考回答,教师简单点评。(潮头汹涌,余威犹在;“霎时”一词中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2)读出自己的体会。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
7、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三、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四、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完成第一课的配套练习题。五、板书设计 1 观潮潮来前 平静 声巨大 闷雷滚滚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潮来时 浪浩荡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白色水墙潮过后 平静 (涨高)六、课后反思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情感态
8、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来领略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板书课题)二、初步细读,感知理解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2、自学反馈,质疑问难3、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4、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
9、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小组讨论交流。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地理位置,世界第一,景象奇特,生物多样)四、深入研究,品位语言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在什么位置?b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里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重点点拨: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
10、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五、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六、布置作业完成第二课的配套练习题七、板书设计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地理位置 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 景观奇特 关注热点 生物多样八、课后反思3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课前准备课
11、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3、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自学生字a.借助拼音,读准生词。b.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c.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不懂得查字典。d.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重点检查以下词语:缝
12、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3、指名读课文。4、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三、理清层次1、默读,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2、划分段落A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B再思考:第1至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全文可分为几段,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划分段落后再集体交流。3、小结方法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就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写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配套练习题1、2小题。五、板书设计3鸟的天堂一(14)晚饭
13、后 去游玩二(59)第一次 见榕树 不见鸟三(1013)第二次 见到许多鸟四(14)回去时 的确是鸟的天堂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精读大榕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划出来,集体交流。2、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3、指名读以下句子: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
14、,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二)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插图,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A作者是怎样写鸟多的?找出关键句子。 (两个
15、“到处”从所处的位置写多;“有的有的有的”从花色、大小、活动写鸟多)B这么多的鸟,看都看不过来,但作者还是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的活动。读有关句子,划出描写动作的词语。(飞出、飞进、站、叫) C请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学生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5、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总结: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 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
16、小鸟而充满生机,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四、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题五、板书设计 3 鸟的天堂树:很多 枝繁 叶绿 (静) 喜爱 赞美鸟:叫 飞 扑 (动)六、课后反思4* 火烧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
17、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
18、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小组讨论
19、,交流。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自读课文,思考。教师点拨: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方式:这时空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理解:恍恍溜溜六、总结七、布置作业想象
20、火烧云的样子,仿照课文写一段话。八、板书设计 4 火烧云 景物变化 色彩变化 快、多 形状变化九、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积累对联。过程与方法: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积累对联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
21、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二、新课1、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2、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自由准备,稍作调整。、再次指名交流: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你经过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三维 目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