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第七单元 特产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实践活动组成。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4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教学时:4时第一时时目标:1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2再查找资料,了解其它水果产地,多了解一些物产的产地。导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题。同学
2、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知道它们产于何地呢?二、组织学习活动,积累知识。1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连起。2全班交流完成情况。3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还可引导学生说说中水果的其它产地?4引导学生写出中A2题物产的产地,鼓励学生多写。交流学生所写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把产地定正确。6学生独立完成A3,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7交流学生完成情况,并引导说出为什么?三、小结点拨。四、布置作业。第二时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吗?知道家乡有什么特产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想读读吗?二、引导古诗,了解大意,体会感情。
3、1学生自己读二首古诗,自学不认识的字词。2同桌互说诗的大意。3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二首古诗的大意。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首诗。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学生谈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三、引导学习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1学生自读,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学。2默读,说说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3重点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感情朗读。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删词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语句的优美。四、总结,布置作业。第三时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习内容。同学们,上节我们从古诗和和阅读中感受到了故乡鲈鱼的美,杨梅的甜润,这节我们也向大家介绍介
4、绍家乡的特产。二、介绍家乡特产,为写打基础。1引导学生回顾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说说作者抓住了杨梅的哪三方面特点介绍的?2学习作者介绍杨梅的方法,现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怎样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呢?先在小组讨论,互相说说。3全班推荐几名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三、引导交流,学生通过问、查后对本地特产的介绍。四、潜移默化,引导写作。1刚才我们在班里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还了解了本地的特产,如果要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怎么办呢?2为了让所有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想让大家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或产品介绍,你们有没有信心。那么广告词或产品介绍怎么写呢?
5、3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或产品介绍,点拨这些广告或产品介绍主要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动活泼的画面。4学生构思作。五、巡视点拨。第四时一、学生继续写作。二、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写好的作。第八单元 尊重与平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主体最美的花束,这个规矩不能有,荣珊的帽子,通过诗歌和伟人的故事,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与大家平等的思想。语天地中,继续学习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留心观察同学的优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并根据这些内容,练习设计板报,还要学会背诵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2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学习,感悟词句,学会在社会
6、生活中尊重别人,树立与大家平等的思想。3积累词语,留心观察,学习清楚地表达,背诵练习设计板报。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大家平等的思想的重要性。能够清楚地表达。教学时:89时。最美的花束教学目标:1学习本会写的字个,会认的字2个。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2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 1初读,认识诗中有关字词。2反复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
7、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二、初读诗,学习生字词。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3同桌互相读,达到读准读通。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五、总结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体会感情。2指导学生会写个生字和有关的词。3背诵全诗。导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
8、花束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2师生共同评价。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4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自读全诗,练习背诵。6指名学生背诵。二、引导学习语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和_一样_。说一句话。三、指导学生写生字。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4学生练习写字。四、布置作业。“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目标: 1学习本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3重点理解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教
9、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教学时:2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 1初读,认识中有关字词。2反复朗读,理解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导学过程: 一、直揭题,引导质疑。1教师板书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题有什么不同?2读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引导学生学习。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
10、交流资料。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4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三、总结全,布置作业。第二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体会人物品质。2学习语天地D4中的第二题。3学会写中10个生字。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同学们本节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你们还想读吗?二、引导再读,加深理解。1学生自读,回忆内容。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
11、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四、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 辩辨辫 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2学生练习写字。苏珊的帽子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使学生了解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3简要地复述这个小故事。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内容学会尊重别人。教学时:2时。第一时时目标: 1会认识本的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使学生了解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戴帽子,今天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2齐读题,读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二、引
12、导学习。1疏理问题,刚才同学的最想知道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吗?她戴着帽子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画出认识的字运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解决。3围绕疏理的问题展开讨论。4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在学生明白她戴着帽子自如到学校上的原因后,进一上追问“从她能自如到学校上”这事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指导朗读。三、整体朗读全。四、布置作业。第二时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学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明白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抓住中的重点词语复述。2学习语天地中D4。3会写中10个生字。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珊的帽子,愿依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
13、?二、指导再学。1学生自读。2指名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3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4学生分别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三、引导学生语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四、指导学生学习写字。1观察字,说出难写的字。2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肿冲、瘤溜、症证、秃秀、妨仿、碍得、疗辽和多音字落。3学生练写。五、巡视指导,布置作业。语天地八第一时时目标:1完成本单元中词语和成语。2引导学生初读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导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1出示“热、熟,宣、宜,闭、闲,乱、刮;引导学生观察写法并组词区别。2出示D2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14、积累。3指导观察D3题填写成语。4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小结。二、引导学生阅读爱因斯坦与小姑娘1学生自读。2同桌互相说说写了什么事?3全班交流。三、布置作业。围绕“尊重与平等”写一篇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看法。第二时时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导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1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2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3教师评价。二、引导学生写习作。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2学生打作草稿。三、引导学生办板报。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15、第九单元 观察与发现教学内容:本单元主题为“观察与发现”三篇主体分别为大自然的语言、李时珍、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2学会本单元生字24个,会写29个生字。3积累词语,会用关联词造句,会查找积累谚语。教学重难点:理解,学习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教学时:9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学习本会写字9个,会认的字4个。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它的神奇,激发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教学时:2时。教学设计: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认识
16、诗中有关字词。2阅读,引发他们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它的神奇。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题。1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闪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二、引入学习。1自读,画出认识的生字词。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3再读,你对哪种大自然的语言最感兴趣,可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第十单元 奉献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这三篇中,兼顾了不同题材(有神话传说、诗歌、记叙)、不同国籍。无论是中远古时代的“大禹”,还是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的一名普通炮手,甚至是大自然中的一条小河,他们的奉献精神无不使我们
17、深受感动。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们,从小培养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语天地中设计了同音字组词、摘抄词语、词语搭配、积累名言警句、采访工人、邀请家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高尚的奉献精神就体现在身边那些非常熟悉的普通人身上,引发他们联想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亲人、为同学、为周围所有的人做些什么?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24 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2、学习,感悟有关词句, 3、积累中的优美词句。4、在语活动中完成“语天地“中的练习。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到世界处处充满爱,从小树立为人类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时:89时 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
18、识本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阅读,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教学时:两时 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认识中生字词。2、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并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前准备:搜集“大禹”的有关资料。导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9、,导入新:出示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让学生根据前搜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治水英雄 大禹。二、初读,解决中生字。1、自读,画出中生字,想办法解决。2、读检测生字:指名分段读,随机正音。三、学习。1、自读,对内容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它治水的方法与父亲有何不同?治水过程中他付出了怎样的辛苦?2、再读,解决提出问题:找出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3、 重点体会在治水过程中付出的辛苦:(1)你从那体会到的?为什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2)分别想像大禹三次路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他当时会想些什么?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4、怎样才能读出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名读,生评价,再齐读。四
20、、布置作业: 第二时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2、完成语天地的有关内容。3、指导写字。导学过程:一、回忆内容,进一步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1、讨论: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2、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再次读。3、完成语天地D4。二、采用多种形式读三则名人名言。1、同桌交流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2、指导背诵。三、指导写字:1、出示11个生字,指名读字音。2、说说写这些字时应注意什么?3、抄写生字。四、布置作业:炮 手教学目标:1、认识本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理解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3、抓住人物对
21、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难点: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教学时:两时 第一时时目标:1、初读,认识中生字词。2、理解内容,抓住炮手的语言、神态体会他内心的变化与激烈的斗争。导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板书题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二、初读,认识中生字词。1、自读,画出中不认识的生字。2、检测生字,板书
22、词语,指名认读。三、学习。1、再读,说说讲了一什么事?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4、细读,在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