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课组名称:科学第一组 组长:许韦伟 本课主备人:王泽林小学科学学科二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发现石头坚硬。了解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等特点。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石头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知道在人类生活、生产中需要从大自然获取石头这种材料。教材分析石头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石头的外部特征,初步感知石头的基本属性。 在观察石头的硬度、色彩、纹理、外形等基本特征的探究中,学习有序、全面、细致的观察方法,能够够获得信息
2、、分析信息并作出判断。 重点难点运用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石头的特性。教学准备不同的石块、锤子、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导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石头带到课堂上,同学们带来了吗?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石头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石头图片。教师课件出示石头雕塑、石头桥、玉石饰品等。师:这些东西都是由石头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石头。二、活动探究(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师:除了老师刚才出示的石头制品,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石头制成的?师:看起来,在我们生活中石头制品还真多。师生小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二)认识石头
3、的特点。1.讨论实验方法。师:在我们生活中能见到这么多石头,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吗?师: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这些特点。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引导:要研究石头的光滑程度,可以用手摸一摸;研究石头的表面纹理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研究石头的软硬程度可以用锤子敲一敲或用两块石头碰一碰。师: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锤子时不要伤到手。2.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小组探究,完成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实验记录表岩石编号光滑程度颜色纹理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师生总结。(1)石头很坚硬,不同的石头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
4、不同。(2)师:刚才同学们在研究石头时不光用自己的身体器官感觉、观察,还用到了小铁锤。用锤子敲一敲来观察石头,就是在利用工具观察。同学们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会用到更多的工具研究更多有趣的事物。三、拓展活动经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些石头不仅具有美丽的颜色、漂亮的花纹,而且很坚硬。其实,石头还有很多的特点,同学们课下选择合适的石头,拼一幅自己喜欢的石头画吧!个性修改(二次备课)板书设计石头用途 特点材料 观察教学反思参与本课研讨人员:乐园小学 高小艳 怡景小学 许韦伟 李震 张肖蒙 端木庆杰 邱德翔 沙镇学区 李树晶 常鹏备课组名称:第2组 组长:宁洪岺 本课主备人:陈东晓 孙伟小学科学学科二年级
5、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布料教学目标初步认识丝绸、棉布、化纤布料。通过探究发现各种布料的特点。对布料的特点、用途等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了解各种布料的用途和功能。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第2课,是在学习了石头这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布料,体会到石头的硬与布料的软,让学生知道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布料,布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认识布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布料,并能描述各种布料的特点。难点:布料有吸水性的实验。教学准备大小相同的丝绸、棉布、化纤布、烧杯3个、镊子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出示剪刀石头布
6、游戏视频师:大家想玩吗?我们一起玩吧。学生互相玩游戏师:你有什么发现?生说发现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石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布料。(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师:老师这里有几件宝贝,你们来摸一摸,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第一件宝贝,是旗袍,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来摸一摸。旗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生:丝绸。老师介绍丝绸的历史、特点、用途。师:现在老师拿出第二件宝贝,是化纤料的运动服,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摸一摸。请大家来说一说,这款运动服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布。师:是什么样的布料呢,是丝绸的?是纯棉的?还是化纤的?生:化纤布料的。师介绍化纤的组成、功能、用途。
7、师:现在老师拿出第三件宝贝,是床单,请大家想一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们的床单、被罩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纯棉的。师介绍棉布的特点、功能、用途。我说你答:教师说名称,学生说它的材质是什么,加深学生对丝绸、棉布、化纤布的理解。师总结:布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活动二:观察布料,有什么发现?1.请各小组拿出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丝绸、棉布、化纤布。观察: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这些布料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2、说一说,这些布料有什么不同?生1:我们摸了摸这三种布料,发现棉布和丝绸比较软,化纤布比较硬。生2:我们拉了拉这三种布料,发现棉布有弹性,丝绸和化纤布没有弹性。师总结。3.那这三种布料的吸
8、水性一样吗?大家来猜一猜。生:吸水性不同。师:那谁最容易吸水,谁不容易吸水呢?大家讨论一下。生讨论师:看来大家猜测的结果各不相同,那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去验证一下。请各小组讨论实验方法。生汇报实验方案生:准备3个200ml烧杯,分别加入200ml水;将大小相同的丝绸、棉布、化纤布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镊子取出丝绸、棉布、化纤布,然后看看烧杯中水剩的多少。水剩的越少,说明它越容易吸水。师演示实验。师:非常严谨的实验过程。请大家说一说实验注意事项。生:要注意做好分工合作,注意安全。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生汇报实验结果。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发现这三种
9、布料有什么特点?软硬容易吸水不容易吸水有弹性无弹性丝绸+棉布+化纤布+三、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布料,谁能说一说,你都做了哪些活动?你都知道些什么?四、拓展活动仔细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用的是什么材质的布料,下节课我们来分享给大家。个性修改(二次备课)板书设计布 料丝绸 棉布 化纤布教学反思参与本课研讨人员:陈东晓 孙伟 闫寺联校各科学老师备课组名称:第 三 组 组长:李飞飞 本课主备人:郝庆臣小学科学学科二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塑料教学目标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特征。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塑料的特性。在探究过程中养成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学习乐趣。让学生了解塑料对生活的
10、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科学四大领域之一的物质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塑料的特性。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塑料的特性。教学准备塑料瓶.玻璃瓶.塑料袋.布袋教学方法探究法.交流法教学过程导入课程:老师手拿两个杯子,一个是玻璃杯,一个是塑料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杯子?学生回答:玻璃杯和塑料杯。老师又说:这两个杯子,老师更喜欢这个塑料杯,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塑料(板书标题) 二新课讲授:老师出示一些塑料制品,塑料凳.塑料杯.塑料筐.塑料盒等等,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都是用塑料制成的,并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塑料制品,从而引导学
11、生知道塑料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活动一 探究塑料的轻重1.分组讨论课前准备的材料。2.小组代表上前分享。 3.师生总结:塑料较轻。活动二 探究塑料的透水性。分组讨论课前准备的材料。小组代表上前分享。师生终结:塑料具有不透水的特性。活动三 演示实验教师用准备好的材料演示。学生总结。结论塑料易变形。教师点播:塑料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请同学们继续讨论探究,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那么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呢?让同学们总结所学内容。教师总结:看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拓展活动:了解塑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12、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我认为也可出示一些塑料制品,进而导入。不同杯子有塑料杯.玻璃杯.铁杯要保证它们的大小相同。板书设计 较轻 塑料 不透水 易变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入手,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塑料的一些特性,并让学生知道塑料在生活中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我们要发挥它有利的一面,抵制它有害的一面。参与本课研讨人员: 郝庆臣 王景瑞 李飞飞 于宗辉 邹永振 秦艳芳 王会 荣淑敏备课组名称:第 四 组 组长:李元丽 本课主备人:李元丽小学科学学科二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金属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
13、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情感态度: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3、科学知识:知道金属是常见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教材分析金属是二年级青岛版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石头、布料、塑料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程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本节内容让学生体会到金属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1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金属是常见材料,会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特性。教学准备1、各种金属物品(铜条、铁条、铝条、),小锤、砂纸、勺子、钥匙等。2、课件数张3、实验记录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之后,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对金属的认识(金属的共性)建立初步的金属概念,并了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的金属性质的利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件物品,你们认识吗?(石头、手帕、方便袋、钥匙、勺子)师: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材料?生:简单分类,剩下钥匙、勺子师:剩下的是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师:你们研究过金属吗?这节课
15、我们就来认识金属。(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师:出示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生提问题)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说出了这么多的物品,课件出示:铜、铁、铝都是金属。金属可以作为材料。、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今天重点先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金属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用到金属?)、猜想问题师:金属可以做成这么多物品,那金属有哪些特点,研究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吗?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验证问题1、制定并交流研究计划师:老师已经为大家
16、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那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确定后,制定出实验方案。时间越快越好,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坐好。开始吧!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还有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师:看来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实验计划,并知道了每个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可老师还是有几点要提醒大家,注意听:师:现在请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a各小组明确分工,b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心,要边研究边作好记录。C并注意安全。D实验完毕后,有序的整理好本组的实验器材。(课件)3、汇报交流归纳结果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生齐答)咱们比比看谁的研究更精彩
17、,谁听的更认真!能做到吗?(生齐答)观察、实验,研究金属性质(1)、认识铜、铁、铝等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请同学们用眼观察一下这些物体,为了更好地观察,还可以借助砂纸打光它们,观察到什么?师生交流后,师小结: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光泽,而木棒、筷子等非金属物品却没有光泽。(2)、认识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延展性把不同金属物品分别放在铁砧上用铁锤捶打,看它们各有什么变化。师小结:铁钉等金属都被捶扁了,变宽变长了,而木棒、粉笔被捶破了。说明金属都能被捶扁变长而不破(当学生汇报金属被捶扁,变形时,老师可引导生金属的这种特性叫延展性。)师:请同学们跟随我再到铁匠炉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打铁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铁匠
18、师傅的工作更说明什么?(金属有延展性)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课件出示)师:你认识的金属有哪些?我们只所以把金、银、铜、铁、铝等都叫金属,就是因为它们都具备金属的这些特点,若缺少其中的一个特点,就不是金属。这也是金属区别其他材料的标准。三、自由活动:(哪些地方用到金属?)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我想,金属朋友一定会很高兴的,所以,它们会在各行各业中努力的工作着。比如近到我们的身边,远到航海、航空以及宇宙中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各种金属物品图片)师:同学们,今天我带大家去了这么多的地方,既参观考察,又进行观
19、察实验,你们的收获不小吧?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生汇报)四、拓展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探究的积极性真高,收获也很大,老师心里特别高兴。 观察家中的物品,找一找那些使用金属做成的。个性修改(二次备课)板书设计金 属金属光泽延展性教学反思备课组名称:第 5 组 组长:刁兆增 本课主备人:刁兆增小学科学学科二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5.太阳的光和热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求知欲,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
20、解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说出太阳有发光发热的特点。难点:学生能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光照下和阴凉处的对比得出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结论。教学准备石块、玻璃杯、铁片、太阳伞教学方法从生活情境入手,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一个火球,挂在空中,四季出现,冬天少见,是什么呢?生:太阳。师:同学们真聪明,反应也很快。今天我们来研究下关于太阳的知识。二、探究新知(一)直接感受太阳的光和热 带着孩子们在室外太阳照
21、射下,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再去阴凉的地方,与同学说说自己的感觉。(注意: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师:同学们,阳光下和阴凉处,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生1:阳光下很热,阴凉的地方很凉快。生2:阳光下看东西明亮,阴凉的地方看东西很暗。师:换一种说法,太阳照到的时候.(生:热、明亮),太阳照不到的时候.(生:凉快、暗)师:为什么会这样?小组讨论一下。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太阳能发光发热。(二)通过物体感受太阳的光和热 1、摸一摸阳光下和阴凉处的墙有什么不同 2、石块、玻璃杯、铁片等,先在室内摸摸感觉一下,然后放在太阳下直射10min,摸一摸,说说感觉。 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太阳能发光发热。课后拓展 如果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小学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