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全册教案(上册)图文版.doc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全册教案(上册)图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全册教案(上册)图文版.doc(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东新小学20172018学年度美术教案(第一学期)三年级小白第1课 魔幻的颜色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认识基本的三原色,学会简单的三原色调色。、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感受水与颜料的调配乐趣。、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重点难点:两种色彩不同比例的调配效果,并掌握调配方法。教学准备:水彩颜料、排笔、毛笔、水、调色盘、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检查准备材料是否齐全。2、教学前进行分组,4个人为一组。二、导入阶段1、出示三原色,认识三原色。 2、利用颜色给水杯中的水上色。3、通过水的相互融合,得到新的颜色。4、引出课题魔幻的颜色三、新授阶段1、三原色的特征:是调配其他颜色
2、的根本。 2、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3、三原色和三间色。4、活动:调配以下颜色并得出结论。 红色+黄色=? 黄色+蓝色=? 蓝色+红色=?5、结论:红色+黄色=橘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当颜色比例不均衡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并和前面的颜色做对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能做出最多的变化,然后分享经验。红色(多)+黄色(少)=桔红红色(少)+黄色(多)=深黄、橘色、桔黄 黄色(多)+蓝色(少)=浅绿、黄绿、草绿黄色(少)+蓝色(多)=翠绿、深绿 蓝色(多)+红色(少)=深紫、蓝紫蓝色(少)+红色(多)=深红、紫红6、结论:原来三原色可以创造出所有的间色。7、
3、认识色盘,进一步认识三原色的调配特征。四、收拾与整理1、爱惜课堂的环境卫生,收拾好自己的垃圾和物品。七、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材料检查三、知识回顾1、三原色:红、黄、蓝2、三原色的调配间色:红色+黄色=橘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四、研究探索1、如果用三个颜色来调配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2、不同比例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3、尝试用自己调配的颜色来创造漂亮的画面。4、小结:三种以上颜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复合色。5、认识复合色,并区别复合色和间色。6、复合色的特征:色彩相对比较浑浊和灰暗,色彩特征不是太突出。五、学生作业1、运用间色或者复合色来给画面上色。六、收拾
4、与整理1、收拾好自己的桌面。七、课后反思 第2课 万花筒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尝试绘制万花筒的图案。重点难点: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准备:万花筒、纸、笔、手工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观察万花筒。2、说一说万花筒的图案特征。三、新授阶段1、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2、对称图形的形式。3、中心点对称图形的绘制方法。 骨架外形 中心点、中心线 图形发撒式装饰 颜色4、剪贴四、学生活动1、构思与准备七、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组织教学二、材料检查三、知识回顾1、中心对称图形。四、新授阶段1、图形欣赏。2、构思与创造。五、学生作业1、画万花筒图
5、案。2、制作万花筒。六、收拾与整理1、保证桌面干净卫生。七、课后反思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大小的关系。重点难点:大小关系的对比方式和运用。教学准备:范作、幻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格列佛游记的视频或者图片。2、大小关系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3、思考:怎样对比?4、试一试、看一看。三、新授阶段1、对比的方法:小汽车大小不变,变化参照物的结果,使小汽车有了大和小的不同视觉感受。2、小结:画面的对比形成大小关系。3、夸张的运用,创造出了特殊的大小效果。4、电脑上的演示。5、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四、课堂拓展1、大小关
6、系是表达画面空间感的一种方式。2、大小关系的夸张画面。五、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知识回顾三、新授阶段1、绘画的主体。2、绘画的参照物。3、对比与夸张。4、构思与构图。5、色彩的配合。四、学生作业1、运用强烈对比。2、运用大胆的夸张。五、巡视指导六、点评展示七、课后反思 第4课 前前后后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了解近大远小,物体前后遮挡关系的特征。重点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掌握前后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教学准备:范作、幻灯,彩色卡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游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2、结论:前后关系就是前面的物体外形完整,后面的物体外
7、形不完整。三、新授阶段1、观察照片看看物体的前后关系。2、欣赏绘画,了解绘画中的前后特征。3、小结:近大远小,近(完整)、远(不完整)。4、绘画中如何画前后的方法。5、用图形演示前后关系。四、课堂拓展1、前后关系和大小关系是表达画面空间感的一种方式的结合。五、学生作业 1、构思2、草图六、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知识回顾三、继续作业1、修改草图。2、上色完成。四、巡视指导1、注意学生前后关系的正确表达。五、点评展示六、课后反思 第5课 登山游戏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登山游戏的规则及其特点。2、绘制有趣的登山线路图。重点难点:如何在体验活动
8、中探究登山游戏的创新设计。教学准备:范作、幻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邀请学生玩“大富翁”的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2、看看其他的游戏。3、小组分析游戏的特征。三、新授阶段1、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登山游戏包括了: 地图 棋子 骰子2、地图的特征。 路线 关卡3、游戏的规则。4、游戏的地图的美感。5、简单实现构思的步骤。四、课堂拓展1、其他各种有意思的游戏。五、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知识回顾1、路线的绘制与难度、距离的关系。2、构图的美感和设计的应用。三、学生作业1、构思联想。2、绘制路线草图。3、在路线草图上添加关卡。4、根据游戏主题设定关卡内
9、容。5、运用绘画描绘地图的图案。6、上色完成。四、巡视指导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按步骤绘制。五、点评展示六、课堂活动1、大家一起来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登山游戏。2、感受游戏的乐趣。七、课后反思 第6课 黑与白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感受黑白画的魅力。2、学习绘制有特色的黑白画。重点难点:黑白画的美感表现方式有哪些。教学准备:范作、幻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出示有趣的黑白图像。2、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体验中所看到的黑白画面,初步感知黑白画。三、新授阶段1、对比黑白画和彩色画的区别。2、分析黑白画的美感有什么不一样的特征。3、黑白画所运用的元素。(点、线、
10、面)4、欣赏美丽的黑白画,更深刻感受黑白画的魅力。5、黑与白的运用规则相互衬托,相互对比。四、课堂拓展1、黑与白艺术影子的游戏。五、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知识回顾1、黑白的元素和运用。三、新授阶段 1、黑白画的绘画步骤。2、分析黑白画的基本技法,并尝试画一画。3、创意及其表现。4、经典的黑白世界。四、学生作业1、构思草图。2、勾线描绘。3、黑白搭配。4、完成黑白画。四、巡视指导1、帮助学生拓展黑白的各种表现方式。五、点评展示六、课堂拓展 1、运用剪贴方式的黑白画。2、运用折叠光照方式的黑白画。七、课后反思 第7课 快乐的回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美术 三年级 教案 上册 图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