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英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英语教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英语教案六 统计【 新知识点】众数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
2、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3 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
3、、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1、众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时1. 众数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众数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
4、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二)教学实施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
5、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 的比较合适。(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 比较合适。( 3 )身高是1 . 52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 左右比较合适。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
6、采用哪种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确定。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5 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三)思维训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数量个l5 29 l6 2 22 16 18 16(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
7、,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众数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二 教学目标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
8、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9、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2006 年9 月人数人数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户数每户订报刊份数(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2 )计算
10、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2.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
11、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 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实施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
12、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
13、。,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三)思维训练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2006 年月 1 11 查阅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005年1月119174143951151731632006年1月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
14、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 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五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
15、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课堂作业新设计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2005 年2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
16、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七 数学广角【 新知识点】利用天平找出5 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数学广角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教学要求】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 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
17、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2 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课时安排2 课时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教材第134页的例1及136页的13题。二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18、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四 教具准备投影,天平。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轻的一端就会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2 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吗?( 2 )独立思考。
19、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3 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 3 )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
20、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4 揭示课题。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
21、课题:找次品)接下我们再请天平帮帮忙。(二) 教学实施1 出示例1 :这里有5 瓶钙片,其中1 瓶少了3 片,设法把它找出。2 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1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 瓶钙片,其中有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 )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 )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
22、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 5 )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 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帮助我们思考。5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l )第1 题,因总数为9 筐,故可平均分成3 份,只称2 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 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的,也不能保证2 次就能称出,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 )第2 题,把15 盒平均分
23、成3 份,至多3 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教材第134 、135 页的例2、做一做46题。二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四 教具准备投影,天平。五 教学过程(一)新授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吗?老师引
24、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6)小结:把9 个
25、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猜一猜。(2)学生猜想。(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汇报:3 次。(4)我们再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
2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6)小结:这样看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
27、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时如何找出次品。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 (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
28、19 =3 (人)(二)课堂作业新设计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吗?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八、总复习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和除法复习内容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
29、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时安排1、因数和倍数1课时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4、空间与图形1课时5、统计1课时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1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
30、象思维能力。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做教材138页第2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二、复习指导1、复习因数和倍数2、复习2、5、3的倍数3、复习质数和合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略)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8页第3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做教材13
31、8页第4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3、做教材138页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分数的意义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4、复习约分5、复习通分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三、巩固练习1、完成141页第3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1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第141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略)第三课时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做教材
32、139页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142页第6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2页第8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四、全课总结(略)五、作业教材第142页第7题第四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9页第7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2、做教材139页
33、第8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3、做教材140页第9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4、做教材140页第10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巩固练习完成143页第11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四、全课总结(略)五、作业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第五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简单的统计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做教材140页第11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
34、同归纳概括二、巩固练习完成143页第11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三、全课总结(略)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 )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综合应用 打电话一、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二、编排思想.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
35、加(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的n次方减)。.应用规律。三、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综合应用 粉刷墙壁一、教学目标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二、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2收集数据。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三、教学建议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0 /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