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上音乐教案(全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少版八年级上音乐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八年级上音乐教案(全册).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进西藏教学目标:1 通过演唱、聆听有关藏族的歌曲(民歌及创作歌曲),试着参与舞蹈活动,感受歌曲的艺术风格,感悟藏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2 了解、感受并喜爱西藏民族、历史文化和藏族同胞的民族情感。教学重点:感悟藏族特有的音乐文化。教学难点: 歌曲4/4、3/4混合拍子时值的把握。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1 聆听关于藏族内容的歌曲片段,并唱一首北京的金山上。提问:曲名?演唱者是谁?唱法?2 资料交流。3 聆听青藏高原(李娜演唱)。二 学唱歌曲1 听看VCD,跟唱青藏高原,尽量调动学生跟唱。2 找出学生在演唱中的困难并给予解决。3 分析并练习歌曲。4 学生演唱(分形式)三 教学拓展1 聆听阿姐
2、鼓(部分)。(见课件)2 引导聆听:引子是似唱非唱的“歌声”和不断的鼓声,以此为背景,开始了自言自语的歌唱,细细道来。那以平和的语气、直白的语调讲述的一个使人极为震撼的故事。两段之间还可以隐约听到诵经的声音第二段中“天天地找”,歌者激动,仿佛可以看到她眼中的泪水,最后在不断的“六字真言”咏诵中,在有唢呐加入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3 读歌词。4 平息西藏叛乱故事拓展5 听阿姐鼓全部音响内容。6 阿姐哪里去了?你们明白了吗?(学生讨论解决)四 学生活动看VCD师生参与即兴歌舞活动。表现西藏人民如今生活幸福的情境。五 总结内蒙草原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美丽草原的辽阔、宽广。 2 能
3、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3 能参与音乐的表现、创造活动。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B段的学唱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1 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多媒体同步显示草原风光的画面。2 讨论分析,引入主题二 教学新课1 欣赏聆听歌曲嘎达梅林、牧歌思考: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他们有什么风格?(蒙古民歌大致可分为两类: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短调歌曲的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紧凑,结构对称,叙事性强。)2 唱歌(1)聆听歌曲,欣赏画面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草原风格。(2)跟录音学唱。(3)解决难点
4、。(4)跟琴练习。(5)合伴奏演唱。3 活动(1)聆听音乐清凉的泉水,讨论分析书上第9页“音乐采风。(2)配乐朗诵向往草原,伴奏音乐天堂。(3)故事“马头琴”。(4)交流评价。三 课堂小结。青春舞曲教学目标:1 能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背唱这首歌2 能感受到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现活动。3 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演活动。教学重点:能感受到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 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 节奏律动1 熟悉旋律及身体协调运动44 0 0 . 2 归纳音乐的主要特征:欢快活泼 韵律感强 新疆风格浓郁3 资料交流,归纳新疆歌舞表演的主要
5、特征:风趣幽默 边歌边舞二 练唱歌曲1 聆听歌曲,分析旋律结构。2 用“啦”模唱旋律一遍,要求声音自然圆润,按分句要求换气。3 练唱歌词。4 从参与演唱表演,加深对歌曲的记忆,达到熟练演唱和背唱的目的。5 分形式演唱,各组自定。6 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三 教学拓展1 请你在地图上找出新疆的地理位置,你熟悉新疆的风景名胜吗?2 新疆有多个民族居住,你知道的有哪些?3 你熟悉新疆的哪些乐器?四 练习手鼓舞节奏:. 五 合着手鼓舞节奏演唱歌曲六 课堂小结丝路驼铃教学目标:1 能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主动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音乐文化。2 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玛
6、依拉),复习(青春舞曲,感受其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3 感受冬不拉的音色;分辨新疆少数民族代表性的乐器。4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感受作品的民族风格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民族风格教学过程:一 导入提问:我国古代从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一条商路叫什么路?(投影“丝绸之路”地图和画面。)漫漫丝绸之路,传递东方的辉煌,载回西方的灿烂,音乐便是活跃在丝绸路上的“文化使者”。今天让我们随着那声声驼铃,去了解丝绸路上的文化,去感受那扣人心弦的乐歌鼓舞吧!二 新课1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一路西行,我们来到了西北高原,这里有丰富多
7、彩的山歌“花儿”。让我们来欣赏其中一首著名的上去高山望平川。投影西北高原风光,简介“花儿”和“花儿会”。欣赏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由几个音构成运用什么演唱方法,讲讲自己想像的情景。(歌曲由2 5 6 i四个音组成为五声微调式,曲调高亢悠长,宽广舒缓,旋律中连续四度上行跣进和在高音上的持续延长,结合真假声的运用,给人以巨大的空间感和自由遐想的天地。)2 欣赏男声独唱敦煌走到河西走廊的尽头,我们来到举世闻名的敦煌,来到艺术宝库莫高窟,这里有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有哪些令人们惊叹不已的艺术宝藏呢?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敦煌的历史和艺术作品。(敦煌是古代丝路重镇,历代遗留下来的石窟壁画、
8、彩塑举世闻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歌曲敦煌),同时投影莫高窟及壁画;学生讲述歌曲描绘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何种情感。讲讲还有哪些表现“敦煌”的艺术作品?播放舞剧丝路花雨片段让学生欣赏、辨认。3 配乐朗诵(渭城曲)提问:从敦煌西行,必经什么关?古代有何相关的诗词?(投影玉门关和阳关的画面及有关诗词,如:王维的渭城曲),王之焕的凉洲词)、出塞),李白的(关山月)等。)用二胡独奏阳关三叠)配乐朗诵(谓城曲),即兴编唱(谓城曲)前两句,并进行评价。4 欣赏玛依拉)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过了两关就来到美丽的新疆,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呢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跤的是什么民族?哈萨克
9、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玛依拉。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节拍、调式、旋律特点。(大调式,由两部分构成;欢快、跳跃的节奏和级进、回环的旋律。)用竖笛吹奏歌曲片段。聆听小合奏玛依拉。学生回答主奏乐养和合奏乐器;从投影的一组新疆乐器中辨认冬不拉;分辨其他的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教师补充介绍热瓦普、艾捷克、鹰骨笛和手鼓。5 复习青春舞曲 提问:新疆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有何特产和民俗? 讲讲、唱唱自己了解的维吾尔族民歌。 提问青春舞曲的音乐特点有哪些? 表演青春舞曲(手鼓、竖笛伴奏,演唱、表演舞蹈)。三 小结今天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欣赏了甘肃、新疆地区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了相关文化,感受到民族音乐无
10、穷的魅力。丝绸路上还有极丰富的文化和动人的乐歌鼓舞,同学们如有兴趣,可在课后继续了解、探索。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 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背唱爱我中华,积极表达兄弟民族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自己对西南少数民族歌曲风格的感受。2 聆听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什么水面打跟头、苗岭的早晨等少数民族民歌。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教学过程:一 导入聆听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片段欣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演唱的?是我国什么地方的风情?你从歌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以西南民族音调为素材的爱我中华,唱出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心声我
11、爱中华。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交流的歌曲。二 学唱歌曲1 完整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感受优美如歌的西南风情2 学生随情学唱歌曲。(用非连音演唱)3 学生提出困难并解决。4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 分析歌曲1 歌曲的色彩明朗、鲜明、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2 第12小节,用跳跃欢快的舞蹈节奏和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以1 3 5三组音为骨干音的民族音调。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来找骨干音方法:(1)唱谱:用笔画出再现最多的音。(2)找结束音(3)唱一唱3 衬词“咳罗咳罗咳”抒发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热爱中华的美好情感。4 第二部分旋律跃到高音区,反复咏唱“我爱中华”的呈题,表达引导学生说(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建设国家的坚定决
12、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勃勃雄姿。)5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四 创编歌曲结合你深前搜集的资料,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活动一(资料交流)在我们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许多民族都有传统的歌舞节日,用四幅展示西南地区有的民俗节日的活动图片,让学生识别壮族歌圩壮族在唐代就有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代有“聚会作歌”的记载。歌圩分“野歌圩”与“夜歌圩”两种,野歌于以赛山歌为主,男女青年对情歌。夜歌圩“又称”歌堂“,在室内举行,以唱盘歌为主,有多种歌唱形式。苗族笙节芦笙节是苗族传统音乐歌舞节日傣族泼水节这里可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资料搜集活动二 创编歌曲学生创编歌词,用爱我中华的旋律,学生填词。五 聆听西南民歌,感受西南
13、民歌的风格(1)五月蝉虫唱得好贵州黎平地区的侗族民歌,表现了树上蝉虫鸣叫的欢悦气氛。(2)什么水面打跟斗浓浓的壮族民歌色彩(3)描绘了苗族山寨的秀丽图景,交融的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赞美和向往。六 课堂小结赶圩归来教学目标:1 能用准确、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2 聆听渔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巴乌的音色,体验、苗族音乐的色彩和风格,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情。3 听辨一组西少数民族乐器;尝试“跳竹竿”的创作练习。教学重点: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教学难点:赏析渔歌。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渔歌的片段。刚才同学欣赏了一首乐曲的片段,它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这是一首
14、根据苗、哈尼等少数民族音调改编的巴乌独奏曲,它描绘了秀丽的苗家山寨,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下面,我们完整欣赏渔歌,让优美的音乐声把我们带进美丽的彝家山寨。2 欣赏渔歌(放乐曲的同时,屏幕上相应出现彝、苗、哈尼等民族生活、风情的画面。)要求:欣赏时,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巴乌的音色特点,分辨ABC三段旋律的演奏顺序。3 感受与练习刚才,同学们听赏了具有浓郁彝、苗风情的渔歌,感受到乐曲的音乐情绪,下面请同学们从屏幕上出示的乐器中找出巴乌。巴乌是彝苗、哈尼等民族特有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巴乌音色柔美,抒情性强,西南地区的人们把它称之为“会说话的乐器”。除巴乌以外,同学们能从屏幕上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少版八 年级 音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