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1).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征。2.经历观察、讨论等活动,会从折线统计图上读取数据以及数据变化情况。3.通过比较、分析,能依据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推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进一步提升数据描述与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会从中读取数据以及数据变化情况。【教学难点】会对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推测。【主要设计思路】1.在生活中引入折线统计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采用“上海市烟尘排放量”这一生活题材复习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哪一年
2、烟尘排放量最大,哪一年烟尘排放量最小等信息。接着,我通过提问:“怎样才能更直接地表示这些年上海市烟尘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呢?”然后揭示本课学习内容。在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后,通过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2.在对比中学习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动态变化,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从动态演变和静态对比中,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两种统计图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在对比中学习折线统计图。3.注重统计的分析和预测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即数据收集
3、、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及数据分析。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及根据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推测的统计素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创设情境许多工业生产活动、汽车尾气排放、垃圾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大气,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小胖通过查询上海统计年鉴记录下了近几年上海市烟尘的排放情况。 上海市烟尘排放量统计表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排放量(万吨)9910141286提问:我们还可以怎样更直观地呈现这几年烟尘排放量情况?2复习旧知(1)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要素组成?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1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7.1 认识 折线 统计图 冀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