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doc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doc(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教科)科学教案2017年9月4日星期一共1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一)第1课时备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唐浩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汇报总结各组展示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交流获得知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
2、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初测找疑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4.师
3、: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组内合作,探究答疑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
4、)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
5、学加星评价。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板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一)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实验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阳光土壤教学反思本节课所涉及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其中涉及有几个变量:水分、空气、温度等,设计方案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时教师给予了提示,讨论后又进行了实验方案分析。体现了教师引导、启发、点拨的主导作用。通过阅读、理解“种子的发芽实验”,再次巩固了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诗句、
6、讨论实验方案等,教师多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2017年9 月 7日 星期四 共2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二)第2课时备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唐浩汇报总结各组展示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交流获得知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7、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初测找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组内合作,探究答疑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4.
8、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合适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放在教室里继续种植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二) 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教学反思 这一课,学生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这一课是建立在第一课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在课后没有完成实验,那么这节课将无法开展。值得庆幸的是,每个班,大部分同学回家都独立完成了这个对比试验,不少同学还有了预料外的发
9、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师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完整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活动如果做得好,将引发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经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在课上,很多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推测相符合,例如加水的小组,三颗绿豆全都发芽了,干燥的小组都没有发芽,比较容易说明问题。有些小组提出这样的发现,在阳光下的种子几乎都发芽了,但是保持黑暗的小组只有很少才发芽,这个与科学研究发现是有一些冲突的。这时,我没有妄下定论,是同学实验操作的问题。我引导她先与同一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实验结果不
10、同。那么猜测一下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实验结果的误差。例如种子本身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再多加一些种子重新做一次实验;或者盖的太严实了,空气量很少,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方法保持空气的流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本来科学就没有永久的真理,学会方法探索新知才是最重要的。2017年9 月12日 星期二 共3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第1课时备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唐浩交流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得出:为什么同时种下的绿豆苗却出现不同生长状况?引发对绿豆苗生长条件的讨论探究。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
11、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初测找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
12、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组内合作,探究答疑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
13、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说举例。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板书设计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
14、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学反思1、学生能否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2、在本课整理和分析交流信息中,关注学生是否乐于交流,并在交流活动中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及时收集整理这些数据,思考种子发芽的条件。在发言时能否做到表达清晰,能否做到实验数据来得出实验结论。 2017年9 月 15日 星期 五 共4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蚯蚓的选择第1课时备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唐浩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观看实物蚯蚓的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在哪儿见到过它们?使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喜爱之情,让他们在原有认知和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
15、、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初测找疑谈话导入: 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学生自由发表。二、组内合作,探究答疑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
16、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这里的引导还要关注学生设计实验要科学,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明确知道对比实验怎么设计。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
17、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
18、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4.蚯蚓的选择 黑暗潮湿 动物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教学反思还不能顺利设计对比实验,需要作进一步的指导。结合蚯蚓生活环境是否能正确设计对比实验操作还需要关注。2017年9 月19日 星期二 共5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1课时备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唐浩根据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我利用草原的生物群落中动物捕猎食物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引入含“活势”
19、。注意食物链的描述时箭头方向很容易搞错,做好教师在讲授时在黑板上举例说明,并用显眼的颜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初测找疑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