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2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1古诗词三首教学要求1.学习古诗词,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3.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重点: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
2、背景。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你们知道哪些唐代诗人,又喜欢他们的哪些诗词呢?二、交代任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古诗词。(板书:古诗词三首)它们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三、学习独坐敬亭山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
3、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被召至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又弃官而去。独坐敬亭山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的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寂感倍生时所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情感。(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上,凝视山峰,低声吟诵。)2.解题。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坐。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李白一人独坐在敬亭山上赏景。)3.自主探究,了解诗意。(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4、(2)再读,借助注解,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共同探讨。)要点提示:“尽”指无,不见了。“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足讲,“相看两不厌”指诗人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情感。“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四、学习望洞庭1.请学
5、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老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作。听,他正在吟诵呢!2.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3.自学诗文,理解诗意。(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你们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诗句的意思?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疑
6、问?)要点提示: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全诗大意: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那么和谐。此时没有一丝风,潭水平静,如同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五、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人孤寂 以“动”衬“静” 孤云独
7、去 相看两不厌 山为伴 山人相依 只有敬亭山望洞庭 湖光、秋月-相和洞庭秋色 和谐宁静 潭面- 镜未磨 洞庭美 山水-青翠洞庭山水 山水相称 君山-青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作者的简介及背景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两首诗,谁能背诵下来?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板书)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二、学习忆江南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
8、灯片。)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白居易在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期间,曾先后在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忆起这段令人愉快的时光。这首忆江南是他在六十七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的。2.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3.自主
9、学习,理解词义。(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要点提示:“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
10、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的表达之妙。三、学习本课的生字1.两分钟记住字形。2.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地方。(“亭”下面不要写成“子”。“庭”里面的“壬”,末横要短。)板书设计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堂作业1.把诗句补充完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读独坐敬亭山
11、,填空。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众鸟飞走,孤云也飘去了。眼前只有一座敬亭山,这时他内心十分不平静,感到十分孤单和寂寞。3.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意: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每当太阳升起,江边开放的鲜花就艳丽得胜似火焰;江水清净明澈,比蓝草还要绿。2桂林山水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波澜壮阔”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重点难点通过
12、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3.初步观察图画,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教具准备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吗?观赏过那里美丽的景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吧!(放录像或投影。)2.你从录像中看出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了吗?请你试着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美景吧!二、初读课文1.引出课文题目: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作者是怎样用笔给我们描绘出来的呢?(板书课文题目:桂林山水)2.
13、自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2)记记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再读课文,看看每段都写了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三、汇报交流1.生字。(1)字音:峦读lun不读ln。(2)字形:澜,最后一笔是“点”。(3)攀,可这样记:一只大手,抓住树林中的枝枝杈杈。2.词语。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险峻。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断。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2自然段写漓江的水。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第4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四、师生小结1.初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内容和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内容紧紧
14、围绕题目中的“山”和“水”来写。)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述分述总结)五、质疑1.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别人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请在文中用“”和“?”作上记号。)2.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应该随即解答,难一点儿的问题,记下来进行讨论解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感受桂林的山的奇、秀、险。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仿照例段写话。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具准备1.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句子的幻灯片。2.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句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文题目并提问:桂林山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2.说说你对这句话
15、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的。)3.正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作者才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们也随作者一同去尽情欣赏那美丽的桂林风光吧!二、学习第2自然段1.我们荡舟在漓江上,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景色?(漓江的水)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请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3.汇报交流:静、清、绿。4. 漓江的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的描写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5.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
16、翡翠。(1)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2)读出作者的感叹。(自读,指名读)指导突出“真”字,声调稍高。(3)师生互为引读,接读前后句,男女生互相读。这样的水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4)请你在每句后面用“我真”进一步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我真不忍心把船桨伸入水中,唯恐打扰这静静的江水。第二句,我真想跳入水中,尽情游泳,再采几块江中的小石子。第三句,我真想采下一块,做成美丽的首饰,那感觉一定很好。(5)波澜壮阔的大海固然美,水平如镜的西湖也美,而漓江的水更美。请你再读一遍,体会漓江那不同寻常的美。(6)请你试着用先赞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他特点。漓江的水
17、真甜哪,甜得喝一口就让你永远也忘不了。漓江的水真凉啊,凉得坐在船上都能感觉到阵阵的清爽。(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三、学习第3自然段1.仿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我们再来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提示:(1)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语和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3)体会写法,欣赏图画,仿照写法再写一写。2.汇报交流。(1)特点:奇、秀、险。出示相应的句子。(2)指名读,说说应该怎样读。师生互读。(3)写法:先赞叹再描述。(4)仿写:桂林的山真多呀,一座座,一层层,放眼望去,看不见边,望不见头。桂林的山真高哇,像巨大的画笔,像钻天的大树,像庞大的石
18、狮直插云霄,高耸入云。(5)作者写山时,为什么先写泰山和香山?(对比,突出桂林山的特点。)四学习第4自然段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不仅如此,你仔细看,还有什么景物“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哇。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五、总结全文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觉相同吗?(先感叹赞颂,再具体描述来介绍。)2.小结。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走进了仙境。
19、3.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六、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总写:甲天下 热 水:静、清、绿 爱分写 山 山:奇、秀、险 水总写:美如画卷 之 情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w xi(无瑕) pn dng(攀登)ti shn(泰山) lu tuo(骆驼)png zhng(屏障)b ln zhung ku(波澜壮阔)fng lun xing wi(峰峦雄伟)lin min b dun (连绵不断)2.将下列搭配适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有奇、秀、险的特点,所以人们称桂林山水甲天下。3记金华
20、的双龙洞教学要求1.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能领悟按游览顺序来叙述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师生搜集有关溶洞知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江南山水
21、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们知道吗,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也不同寻常,请你们把搜集的有关溶洞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出示投影:老师搜集的溶洞景观图片)老师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很多奇妙的景观。这神奇的溶洞就如同童话世界里的迷宫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三、汇报交流1.生字。字音:孔隙(x)走了一转(zhun)即使(j)字形:重点记忆“簇、臀、擦、蜿蜒”。2.新词。石钟乳: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具有同心圆
22、状结构,形如钟乳,所以称“石钟乳”。石笋: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洞顶的水滴在洞底,水分蒸发,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由少积多,由下向上增长,形如笋状,所以叫石笋。进:平房的一宅之内有几排,一排为一进。3.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途中所见到的风光,及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课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介绍的。四、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小组讨论分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为六部分。分三部分见前面“课文详解”,分六部分见下面: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4月14日,“我”游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了路上的风光。第三部分(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