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始人)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被编纂成论语。(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
2、(战国末期的代表)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强调礼法并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道家(1)老子(创始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3.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3、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2) 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4.墨家墨子(创始人)(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 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
4、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 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3. 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太学的建立1.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必修 专题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