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精品文档】第 13 页古代汉语加点词和语法二,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得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每小题2分)1,丞相亮其悉朕意。2,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3,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4,舜其大知也与!5,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6,来,予与尔言。7,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得意义(共20分,每小题2分)1,祸将作矣。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2,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3,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4,使子路去
2、其危冠,解其长剑。5,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意。6,每一令处,平伐其攻。7,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8,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9,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0,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得语法现象(共14分,每小题2分)1,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2,今郑人贪懒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3,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4,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5,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6,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7,憻父亡走歧下,而豳人悉从憻父而邑焉。一,解释加点的词,有特殊
3、用法的请说明是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共20分)1,蒯通说不听,已佯狂为巫。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3,庄共寤生,惊姜氏。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5,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9,彼且奚适也?10,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试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5,小国寡民。6,封书,谢孟尝君。7,上下相愁,民无所聊。8,亟请于武公。七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3,师进,次于泾。4,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5,晋不可启,寇不可魭。6,大伯不从,是以不嗣。7,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8,弃命之官,不信。9,臣不才,不胜其任。10,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德词性、词意及语法功能1,海女知之乎?2,是乃仁术也。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彼秦者,弃礼仪而尚首功之国也。5,吾乃梁人也。6,余收尔骨焉。7,君子病无能焉。8,如或知尔,则何以哉。9,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10,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九,指出下列句中()内得语法
5、特点1,居则曰:“(不吾知也)。”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武丁朝诸侯)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5,舜勤于民事而(野死)三、 解释下列例句中带点的词语(每词1 分,共17 分)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3、俄而,柳生其左肘。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舜有诽谤之木。 6、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7、楚罢于奔命。 8、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0、君子引而不发。 四、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每小题2 分,10 分)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6、。 2、君子远庖厨也。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五、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法(每小题2 分,共8 分) 1、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2、大宛闻漠之饶才,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一、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德词性、词意及语法功能1、海女知之乎?2、是乃仁术也。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 彼秦者,弃礼仪而尚首功之国也。5、吾乃梁人也。6、余收尔骨焉。7、君子病无能焉。8、如或知尔,则何以哉。9
7、、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10、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九、指出下列句中()内得语法特点1、居则曰:“(不吾知也)。”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武丁朝诸侯)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5、舜勤于民事而(野死)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25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三,国2.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会3.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什一,已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举,劝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劳,无乃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肆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 御,旬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8、” 揭,客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鄙二、解释句中带下划线的字,并翻译全句: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剩,将袭郑2、师进,次于陉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赫之,以劝事君者7、苟无岁,何以有民8、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9、(阳货)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世而往拜之二 解释加点字的词义,词性,用法,并翻译句子。20分1汝为我唤入,吾得兄事之 兄:2河东凶亦然 然: 3秦师遂东 东: 4 教女知之乎? 女: 5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以:6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 7 其是之谓乎? 其:
9、 8父母唯其疾之忧。 之:9 晋侯饮赵盾酒 饮: 10 秦王车裂商鞅以徇。 车:二、解释加点词 10分 (实词说明词义,虚词说明词性及语法功能)1、今京不度非制也2、后秦稍蚕食魏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5、王其庶几召我三、分析句子成分(任选一句,要求分析到词)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10)(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屈原离骚)(4)
10、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霍)光不许。(汉书霍光传)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离骚)(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4)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僖公五年)(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楚策)(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楚辞卜居)(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4、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1)君哉
11、,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孟子滕文公上)(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史记信陵君列传)(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耳。”(论语先进)(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5)晋未可与争。(左传成公三年)(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左传宣公二年)(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左传僖公三十年)一、解释词1、(什佰)之器而不用2、强自取(柱)3、纷披(风什)4、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二、解释句法现象1、为之斗斛而量之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仁以为己任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
12、性、用法、今译)(10分) (1)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2)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3)赦之,以劲事君者。 (4)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5)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6)尔供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洒,寡人是征。 (7)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9)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10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词性、用法、今译)。(10分) 1、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杞伯于是骤朝于晋。 5、靖诸内二败诸外,所获几何?
13、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医疮,手注善药。 8、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9)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大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一、解释句中带【 】的词
14、的意义,答案写在括号内(10分) 1、【亟】请於武公,公费许。( )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3、君【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 4、穆公【访】诸蹇叔。( ) 5、犹不改,宣子【骤】谏。( ) 6、(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8、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 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1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 (二) 解释题(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每
15、小题0.5分,共4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点:人名)也。”(论语先进)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韩愈答李翊书)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腾王阁序) 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10)(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6、)(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屈原离骚)(4)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霍)光不许。(汉书霍光传)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离骚)(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4)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僖公五年)(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楚策)(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楚辞卜居)(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考研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