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来》影评.doc
《《春去春又来》影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去春又来》影评.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9新闻 仲张华生命的轮回,禅意的象征 春去春又来影评春去春又来是由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导演的一部影片。电影按四季分四个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春: 一个老和尚和他的幼年的徒弟,生活在湖心的古庙里, 一天,他们一起划着木船到岸边的山上,采药, 回来后,小徒弟到河边玩耍, 把石头拴在鱼、青蛙和蛇身体的一部分,使他们坚于行走, 老和尚看到了, 到了夜晚,当徒弟熟睡的时候,把石头绑在了他的身上, 第二天,小徒弟发现自己的身上绑着石头,寸步难行, 在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背着师傅绑在自己身上的石头,再次来到河边,找寻那被自己绑了石头的鱼、青蛙和蛇, 结果,看到
2、,鱼死了、蛇也死了,他释放了挣扎的青蛙, 知道自己铸成大错,十分后悔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夏: 小和尚长成了少年,走到山上,看到两条纠缠的蛇, 在佛洛伊德梦的解析中,蛇好像是代表“性”,这也表现了少年对于性的渴望, 在路上,他遇到了母女二人,少女来到这里疗养, 母亲把女儿交给老和尚,离去, 老和尚说:心情得到平静,身体自然会好。 小和尚面对少女,第一次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和温柔, 在一次与少女交欢之后,沉浸于女性的身体的诱惑,不能自拔, 清晨,老和尚发现二人相拥睡在船里, 拔开船塞,让水渗进船里,惊醒了熟睡中的二人, 少女的病好了,离开了古庙, 老和尚警戒少年:欲
3、望生下执著,执著让人心怀杀气, 可是,少年无法忘记少女,于是,次日,也离开了古庙, 临走时,带走了佛像 秋: 老和尚化缘回到湖中古庙, 在报纸上看到30岁男子杀妻后逃跑的新闻,新闻中的男子正是少年离去的徒弟, 中年男子,回到古庙,还带回了佛像, 他告诉师傅,自己杀了妻子,因为不能忍受她的不忠, 老和尚告诉他:放开手中拥有的,你喜欢的别人也可以喜欢。 中年男子想要自杀,被老和尚用绳子吊在空中, 对他说:杀别人容易,杀自己就难了, 还在地上写了“般若心经”,让他刻在地上,消灭心魔, 最后,警察来了,带走了犯罪的中年男子, 老和尚送走了徒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河的中央自焚 冬: 经过牢狱洗礼的中年
4、男子,回到古庙, 不见了师傅,只看到师傅留下的衣服,在抽屉里翻出了经书, 于是,开始,整理古庙,苦练经书, 一日,一蒙面妇女,带来一个男婴, 夜里,女人独自离去,掉在冰窟窿里,丧生, 中年男子捞起妇女,发现蒙着的头竟然是佛头, 次日,在冰雪中,他在自己的身上绑上石头,抱着佛像,走向远处的山峰, 日出之前把佛像放在了山峰的顶端。影片最后题为:还有春天,以这个长大了的孩童预示人生又一循环的开始。金基德曾经说:“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7然而世界只是一面镜子,看到怎样的现实,是因为你是怎样的人。人生正如一出草稿,永远排演,永不上演。反复轮回着,是
5、在相同的印记辗转。于是在这样的春去春又来中,昭示了人性,生命的轮回和宗教的象征。环绕的群山、苍茫的湖面和水中的孤寺,浓郁的东方山水韵味,水墨般的境地,恍若出世之地。在群山环绕的封闭空间里,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就更加地具有生命内在冲动的特征。水的存在是第二道屏障,只有一叶小舟往来渡于古寺/外界、佛性/人心之间。这看似是与世隔绝的净土,却其实也无法逃脱俗世的枷锁,导演以这样独立的环境为背景,演绎着人,人性,人生。他借这个一个外壳,用电影的方式说一个禅意的故事,讲他对人心人生的理解,同时展示了东方的文化元素。正如那漂流寺庙前的鱼缸,这寺庙本身,人,都背负着种种枷锁,束缚。采药归来,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即
6、使看起来是一样的,可是这种可是会要人性命的,另外的才是可以救人的。”善恶本就一线之间,如此禅意的教化,在不经意间便通过影像告之观众。湖水的波动映射着片中人物的心境,人生命运如同湖水的形态和四季轮回一起变化着:春日水平如镜,老少二人和谐相处;夏日波澜涟涟,青年欲念勃发;秋日萧瑟,湖水漫涨,青年犯下杀孽;待到冬日,已是抛却尘世,而此时恰逢湖面冰封、寒冷坚硬。苦行始,苦行毕。春来,小和尚给鱼、蛤蟆、蛇系上了绳索,拴上石头,而老和尚则给他拴上了石头。“但是如果那些动物,鱼啊,青蛙还有蛇死了的话,在你今后的生命里,心中都会背负着这颗大石头的。”老和尚以这样的方式,惩罚了小和尚的“恶”,并让他以这样的行为
7、来“赎罪”,这块石头,便是一种枷锁的象征,这属于西方宗教的隐喻。而同时,这又暗示出小和尚最终必将修成正果,只有本性为善,才会为“恶行”所累。韩国是一个宗教隆盛的国家,而金基德显然受过很深的西方文化熏陶。春去春又来不仅充满了佛教文化的隐喻色彩,而且融合了很多西方宗教的象征元素。影片中四季的流转,暗示着自然生命的轮回。金基德也许相信这世间真的有原罪,而这便是属于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导演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传统的东方理念又使他对此质疑,因而“恶行”和“善心”,又一次将中西方宗教文化融合其中。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单调的说教往往不能有很好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历练,亲眼见证着“恶
8、”的结果,对于那样的孩子,也许太过残忍。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样的方式,才是导演拍摄的目的,要更深刻地探讨潜隐于人性内部的纠结与反复:柔弱与刚强,敦厚与暴戾,平和与偏执,善良与邪恶。于是鱼死了,蛇死了,然而蛤蟆却得以存活。山林中哭泣的小和尚,在此刻给自己的余生附上了枷锁,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人性的感悟。佛法渡化众生,也只是想告诉我们生命本身只是痛苦。然而让这个过程负担累累的,却正是我们自己。门启,门闭,季节更迭。门是真的门,但墙却是虚空。湖边如此,寺庙内亦然。与事物隔绝的墙存乎人心,而那两扇门,却通往了僧人的世界。或许是征兆着道德的约束,或许是心中有佛,又或许是一种界限,门的两边,俗世抑或者
9、出世,“墙”的内外,佛家抑或者凡尘。春去夏来,躁动不安。当青年和尚无以博取姑娘欢心的时候,强大的情欲让他狂躁不安,满心冲动却无法表达,只有在风雨交加的湖面上疯一般地划船,用单桨把船划得原地急速打转。小船越转越快,仿佛是发情的雄性动物狂暴地缩小着包围圈。在这里,元气充沛的生命借助独特的镜头语言转化为饱满的审美张力。终于青年和尚和前来疗养的女孩偷尝禁果,情欲,是最直接也最接近人的本质的欲念9。情欲的冲动仅仅只是男性躯体的勃发,透过镜头的坦陈可以断言这是一次毫无美感与体贴可言的情爱。但是,在衣冠整齐之后,爱情的温慰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少女嫌痛,青年毫不犹豫地把少女背起来,傲然强劲地走在山道上。由此,柔
10、美与蛮强奇异地纠结在平实质朴的镜头语言之中。然而面对这一切,老和尚只是说:“发生了这种事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人性不会泯灭,是僧,更是人。于是女孩离开了,初尝了禁果,经受这凡尘的诱惑,小和尚也离开了这片宁静。他带走了佛像,带走了公鸡。而在西方宗教中,狮子象征勇敢,凤凰、貂、独角兽、月亮、盾牌象征贞洁,公猪、山羊、公鸡、野兔象征性欲。“淫欲导致占有欲,而占有欲最后会导致杀生。”老和尚洞悉一切。人生,只有走过一遭,才有权评价。生命中的许多道理,也只有感悟过,才能真正体会。佛说:境由心生,定与非定,是老僧关门之手。门,为客而置,是君子心里的度,对于狂徒,门,毫无意义。门,为人而开,空相和俗界,一步就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去春又来 春去春 影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