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
2、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
3、。“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十五 望月 教案 教学 设计 苏教版七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