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精品文档】第 28 页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考试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2、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
3、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个方面)(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 (2)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4、(3S技术:GIS、RS、GPS)(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构成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学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7个指标 土壤剖面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 土壤PH植 土壤石灰质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农耕期;5喜凉作
5、物的起始温度;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 10 )起到连续小于等于某一温度( 0 、 10 )止的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的和,称某一温度的积温。具有重要意义的几条10积温的等值线 :1 700等值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属冻土层的南界,此线以南耐寒喜凉作物可以生长3 500等值线,沿长城线,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 一熟,此线以南可种冬小麦4 500等值线,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6 500等值线,南岭一线,以北可年两熟到两年五熟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400
6、mm等降雨量线自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 800mm等雨量线东自青岛起,向西到淮北,然后循秦岭经川西到青藏高原东南角。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 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地下水类型:滞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土壤剖面森林土(4层):有机残落物层、腐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耕作土(3层):腐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土壤剖面及
7、理化性质: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壤土最佳)、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盐类、土壤PH值、土壤石灰质土壤类型分布(1)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温度 (2)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降水(3)土壤垂直地带性度地带性分布海拔 (4)不同区域的土壤地域性分布地形、地貌、地质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 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植被是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对土地利用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生态调节等方面。
8、 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和内容是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即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因素限制定律
9、: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 影响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人工控制因素主要有:灌溉、排水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作物栽培技术和化肥等武陟投入、作物品种的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品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并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它们的划分依据是:土地类型根据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根据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
10、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新: 一级三个 :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旧: 一级8个 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居明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纬向地带性分布、经向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 关系。或土地类型在量
11、上的对比关系。 表示方法有:面积比、频率比、分异度、多样性、优势度等。土地类型的演替是指土地类型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地理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当各种自然,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时间到达某一时段时,土地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由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原因:自然演替、认为演替 性质:时间和空间的演替方向:正向和逆向演替 过程:节律性和非节律性演替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调查所得的基
12、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用于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土地资源质量: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其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凋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等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监测。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
13、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4)评价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多样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限制性原理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和确定、土地
14、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比配土地生产力: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出被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的能力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方法1.定性法按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排序,进行分级。以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为主。该评价系统分为 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2.定量法定量法实际上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比配: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
15、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或土地质量的改造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2、典型调查分析3、机制法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特征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生产潜力。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为化学潜能的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Pa=PfTWS =PTWS =PWS式中:Pa为土地生产潜力,下限值;T,W,S分别为温度、水分与土壤有效系数;Pf是光合潜力,理论值; PT是光温潜力,上限值; PW为光温水生产潜力或称气候生产潜力。机制法:温度有效系数
16、的确定 Pt=Pff(t) 式中:Pt光温潜力 Pf光合潜力 f(t)温度有效系数或称温度衰减系数 式中: T1为最低温度; T2为最高限温度; T3T4最适温度范围三基点温度是指: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适宜温度、最低温度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分类系统: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土地潜力单元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土地经济分级: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生产力(产值)的大小,以评价为基础,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城镇土地、农用地的分
17、等定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分为四个等级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适宜单元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类和指标组有: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组土地经济分析指标类:生产资料消耗指标组、成本费用及资产占有指标组、土地利用及其结构指标组、社会经济条件指标组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类:技术效果指标组、生产耗费效果指标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 :按相同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
18、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划分农业生态区,在根据各生态区作物种类及种植制度、耕地资源、灌溉条件、投入水平计算生产潜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一个双重概念,既包括数量上的平衡,也包括质量上的平衡。通过“占一补一”的实施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耕地数量上的平衡容易实现,而质量平衡就比较困难,所占的耕地与所补的耕地在质量上保证等同比较困难。因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仅只是数量上的简单占补平衡,它的实质是通过加快宜农耕地后备资源的整治和开发,“开源”与“挖潜”并进 。保护耕地的对策(简答)(1)树立正确观念,处理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农林牧渔用地结构的比例关系; (2)加强耕地保护和宣传;
19、 (3)强化耕地的行政保护; (4)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 (5)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 (6)加强城市用地的产出率指标管理; (7)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土地利用阶段及其阶段特征:原始型简单土地利用,人地之间是依存关系自给型有目的的利用、改造土地,人地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商品型以人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人地之间相互和谐的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利用):指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土地进行的开发、利用、改造与经营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土地资源可
20、持续利用的原则:生产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可行性、可承受原则。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土地生态系统: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1)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2)开放的动态系统(3)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人类活动的基地;(4)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土地生态设计:是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
21、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水力侵蚀(简称水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而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水分损失的现象。我国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首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次,我国又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第三,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古国,垦耕历史久远,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耕地大量开荒,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土地沙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地面失去覆盖,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资源 管理 专业 考试 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