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的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精品文档】第 6 页浅议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简介】 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社会型人才的需要。学校教育中,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条最基本的途径,无论从时间、空间、容量上都是最大、最广泛、最佳的方法。新的教学改革和课程理念中,德育以学科渗透为基础扩展、延伸,形成合力,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整体功能。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还没有找到德育渗透的规律和模式,也没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但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出发,简单说说在综合实践课程中
2、渗透德育的点滴做法。【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 德育教育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人才,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含义是指“德才兼备”。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渗透”。因而,我们教师应该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与实际,认真研究德育渗透的方法并形成规律,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素质。下面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简单说说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找准渗透德育的源泉。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隐性的和显性的),在教学中要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就必须依托教材,从学生的认知
3、规律出发,探寻知识教学与渗透德育的最佳“源泉”,即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点。找渗透“源泉”就是进行探寻与发现,而关键是只有找准渗透源泉,德育的效果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能根据教材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过程是:先是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和自己设计的主题活动)认真研读后列出一个结构图;再用结构图与德育内容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进行整合,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参研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源泉;最后依据渗透源,确定在教学中采用的渗透方法。以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综合活动课程为例,在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十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中,依据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我把这十一课的内容以及自己设计
4、的主题活动全部设计成活动方案,在设计中,依据活动内容与特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明确地标出具体内容的德育目标、渗透源、渗透方法等。 二把握好渗透德育的时机。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到之处才能够知书达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该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的思想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源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遵循其在教学中的位置、层次、作用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来进行随机渗透,因材施教,不能由自己任意安排,也不能因为渗透德育而与教学知识牵强附会,强行渗透;更不能因为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敷衍了事或者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
5、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握好渗透的最佳时机,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渗透德育的时机可以安排在活动前、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在活动延伸中等。 例如,“中国结”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看,是了解中国结起源、历史、文化内涵等有关知识,编制简单、复杂、创意的中国结;从情感目标的设计看,是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博大精深。依据学生的情况分析这一课,我选择了两个主要渗透德育的源泉,一个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一个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学生在活动中编制出许多很好看的、有创意性的中国结,学生把这些中国结第一次展示出
6、来的时候,都非常高兴。此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与鼓励,同时也提出了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做的中国结和其他同学所做的差别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但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出,除了花色、创意等之外,花费的精力多(付出的劳动多),中国结做得就好。这时,我随意让一部分学生回答自己做中国结用了多长时间,当一个一个学生说出自己所做中国结用的时间时,立即有部分学生举起手,说出了中国结质量的好坏与所花费精力的关系,于是我就让学生再次对自己所做的中国结进行修饰,准备正式展出参赛。这样,通过活动成果的展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劳动与收获的关系。 其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学生收集了一些中国结的
7、实物饰品以及很多精美的图片,我把这些图片处理成了网络信息和录象带。当我播放录象和指导学生查看网络信息时,由此学生了解到了中国结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中,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讲了中国结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但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祖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用“博大精深”来形容等。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以上这两个德育渗透源,一个渗透是在活动过程中,一个渗透是在活动成果展示中,但都能及时地把握了渗透德育的时机。“中国结”这一课可以说完成得非常好,后来在学校组织的学生手工作品展评会上一些学生编制的中国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掌握住渗透德育的尺
8、度。 找准渗透源是为了解决德育从哪选择入手之处,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解决什么环节、怎么突破的问题,这需要恰当合理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时,这种渗透如果力度不够,不到位,就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力度过大,就会把课程性质变成德育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做到既不偏一方,又能够调度有方,掌握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例如,“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课。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电子演示文稿在生活中的用途,关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不用渗透,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很强烈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注意到了本课活动中的隐性的德育素材,计算机的社会地位
9、虽然很高,但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生产水平如何呢?这就是实际需要渗透德育的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精心指导下,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当越来越多的“命令”和“要求”出现时,有些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了。这时,我让学生休息一会儿,趁此机会,我给学生介绍了中外计算机的发展历史,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了我国在这方面具体国情,从而使他们接受了一次国情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德育教学中,处理好以上三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找准渗透源是重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好渗透尺度是关键。其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可能会随时出现德育教育的契机,在这种情况下,善于及时抓住,注意随时引导,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举一个小例子,中文和英文的互译,如果把中文译成英文,总难找到合适的表达词,而把英文译成中文,词汇却非常丰富,在学生的抱怨声中,我们怎样处理呢?这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这个问题是在“克隆问题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进行了一次随机教育。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中,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多努力实践,才能够探索出德育渗透的模式与方法,创造出德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