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最新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最新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品文档】第 22 页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 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技术方法和开发应用的科学。二、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1、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2、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 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
2、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3、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巴斯德: 微生物学之父, 主要贡献:(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 细菌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1) 微生物学
3、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纯种分离技术);b)悬浮培养法;c)流动蒸汽灭菌;d)细胞染色技术和显微摄影。(2)在病原细菌的研究方面的贡献-a)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分枝杆菌是肺结核的病原菌;c)建立了确定病原体的柯赫原则。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1897-1953)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5、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1953-现在)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
4、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三、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
5、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细菌,缼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菌落,菌苔。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缼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 L型细菌和支原体。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
6、般由G+形成。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内毒素)。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二、细菌的细胞结构有哪些? 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核区。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菌毛、
7、性毛、芽孢、伴孢晶体。细胞壁的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作为渗透屏障,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细胞膜的功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有关组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三
8、、试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四、简述细菌细胞膜液态镶嵌结构模型。(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3)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4)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5)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6)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状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五、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机制(参见P18) 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
9、脱色: 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 ,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
10、信息。六、简述芽孢的形成过程及其耐热机制。形成过程:(1)轴丝的形成(2)隔膜的形成(3)前孢子的形成(4)皮层形成(5)孢子衣的形成(6)芽孢形成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DPA-Ca(吡啶二羧酸钙盐)学说 (具体内容见P26)七、细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细菌行无性繁殖。放线菌: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广义,菌物界)、显微藻类(植物界)和原生动物(动物界)。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11、生活史 :又称生命周期,指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霉菌:是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无性孢子: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有性孢子: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繁殖性小体。子实体:指在其内或外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菌丝体组织-繁殖器官。二、简述真菌的特点。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 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陆生性较强。三、简述酵母菌的特点。 (1)生活史中,个体主要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
12、也有的裂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四、列表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壁主要含纤微素、葡聚糖、几丁质 多数含肽聚糖鞭毛结构如有,则粗而复杂(9+2型)如有,则细而简单细胞膜有甾醇无甾醇(支原体除外)细胞器有线粒体等细胞器无线粒体等细胞器核糖体沉降系数为80S沉降系数为70S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无核膜、核仁五、简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生活史类型(代表性例子)及特点。繁殖方式:生活史类型及特点: 各类型特点:六、简述霉菌菌丝体类型及其特化形态有哪些?菌丝体类型:营养菌丝体-伸入培养基吸收营养气生菌丝
13、体-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特化形态:营养菌丝体-假根、匍匐菌丝、吸器、附着枝、附着胞、菌核、菌索、菌环和菌网 气生菌丝体各种形态的子实体 七、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原生质体制备方法。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
14、菌酶 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 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 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八、简述蕈菌锁状联合的过程及其其生理意义如何?锁状联合过程:见P61生理意义: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病毒,真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噬菌斑,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菌,溶原性,一步生长曲线
15、。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和RNA的遗传因子。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的病毒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类病毒(viroid):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拟病毒(virusoids):又称类类病毒(viroid-like)、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satellite),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朊病毒(prion,virino):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同类蛋白质分子
16、发生与其相似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噬菌斑:噬菌体连续重复感染细菌,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肉眼可见一个个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正常复制、装配并最终裂解细胞,形成裂解循环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其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并随宿主基因组复制而复制,但并不引起宿主裂解,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立即控制细胞进入裂解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并随宿主基因组复制一起复制,但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
17、现象称为溶源性或溶源现象。溶原菌: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菌。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包括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3个时期。二、简述病毒的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化学大分子的特征。(2)每一种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
18、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三、试举例说明病毒粒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对称体制? 四、简述裂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 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
19、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五、简述朊病毒与真病毒的区别及朊病毒的致病机制。朊病毒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为: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甲醛)和高温(经120130处理4h后仍具感染性)。朊病毒的致病机制: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PrPc)受到致病朊蛋白(PrPsc)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构象变化,发生了错误的折叠后变成了PrPsc,从而使宿主致病。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名词解释:营养,营养物,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C/N,生长因子,
20、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培养基。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营养物: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即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以无机的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光能为能源,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以无机的CO2 及简单的有机物为碳源,以光能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如:红螺菌属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的C
21、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如:硫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作为碳源,以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如:大多数细菌和真菌。C/N比: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大量元素:凡是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范围内的元素,可称为大量元素,包括P、S、K、Mg、Ca、Na和Fe等。微量
22、元素:凡是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则称为微量元素,包括Cu、Zn、Mn、Mo、和Co等。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 二、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是什么? (1)碳源(2)氮源(3)能源(4)生长因子(5)无机盐(6)水三、试举例说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1.单纯扩散: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包括孔蛋白在内)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如:O2、CO2、脂肪酸、乙醇及某些氨基酸分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