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10 杨氏模量的测定.doc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10 杨氏模量的测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10 杨氏模量的测定.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10 杨氏模量的测定【精品文档】第 9 页实验1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杨氏弹性模量(以下简称杨氏模量)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重要的力学参量,它反映材料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在机械设计及材料性能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测量方法有静态拉伸法、悬臂梁法、简支梁法、共振法、脉冲波传输法,后两种方法测量精度较高;本实验采用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因涉及多个长度量的测量,需要研究不同测量对象如何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实验目的】1. 学习用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2. 掌握钢卷尺、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
2、理数据。4. 掌握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仪器用具】杨氏模量测量仪(包括砝码、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计、钢卷尺、读数显微镜【实验原理】1. 杨氏模量的定义本实验讨论最简单的形变拉伸形变,即棒状物体(或金属丝)仅受轴向外力作用后的伸长或缩短。按照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设有一根原长为,横截面积为的金属丝(或金属棒),在外力的作用下伸长了,则根据胡克定律有 (1-1)式中的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Pa(或Nm 2)。实验证明,杨氏模量与外力、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它只与制成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若金属丝的直径为,则,代入(1-1)式中可得 (1-2)(1-2)式
3、表明,在长度、直径和所加外力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大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小,杨氏模量小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大。因此,杨氏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引起的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实验中,测量出值就可以计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2. 静态拉伸法的测量方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就是将金属丝悬挂于支架上,上端固定,下端加砝码对金属丝,测出金属丝的伸长量,即可求出。金属丝长度用钢卷尺测量,金属丝直径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力由砝码的重力求出。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测准伸长量,伸长量一般很小,约10-1mm数量级,在本实验中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也可利用光杠杆法或其他方法测量)。为了使测量更准确些,采用测量多个的方法以减少测量的
4、随机误差,即在金属丝下端每加一个砝码测一次伸长位置,逐个累加砝码,逐次记录长度;通过逐差法(参考绪论)求出。考虑到读数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率为X和砝码的重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公式为 (1-3)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根据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合成法则(参考绪论),杨氏模量的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式为: (1-4)4. 对实验条件的分析(实验设计项目)本实验利用显微镜测微小长度变化,根据(1-3)式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试分析测量时须满足哪些实验条件?有哪些因素将导致系统误差的产生?请读者根据实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地讨论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的方法和途径。【仪器介绍】1. 杨氏模量测量仪杨氏模量
5、测量仪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金属丝支架和砝码:杨氏模量仪的底座是一个水平底座,四个角下都有螺旋底脚12,用于调节底座水平。在两根立柱之间有上下两个横梁。待测金属丝(长约80cm)的上端被上梁侧面的夹板1夹牢,下端用小夹板夹在连接方框上,方框下旋进一个螺钉吊起砝码盘7,框子的侧面固定一个十字叉丝板6,下梁一侧有连接框的防摆动装置,只需将两个螺丝5调到适当位置,就能够限制增减砝码引起的连接框的扭转和摆动。读数显微镜装置:测微目镜和带有物镜的镜筒、磁性底座(带锁紧钮支架,支架纵向、横向、升降三个方向可微调)。2. 测微目镜测微目镜也称测微头,常作为精密光学仪器的附件,例如在内
6、调焦平行光管和测角仪上均装有这种目镜;它也可单独使用,直接测量非定域干涉条纹的宽度或由光学系统所成实像的大小等。其主要特点是量程小(08mm),但准确度较高。图11杨氏模量测量仪1.上梁夹板 2.上梁水平调节镙钮 3.金属丝 4.立柱 5.防摆动装置调节镙钮 6.十字叉丝板 7.砝码盘 8.读数显微镜锁紧镙钮 9.读数显微镜 10.支架锁紧镙钮 11.磁性底座 12.螺旋底脚图1-2是测微目镜的结构示意图。目镜筒1与本体盒2相连,利用固定螺丝8和接头套筒7可将测微目镜固定在特定的支架上,亦可装在诸如内调焦平行光管、测角仪、生物显微镜等仪器上作可测量目镜用。目镜焦平面的内侧装有一块量程为8mm的
7、刻线玻璃标尺3,其分度值为1mm,在该尺下方0.1mm处平行地放置一块由薄玻璃片制成的活动分划板4,上面刻有斜十字准线和一平行双线。人眼贴近目镜筒观察时,即可在明视距离处看到玻璃标尺上放大的刻度线和活动分划板上的斜十字准线和平行双线(见图1-3)。活动分划板的框架与由读数鼓轮6带动的丝杆5通过弹簧(图中未画出)相连。当读数鼓轮顺时针旋转时,丝杆便推动分划板沿导轨垂直于光轴向左移动,通过目镜就观察到准线交点和平行双线向左平移,此时连接弹簧伸长;当鼓轮逆时针旋转时,分划板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准线交点和平行双线亦向右平移。读数鼓轮每转动一圈,准线交点及平行双线便平移1mm。在鼓轮轮周上均
8、匀地刻有100条线,即分成100小格,所以鼓轮每转过1小格,平行双线及斜准线交点相应地平移0.01mm。当准线交点(或平行双线中的某一条)对准待测物上某一标志(如长度的起始点或终点)时,该标志位置的读数等于玻璃标尺上的整数毫米值,加上鼓轮上小数位的读数值,以mm为单位时,应估读到小数点后3位。由于测得的结果为初读数和末读数之差,因此,在实际测量中,为方便计,常常以平行双线中的某一条为测量准线。使用测微目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时先调节目镜与活动分划板的间距,看清楚准线和平行双线。(2) 调节整个目镜筒与被测实像的间距,使在视场中看到被测的像最清晰,且与准线无视差,即二者处在同一平面上,
9、当测量者上下或左右稍微改变视线方向时,两者间没有相对位移,这是测微目镜已调整好的标志。只有无视差,才能保证测量精度。(3) 测量过程中,应缓慢转动鼓轮,且沿一个方向转动,中途不要反向。因为丝杠与螺母纹间有空隙,称为螺距差(也称空程差)。当反向旋转时,必须转过此间隙后活动分划板(准线)才能跟着螺旋移动。因此若旋过了头,必须退回一圈,再从原方向旋转推进,重测。(4) 要求准线交点不得移出刻度尺所示的刻度范围,如准线已达到刻度尺一端,则不能再强行旋转测微鼓轮。图12 测微目镜结构图 图12 分划板1.目镜 2.本体盒 3.玻璃标尺 4.活动分划板 5.丝杆 6.读数鼓轮 7.接头套筒 8.固定螺丝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10 杨氏模量的测定 大学物理 实验 讲义 10 杨氏模量 测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