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14《在柏林》导学案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14《在柏林》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14《在柏林》导学案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 在柏林导学案设计课题在柏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快速浏览课文、精读重点段落,能根据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2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3感悟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学重点1.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2小说如何一步步铺垫将情节推向极致。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二战、德国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交流预习,课题质疑(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了解二战、德国。出示有关二战的资料,了解“战争”,了解历史背景。2组织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1.结合预习、看图片介绍二战的简单资料。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遇到的不理解的字、词语,疑惑的问题,尝试为他人解答。(“嗤”的读音,“后备役”的意思,“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说明了什么;两个小姑娘笑什么;老妇人为什么总数“一、二、三”结尾车厢里为什么“静得可怕”)3主动思考,提出问题。1.可以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初步了解战争。2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在全班交流。3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层层质疑,深入感悟(用时:27分钟)1.引导学生展开默读活动:默读
3、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能提出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没有读懂的。3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2)老妇人的身体状况怎样?(3)两个小姑娘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4)车厢里为什么平静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4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兵会说什么?5出示第3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并思考:(1)从这段话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文?(3)对前文的疑问处,又有了哪些想法?6.再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老兵说完这段话后,大家是什么反应?两个小姑娘会怎么做?7出示第4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柏林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导学案 设计 14 柏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