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16《盼》教案设计.doc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16《盼》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16《盼》教案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盼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盼。在本课设计中,应该着重从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朗读和感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文中“我”兴奋盼望急迫担心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作方面学习作者跌宕起伏的叙事方法,以及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炼观点,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人物。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2小说盼原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
2、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对比引入,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你们是喜欢下雨还是讨厌下雨?能说一说为什么吗?2对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对于下雨是喜欢呢还是讨厌呢?为什么本课的题目叫“盼”呢?(不要求学生回答,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阅读更有兴趣。)3导入:下面同学们就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看主人公对下雨是怎样的态度。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甩”读shui,不读sui;“唇”读chn,不读cn。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窸窸窣窣
3、”“嘟囔”“瞟”“不声不响”“逗引”“玛瑙”等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预设: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嘟囔: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瞟:“目”与“票”联合起来表示“目光轻快地扫过”。本义:扫人一眼。不声不响:没有一点儿声响。形容做事谨慎,不张扬。逗引:指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玛瑙: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袖”“缩”“甩” “嚷”“酱”“唇”这几个字。比如“袖”“缩”
4、“嚷”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得细小一些;“甩”是一个独体字,书写时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区分开来;“唇”“酱”是上下结构,“唇”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酱”字书写时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三、粗读课文,弄清原委1学生快读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数字,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盼”(板书)?全文一共描写了几件事? 注意引导学生破题,激发兴趣;同时理清课文脉络。提示:“盼”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这个“盼”字一共写了五件事:第1、2自然段:妈妈给“我”
5、买了新雨衣。第3自然段:“我”盼着变天。第415自然段:雨天“我”想穿雨衣。第16、17自然段:“我”担心明天雨停。第1820自然段:“我”终于如了愿。(适时板书)(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强求学生回答准确,也不必浪费过多时间进行讨论分析,这里教师可以直接点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调。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可能不能完整或者准确地表述故事脉络,只要能够把事情的发展说清楚就行。)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围绕“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主人公见到妈妈送她的雨衣后那么兴奋吗?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
6、,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1教师展示铁凝盼的原文,让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收到妈妈送的雨衣很兴奋。预设:生1:因为“我”讨厌下雨,而六月里经常下雨,一下雨我们就只能挤在教室里而不能出去玩。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学放学的路上不会淋湿。生3:因为“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别高兴。2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正因为有大家说的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着下雨,盼着在雨天里不必躲闪尽情玩耍。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也为下节课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打下了基础。五、结合课文,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
7、词语。2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个句子。3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里的哪些词句说明“我”非常兴奋。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生字词,运用重点词语,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试着通过片段分析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也能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借鉴。第二课时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动词说明“我”非常兴奋。(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2导入新课:从这些动词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对这件新雨衣非常喜欢,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设计意图:从作业检测入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设计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