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七_3《条形统计图(3)》教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七_3《条形统计图(3)》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七_3《条形统计图(3)》教案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
2、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各种车通过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条形统计图3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设计 _3 条形 统计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