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精品文档】第 10 页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第一章 先秦到六朝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歌舞,是由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先秦到六朝主要是戏曲的萌芽期。第一节 原始到商周一、原始歌舞原始时期出现了以装扮为主要艺术手段的歌舞活动,其体现出艺术发生之初的几个特点:一、是对生活的模拟表演;二、具有综合性,歌唱、舞蹈、器乐结合;三、具有娱神的仪式性。二、巫傩祭仪商周时期,歌舞由集体活动发展成少数人的娱乐,出现了以娱神为目的,兼以娱人的巫觋表演,在南方尤为兴盛。巫傩是盛行于
2、商周的一种逐鬼除疫的祭祀仪式。据淮南子记载,其核心人物是“方相氏”。秦汉以后,傩祭宗教色彩淡化,逐渐显示娱人的特点。到宋代宫廷傩舞中,方相氏已由将军、门神等代替。第二节 春秋到南北朝戏剧一、俳优春秋战国时期从巫觋中分化出“优”,或称“俳优”、“倡优”。他们是宫廷中专攻帝王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擅长歌舞模仿,一般由男子充任。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优孟衣冠”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先秦俳优的状况。二、角抵戏汉代出现了“百戏”,其中以“角抵戏”最引人瞩目。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舞蹈“蚩尤戏”,最初指两个人徒手搏斗以角力之大小的武术表演。西汉以后演变成一种有固定内容和情节,又角力者装扮人物的故事表演。当时
3、最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它已经具有了角色扮演、情节、假定情景和较强的娱乐性,可谓中国戏曲的萌芽。三、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出现了呈现戏曲雏形的歌舞戏,代表曲目有拔头、大面、踏摇娘。这些歌舞戏中已经呈现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的典型特征:有人物化妆表演、有问答对话、有线索单纯的故事、有戏剧冲突的情节等。第二章 唐、宋时期第一节 隋唐戏剧隋代增设剧场、成立乐曲机关促进了戏剧的发展。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戏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首先,拔头、大面、踏摇娘等歌舞戏继续流行,不过经过革新后更具有戏剧性,体现在:一、踏摇娘表演者由男角色变为女角色;二、增加“典库”调弄,表演者由两人增加到三人;三、添加了乐
4、器伴奏;四、增添了一些科介;五、除伴唱还增加了说白。其次,开始流行参军戏。初唐参军戏主要有两个角色:参军和苍鹘,也是被戏弄者和戏弄者;表演有了一定格式。中唐以后,参军戏与歌舞戏结合,产生“陆参军”。它由一人主唱,其它人配合表演的体制,可谓开了元杂剧的先河。第二节 两宋戏剧宋代市民文化发展,产生了市民文艺的固定场所瓦肆勾栏,这为各种表演艺术的融合提高提供了可能,最终形成了向“完形戏剧”过渡的宋杂剧。宋杂剧是广泛吸收歌舞和其它多种表演伎艺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完整的宋杂剧包括三个部分:艳段、正杂剧、杂扮。艳段主要指正剧之前的一小段歌舞;杂扮则指正剧之后的玩笑段子。其表演角色一般为四人或五人;
5、表演内容主要有两类:滑稽戏和歌舞戏。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在浙江温州产生了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也称“永嘉杂剧”,它的演唱形式为“不叶宫调”,题材多与爱情有关。第三章 金、元时期第一节 金代戏剧金代的主要戏曲形式是金院本,与宋杂剧在段数、角色、戏目等方面差别不大,但由于地域、民族原因呈现出一些新面貌:一、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乐曲具有浓重的北方特色,对北曲声腔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二、艳段的部分形式上更为丰富;三、增加了“院幺”。金院本进一步为元杂剧的诞生提供了条件。第二节 元代戏剧一、元杂剧元代处于异族统治,民族杂居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市民阶层扩大,统治阶级对思想较为宽容。富有原始生命力的元
6、杂剧更符合当时的审美趣味。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低下,许多人流连于勾栏瓦肆,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促进了叙事性文学的发展。以上各种因素杂糅促成了元杂剧的繁荣。元杂剧在审美趣味上,追求自然,真切明白,酣畅淋漓。元代戏剧家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成就最高。世称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或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为元剧“四大家”。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尤以悲剧窦娥冤最为人称道。关汉卿戏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表现在:首先,其创作注意让观众尽快“入戏”。其次,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再次,擅于设置悬念。其戏剧语言也以本色当行著称。窦娥冤
7、是元杂剧的典范。在情节安排上矛盾高度集中,且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如窦天章、窦娥与蔡婆的矛盾,蔡婆与赛卢医的矛盾,赛卢医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与官府的冲突等。剧作家又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集中在两条线上:窦娥与以张驴儿为代表的社会恶势力的冲突;窦娥与贪官桃杌太守的冲突。又以后者为主线展开剧情。人物安排上也别具匠心,如赛卢医随时次要人物他的两次出场却带出了三件大事。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西厢故事的发展:唐、元稹莺莺传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主题上,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最终发展成一个年轻人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莺莺、张生、红娘等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体裁上,唐传奇诸宫调元杂剧,结构更为复杂多变。
8、白朴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梧桐雨,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改编,是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清代洪升也有根据此故事写成的长生殿。墙头马上与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合称元人四大爱情剧。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是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它与梧桐雨并成为元杂剧中历史悲剧的“双壁”。郑光祖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在风格上对牡丹亭有很大影响。纪君祥赵氏孤儿取材于史记赵世家,18世纪传入欧洲,伏尔泰把它改编成中国孤儿上演,轰动了巴黎。它还被改编成秦腔赵氏孤儿、京剧搜孤救孤。康进之李逵负荆与高文秀双献功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壁石君宝秋胡戏妻,故事源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唐代有秋胡变文元杂剧的基本范式:1、四
9、折为一本,之外还可以加一个楔子。楔子作用是弥补四折的局限,使戏剧结构更加严密。楔子可以放在全剧前类似于序幕,也可以放在折与折之间类似于过场戏。每本戏都有一个题目正名概括中心大意,如窦娥冤题目正名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2、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其中唱是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一般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西厢记中出现了张生、莺莺、红娘轮唱的形式。3、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二、南戏元后期北方杂剧衰落,南戏走人成熟。南戏与北方杂剧的区别:首先,杂剧通常是四折一楔子,南戏不成折而称出,没有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其次,南戏没有楔子,开场有“家门”或叫“开场”、“开宗
10、”,主要介绍创作意图,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再次,南戏不是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个角色都可唱,可独唱也可合唱。音乐方面,杂剧最主要是在北曲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南戏则是在东南沿海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杂剧一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南戏每处可以几个宫调,可换韵。南戏主要有七种角色,生、旦、净、末、外、贴、丑,围绕生、旦展开故事,而杂剧主角是末、旦。南戏有180多种,最著名的为四大传奇和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被称为四大南戏,明代以后被称为“四大传奇”。代表南戏艺术成就最高的剧目是元末高明的琵琶记,是明代戏曲的先声,被尊为“南曲之祖”。琵琶记根据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改编而来。它抨击了封建
11、科举,同时又宣扬了封建道德,肯定孝子贤妻。其艺术成就表现在:一、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颇具特色,情节沿两条线发展。二、塑造了赵五娘和蔡伯喈两个有血有肉、不再类型化的形象,三、语言本色配合不同人物处境,运用两种不同语言风格。四、格律方面,一改南曲零乱、单调的局面,调配曲牌、裁定四声等都显得细致精到。第四章 明清近代时期第一节 明代戏剧明代是传奇兴盛的时期。不同于专指小说创作的唐传奇,明代传奇指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其取材多出自传奇故事,剧情又颇具传奇性,故称“传奇”。明传奇融合元杂剧与南戏的特征,拥有庞大的体制、完整有序的结构、生动丰富的人物和瑰丽多彩的画面。唱腔上形成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
12、声腔”。明初传奇有浓重的说教色彩,到王济连环计、徐霖绣襦记开始偏离忠孝的说教。成为明初与明中期的转折。王济连环计,写吕布与貂蝉的故事。徐霖绣襦记写郑元与李亚仙的故事。朱权太和正音谱,是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明中期出现“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李开先的宝剑记是明传奇中不多的水浒戏之一,讲林冲被高俅父子陷害逼上梁山的故事。梁辰鱼的浣纱记以西施、范蠡的爱情纠葛贯穿全局,以“男女离合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它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署名王世贞等的鸣凤记,是一部反严嵩的戏。它也是戏曲史上最早、最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戏。明后期传奇进入繁荣期,出现了以汤显祖为首的
13、“临川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两大派别的对峙。汤显祖,是明代最著名的戏曲家,被称为“东方曲坛伟人”。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被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枕中记;紫钗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一部戏剧,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它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在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一、以情反理,提倡人的自由权利;二、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三、为晚明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艺术上: 双线交错并进,奇幻与现实结合;兼用南北曲变形不同人物身份、情趣和不同事件特色;曲词诗化,优
14、美动人。沈璟,吴江派的代表人物,其影响最大的剧作是义侠记,根据水浒传武松故事改编。较其创作影响更大的是其曲学主张,编有南词韵选等。明代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产生“汤沈之争”,是明代戏剧史上的重要话题。在思想主题上,沈璟思想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倾向比较浓厚,汤显祖则受晚明心学影响,重真情,呼唤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语言方面,沈提倡“本色论”,强调语言通俗自然;汤显祖戏曲则是文人戏的代表,讲求丽词俊音。声律方面,沈要求严格讲究声律,甚至不惜以律害意;汤则重才情,认为未来主体情趣的自由抒发可以突破声律约束。孟称舜是受汤显祖影响最大,成就也最大的明末传奇作家,代表作娇红记
15、,被称为“怨谱”。吴炳绿牡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喜剧一、 杂剧明代杂剧以徐渭成就最高,代表作四声猿、歌代啸。他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第二节 清代戏曲一、传奇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戏剧创作的剧作家,其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集大成之作。传奇代表作是风筝误。清代传奇的高峰是被称为戏曲“双壁”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他们的作者被称为“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演绎唐明皇、杨贵妃故事。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上卷写实,下卷具有幻想的浪漫主义;二、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且都具有鲜明性格;三、结构严谨、语言精美、讲究音律。孔尚任,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桃花扇以李香君、侯方域的
16、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出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艺术成就: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二、结构虽宏大,但安排精巧,以一把桃花扇贯穿始终;三、结局打破了“生旦团圆”的旧套;四、曲词和宾白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元杂剧到清代基本已成案头之作。二、地方戏的崛起清中叶以后,昆曲逐渐衰微,“乱弹”、”花部|等各地方戏兴起,中国戏曲进入一个新时期。“花雅之争”:第一阶段,康熙末年到乾隆中叶,是地方戏兴起时期。产生了梆子腔、秦腔、楚腔等。第二阶段,乾隆末年到道光末年,是地方戏的繁盛期。地方戏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形成了高腔腔系、昆山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等声腔系统,其中以梆子和皮黄腔系流转最广,成就最高
17、。北京剧坛的花雅之争大致经历了三次较量:第一次,乾隆初年的昆、弋之争。第二次,秦腔与京腔、昆腔之争。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引起很大轰动。第三次,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借为乾隆祝寿之机,高郎亭率三庆徽班进京,此后又有四喜、启秀等六个徽班进京,后来合并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徽班主唱二黄,兼唱昆腔、吹腔,进京后又吸收了京腔和秦腔,形成与雅部竞争的中坚力量。在近百年的花雅之争中,地方戏以其深厚的民众基础最终取得了胜利。第三节 近代戏曲一、京剧京剧的发展过程:1、1790年徽班进京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序幕。2、在京徽班在二黄腔继承上吸收秦腔,出现“徽秦合流”,初具皮黄戏规模。3、道光年间,湖北楚
18、调艺人进京,带来的西皮调被徽调吸收,产生“徽汉合流”。4、两次合流过程中,徽调逐渐演变为“皮黄戏”,产生了名重一时的“老生三鼎甲”,即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他们进行改革,在皮黄戏向京剧过渡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5、光绪年间,出现了培养演员的科班,产生了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王瑶卿等一批著名演员。其中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被称为“后老生三鼎甲”。6、在众多艺术家努力下,辛亥革命前后,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王瑶卿,近代京剧旦行艺术的奠基人,培养了梅兰芳、尚小云等名家。京剧角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四门。京剧产生了一系列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目,如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铡美案、空城计等。二、戏剧
19、改良戏剧改良是在维新变法的大潮中产生的,提倡创作反映现实的新剧。1902年梁启超发表劫灰梦,直抒国家兴亡之感,成为戏剧改良的先声。同年他还发表了新罗马、侠情记。他传奇人物之口,提出戏剧应当“把一国的人从睡梦中唤起来”的主张。1904年中国第一个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问世,发起人为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侬标举“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目的”,揭开了戏剧史上的新的一页。这一时期戏剧改革主要在京剧和地方戏中进行。汪笑侬是京剧改良的先驱;北京方面,京剧改革中成就最大的是田际云和梅兰芳。地方戏改革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成都的戏曲改良协会和西安的易俗社。三、话剧话剧是19世纪末从西
20、方传入中国的一个新的剧种。它不用歌唱,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时装,分幕,采用灯光布景等,属于写实主义的戏剧类型。它早期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1928年由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倡议定名为话剧。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东京成立的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提倡“文明新戏”。1906年,他们在日本东京为江苏水灾赈灾而演出的茶花女是由中国人由汉语演出的第一个话剧。他们还将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成黑奴吁天录1907年王钟声,在上海创办春阳社,演出了黑奴吁天录等,是中国本土最早的话剧活动。1910年,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等的进化社,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
21、体,演出了东亚风云、共和万岁等新剧。春柳社、春阳社、进化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的成立和日趋成熟。第五章 现代时期第一节 二十世纪话剧爱美剧:20年代初,在汪优游、陈大悲等的倡导下,在北京兴起爱美剧。爱美剧主要针对早期文明新戏的职业化、商业化的弊端,提倡非营业性质的、艺术的新剧。这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引发了一个业余学生演剧的高潮。1922年,在蒲伯英、陈大悲等主持下,成立了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话剧学校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爱美剧提倡正体现了这一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实验。他们建立新的话剧体制,由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建立新的美学原则,强调再现人生的真相。欧阳予倩,著名的戏剧、戏曲、
22、电影艺术家,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称。郭沫若,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他以创作历史剧而闻名。第一个历史剧创作高峰在“五四”时期,代表作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在历史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五四”精神。抗战时期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峰,代表作有屈原、虎符、高渐离等。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时提出“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即在把握历史真实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一些虚构。他的戏剧强调主观性与抒情性,往往“借古人说自己的话”;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诗意。洪深,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他加入“戏剧协社”后对文明戏进行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改革,提倡男女合演
23、,规范了演员的表演。他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话剧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的话剧代表作早期有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后期有以抗战为主题的咸鱼主义等。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又是南国社的领导人。他的早期戏剧重象征、重哲理、重抒情,代表作名优之死、获虎之夜等。建国后创作有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还整理改编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夏衍,是中国左翼电影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1929年他翻译了母亲,第一次把高尔基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1993年,他编写了第一部电影狂流。他的话剧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法西斯细菌等。焦菊隐,中国导演艺术家,戏
24、剧理论家。导演过夜店、上海屋檐下、龙须沟等。1952年任北京人艺副院长时,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思想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融合,形成自己的导演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剧目是茶馆、蔡文姬。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剧作家,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中国话剧在曹禺这里走向成熟。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曹禺的处女作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被称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之最的原野结尾借鉴了奥尼尔琼斯王的技巧。家改编自巴金小说家。苏叔阳代表作丹心谱沙叶新代表作陈毅市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剧本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第二节 二十世纪
25、戏曲一、京剧名家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他创造了京剧旦行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欧阳予倩称赞他为“真正的演员,美的创作者”,乌兰诺娃推他为“美的化身”。他的霸王别姬、黛玉葬花、贵妃醉酒等都堪称京剧艺术的经典。程砚秋,代表剧目荒山泪、清霜剑、锁麟囊等,他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在唱腔、眼神、步法、水袖、剑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尚小云,代表剧目汉明妃、双阳公主、武家坡等周信芳,工老生,代表剧目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马连良,我国最有影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演唱艺术世
26、称“马派”,代表剧目四郎探母、群英会借东风、赵氏孤儿等。杨小楼,工武生,他的表演体系成为“杨派”,代表剧目骆马湖、连环套、长坂坡、霸王别姬等。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吸取众家之长,形成独具特色的“盖派”,代表剧目武松、三岔口、白水滩等。二、大型剧种黄梅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戏剧。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女驸马等。严凤英被誉为“黄梅戏一代宗师”,创立“严派”。吕剧,是由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因最初常演王小赶驴而被戏称为“驴戏”。朗咸芬,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剧目李二嫂改嫁、蔡文姬、山高水长等。评剧,是在莲
27、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成兆才是第一代剧作家。著名女演员新凤霞形成“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她的代表剧目有刘巧儿、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州市,曾称小哥班、女子文戏等,建国后,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改革,称为“新越剧”。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陆游与唐婉等。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常香玉是戏曲家公认的豫剧大师,代表剧目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等。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模拟训练试题1据淮南子记载,傩祭时,核心人物是 。2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著名的 的故事,可以看到先秦俳优的状况。3
28、汉代著名的角抵戏是 。4魏晋南北朝时的歌舞戏主要有 、 、 。5初唐时的参军戏表演有两个基本角色: ,即被戏弄者和戏弄者。6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活跃及其娱乐的要求,孕育出了市民文艺的固定场所 。7.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是在北宋末南宋初在南方 带产生的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8 是现存惟一一部南宋戏文,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戏曲剧本。9纪君祥的 早在18世纪时便传到了欧洲,在世界文坛曾引起强烈的反响。10元杂剧中历史悲剧的“双璧”是马致远的 和的梧桐雨。11 的拜月亭、王实甫的 、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 并称元代“四大爱情剧”。12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 与
29、 的故事改编而成。 13明代“三大传奇”的是指 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 的浣纱记。 14孟称舜的爱情悲剧 是继牡丹亭之后又一部霞要的剧作,吴炳的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喜剧。 15 的太和正音谱是一部戏曲史上重要的著作,它对戏曲的体制、流派、作家作品、杂剧分科、制曲方法、脚色源流等,都进行了论述。 16明代的 被人称为“东方曲坛伟人”。 17洪昇的 和 的,桃花扇被称为清代戏曲“双璧”。 18 是由中国人用汉语演出的第一个话剧。 191907年, 在上海创办了春阳社,演出了嘿奴吁天录、加茵小传等新戏,这是中国本土上最早的话剧活动。 201910年, 在上海成立了进化社,演出了东亚风云、共和万岁等新
30、剧。 21话剧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被引进我国的,早期称新剧或文明戏,1928年由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 倡议,定名为话剧。 22 成立于l906年,是一个由戏剧爱好者组成的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留日学生团体,以研究和仿效新剧为己任,由李叔同、曾孝谷主持。 23在戏曲界被称为“南欧北梅”的是 和 。 24 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全剧写了三个“朝代”,时间跨度50年,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郁的民族气派,厚重的历史含量和丰富的生活气息,谱写出一部电诗性的画卷。 25曹禺的处女作 的问世,被公认为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26 与程砚秋、尚小云、苟
31、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居“四大名旦”之首。他创造的“梅派”与 、 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27 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 28 是由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曾名“化装扬琴”或“琴戏”发展而成的。据说最初常演王小赶驴而被戏称为“驴戏”,大约在20世纪初搬上舞台,50年代得到了发展壮大。 29 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的嵊州市,它的前身是l9世纪后半叶在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落地唱书”。30 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参考答案1方相氏2优孟衣冠3东海黄公4拔头、大面、踏揺娘5参军和苍鹘6宋代7浙江温州(古称永嘉)8张协状元9赵氏孤儿10汉宫秋、白朴11关汉卿、西厢记、倩女离魂12赵五娘、蔡伯喈13李开先、梁辰鱼14娇红记、绿牡丹15朱权16汤显祖17长生殿、孔尚18茶花女19王钟声20任天知21洪深22春柳社23欧阳予倩、梅兰芳24茶馆25雷雨26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27黄梅戏28吕剧29越剧30、豫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