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01-)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最新(2001-)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01-)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5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2001-2011)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真题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真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 )提出的。A凯洛夫B杜威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 ( )A学习内容 B教学内容 C狭义课程 D广义课程
2、3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儿童具有 ( )A替代强化作用B示范作用C暗示作用D激励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时期提出的。A一次工业革命B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5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1B 2D 3A 4C 5A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2“学科中心论”
3、主张,学校课程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3近20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螺旋循环说三种观点或模式,并具体运用其中的研制出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或纲要。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教育的演变历程。5有别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教学实践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6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育的原理、原则
4、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7根据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等4个阶段。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o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其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称为。参考答案:1学记 2学科教学3螺旋循环说4制度化5简约化6继承性7方法8课的结构9精神文化lO微型教学法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
5、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3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4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5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
6、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答: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答: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
7、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3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4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答: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
8、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5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
9、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一)教育与文化的承传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字出现以前,文化主要依赖人们之间耳传口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
10、育。(二)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实现对文化的改造。(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主要包括:第一,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如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第二,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丛本文化要素;第三,选择有利于利,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应用较高的文化要素。(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教育对文化有整理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浩繁的文化与青年一代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只有经过精心选择和整理,才易于被年轻一代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
11、化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懂得人类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经过他们整理的文化更易于被掌握。(三)教育对文化的创新。(1)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4)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2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知、情、意三者的关系。答:(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2)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
12、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3)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4)学生所学的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而自然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而且还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人们认识到情感、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
13、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教学都会伴随有是非感、荣辱感、对待学习中困难和障碍的态度等情感和意志的活动。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情感和意志的因素更为强烈。教师在教学科知识时,要激发与该知识有关的情、意活动,教师本人也应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学生建立起情感、意志的交流。在教屈原的离骚时,在教抗日战争史时,在教中国地理时,都要既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甚至教自然科学时,都会涉及到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学与宗教迷信斗争等可歌可泣的事迹。情感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加深
14、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信念,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3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答: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15、1分共10分)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格塞尔 C威尔逊 D华生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 C布鲁纳 D亚当斯密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D赫拉克里特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体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
16、)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 ( )A知识 B技能 C概念 D态度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 )A.职业 B专业 C事业 D以上三者都是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参考答案:1D 2A
17、 3C 4C 5D 6B 7B 8B 9D 10C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_年。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_三要素组成。参考答案: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1985年3杜威4儿童5意志自由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
18、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3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4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育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和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活动为基础。5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采用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美育即艺术教育答:错。美育是培养学生
19、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美学和艺术教育学习要广泛得多。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答:错。活动课程渊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比课外活动正规化,列人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整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参加,因此,不要把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答: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20、。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答:正确,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5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答:正确。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
21、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外界的认识对其品德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答:(1)内涵;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恢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现实意义:进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
22、,进行理想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2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答: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3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1)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01 在职 教育 硕士 教育学 心理学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