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的意义.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收稿日期:2010-02-26作者简介: 宪光( 1945 ) ,男,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论。2011 年 4 月第 30 卷第 4 期师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pr 2011Vol 30 No 4文化遗产的意义宪光( 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 610064)摘要: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成长开展历程最为重要的容之一,尤其在社会的现代性开展道路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文化意义,但在以往对之研究的个中并非完全出于学术化的角度,也未能开掘出其对于一个民族或世界的全部意义。本文借鉴
2、20 世纪语言学和社会学开展的一些根本经历,试图重新探究其所富有的现代性意义。关键词: 文化遗产; 意义与价值; 现代性探究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引人瞩目之际,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具体、切实的研究成果之际,特别应该关注文化遗产学理论的研究。如果文化遗产成为一种专门的研究问题,如果文化遗产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研究成果的积累,那么依据现在科学研究的趋势和学术领域不断分化、扩展的态势,文化遗产学的开拓和建构那么势在必行。实际上,国学术界已经陆续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发表了一些建立性意见。但是,建立文化遗产学的呼吁,并不等于实施了扎实而具体的研究。显然,如果要具体地开展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可以切入的学
3、术点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在思路上设计一种具有学科合法性的研究路径,使之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中形成为一定的学科意识,逐渐深化为一种具有一定共识的根底性观点。这需要我们借鉴 20 世纪语言学和社会学开展的一些根本经历。大家知道,20 世纪国际学术思想中出现了所谓的“语言论转向。语言学方法以及继之而起的符号学方法,成为了许多学科研究的根本方法论根底。几乎人类一切学科对象,都可以复原为语言问题和符号问题加以剖析和研究。究其原因,可能多半是因为任何一个学科的客体对象,都具有语言或符号的形式。现代符号学的进一步开展,把人类的几乎所有的实践活动都看作是传达意义和接收意义的意指活动。符号、话语
4、通过意义的传递和接收,使我们的日常行为具有了人类生活的价值。同时我认为语言学、符号学的学科实在性使得当代许多学科在自身建构时选择了借鉴语言学、符号学的方法。比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在确定语言学研究对象时,区分了言语体系、语言和言语三个概念。这种区分值得思考和借鉴。索绪尔认为,言语是个人言说行为,世界上所有的个人所进展的单独的言说行为构成为一个庞大的言语体系,这两个概念表征的是言语的事实性行为活动,是客观的具体存在。然而,在索绪尔看来,作为学者个人,甚至是学术界的整体,对于庞大而不断扩展的言语体系的总体进展完整把握和科学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言说行为可以研究,但是这种研究又不可能完全
5、、完整地把握人类语言活动的根本形态,研究了也是无意义或意义缺失的。索绪尔认为,只把言语体系和言语这样的经历事实确定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我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着手解决问题,任何地方都找不着语言学的完整对象; 处处都会碰到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129。于是他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语言。语言不是实际的客体存在,而是在个人言语活动以及人类整体言语体系这样的现象事实中寻找出来的社会性、集体性规那么。索绪尔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的革命,它把语言学从言语经历形态的历史语言学为主的轨道上,拉回到以语言普遍规那么研究为主的普通语言学道路上来。20 世纪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有了充足开展,其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就是建立在从
6、对象的经历事实中寻找其中的规那么这一索绪尔的语言学方法。我个人以为,我们在建立文化遗产学的时候,应当注意运用索绪尔的这一方法。这种看法不仅是来自我个人对索绪尔著作阅读的体会,而且来自我对当前国文化遗产学研究现状的经历形态、经历主体研究方式存在缺失的担忧。国文化遗产研究渐次成为学界热点主要是由于中国在新一轮的社会建立与开展中,各级政府高规格地重视文化遗产问题。中国政府不仅首次在中国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而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不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屡屡获得成功。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当代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一事实,鼓舞着人们在实用性开发、利用文
7、化遗产方面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社会实用需求的攀升,拉动了文化遗产的研究。这对文化遗产资源的重新复活和文化遗产的研究来说是个求之不得的机遇。这两年我由于关注这一问题,搜集了一些近年来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资料,从我个人有限的阅读围来看,总体上多为具体个案研究,而这些个案研究又没有多少关于文化遗产的规性价值标准,止步于事实性描述和经历性价值评判,似乎缺少文化遗产的在魂魄。对文化遗产具体个案的研究是必需的,如果我们同意索绪尔的研究方法,一切文化遗产的研究都应该纳入文化遗产学的科学视野,那么对文化遗产具体个案的研究始终不能替代对于文化遗产的普遍规那么的学理研究。理论应该联系实际,但是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
8、。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寻找学科应该研究的事实性经历现象构成的规那么。因此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具体的文化遗迹,而是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文化遗产的学术规那么。对于文化遗产的学术界定就是对于这种规那么的界定。当然,包括中国在的各个国家政府注重的文化遗产,现在作为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其名称首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些相关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于 1972 年 10 月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会议公布了?世界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公约?。其中说文化遗产包括“古迹(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建筑群( 从历史
9、、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布局或与周边风光之协调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体或建筑群落) 和遗址(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合二为一的遗址以及包括有考古遗址区) 2329 330。这里讲到的一些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古迹、建筑群和遗址,没有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器物、工艺品、图书文献等文物。当时公布这个公约主要是为了保护这些遗址。从这一公约来看,文化遗产的价值含义是明确的,那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必须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和人类学价值。1998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 115 届会议又通过了?宣布人类
10、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其中指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词的定义是,“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区特性的表达形式; 其准那么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 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和其他艺术。3412从这两个文件的表述来看,所谓文化遗产并不等于是所有的历史遗留物品,而是具有突出文化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品。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中,还专门指出被宣布的文化遗产是“因为这种遗产是各国人民集体记忆的保管者,只有它能够确保文化特性的永存
11、3411。不能否认任何历史的遗留物品,都是人类过往生活的历史记忆,不能说毫无文化价值。所有的历史遗留物品堆积起来是一座任何人、甚至人类全体都无法攀登的大山。这与索绪尔所说的言语体系类似的东西。我们只能从“确保文化特性的永存这个方面在历史遗留物品中寻找出能够永远保存人民的集体记忆的文化特性,作为文化遗产的核心属性。可以说,文化遗产就是能够永远保存人民的集体记忆的文化特性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习俗和艺术( 此“艺术是从西文 Art 而来,泛指一切技艺性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遗产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能够永远保存人民的集体记忆的文化特性这一核心属性。离开了这一核心属性,就偏离了文化遗产这一对象的学术性、
12、科学性。我认为,这个表述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人民、集体、文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是人民的文化创造的历史结晶,是人民创造文化的历史证据。古埃及建造的巨大金字塔是人类文化的奇迹。没有古代埃及人民的集体劳作和智慧创造,就没有金字塔。2历史学家考证: “用来铺砌法老杰德夫拉墓室的坚硬石料采自埃及以南约四百五十英里处连绵起伏的花岗岩山,用驳船从尼罗河顺流而下运至孟菲斯港,从那儿到金字塔附近有一条运河。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工匠从孟菲斯出发,沿尼罗河两岸开凿其他石矿,采集精巧的白色石灰岩,建成后的金字塔最终使用了石灰岩砌面。“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人力物力的集中,所有这些花岗岩、石灰岩及粗糙的石头填
13、料都被一群群工人缓慢、吃力地拖曳到高原,堆放在矩形墓室大坑的周围。其中一些石头是人类古往今来搬运的最巨大的石头。4240 241法国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一书,在描绘了巴黎圣母院辉煌灿烂的建筑奇迹以后说到,“这座可敬的纪念性建筑的每一面、每块石头,都不仅载入了我国的历史,而且载入了科学史和艺术史。“在艺术家、考古家和历史家看来是不乏兴味的。“它表现出来的,就像古希腊的大型石建筑遗迹、埃及金字塔以及印度巨塔表现出来的一样,那就是: 最伟大的建筑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天才的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劳苦群众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民族的宝藏,世纪的积累,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残渣
14、。“人,艺术家,个人,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5128 129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在自己日常生活的劳动中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这一点应该成为文化遗产学对于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立场。确实,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创造有重要奉献的著名人物,是应该青史留名的。他们实际上是人民的代表。文化遗产作为人民的创造具体而言也是各国人民的集体创造,表达了各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文化成就。这个集体的身份是国家和民族。当代国际社会,欧美国家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在文化遗产中,在当下并没有占据强势地位的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开展中国家的民族
15、,同样因为历史的文化奉献而在当代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占据显要位置。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文化智慧、文化成就辉耀在历史的天空,同时也照亮了当今开展的前行路径。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同样要突破和颠覆西方文化中心论对当代文化格局的强势控制,在文化遗产的领域树立文化多样性观念,提倡不同民族在文化价值面前文化平等的根本原那么,从另一个层面,用别一样的目光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文化格局,提振开展中国家各个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在这方面,特别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向世界大力宣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不朽魅力,重新建构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人民和集体的关键词在文化遗产的意义涵中无疑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必须与文
16、化这个决定文化遗产根本性质的概念连接在一起,才有实在意义。什么是文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外来词。根据威廉斯的考证,文化一词在西方语境中一般有三种定义: 第一,“理想的“定义: 人类完善的状态或过程,即人性的理想; 第二,“文献式定义: 人类文献经典,即优秀的文化作品; 第三,“社会定义: 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侧重于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意义和价值。6125康德在建构他的启蒙理性思想时,提出自然向人生成的观念,人之为人是自然人向文化人生成的过程,人在为自己立法时树立了人类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那就是自由。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开展与人的开展在目标和路径上是一致的,作为自由的人是摆脱了专制权力统
17、治和金钱资本奴役的全面而自由开展的人。这是文化追求的根本目标和理想,也是文化的精华。一切现实的优秀文化和现时代应当推崇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具有这种人之为人的理想价值。在这个价值标准的限定中,人类历史遗存的文化产品显示出人之为人的理想追求品格,无论物质文化遗存或是非物质文化遗存,都可以作为人类朝向人的目的前行的艰辛而光芒的历史记忆而永驻人间。我们现在把这些历史遗存尊奉为文化遗产,就是在坚守人的目的。这应该是文化遗产意义的根本涵和根底底线。丧失了这个底线,我们就没有真正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含义的文化精神是在核心和实质,而这种文化精神往往表达在人民群众的实际劳作和民族集体的心理意愿、生活习惯之中。在这三
18、者里,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操作方式,民族集体的心理意愿、生活惯习是活动方略,而人之为人的理想目标那么是在动力和活动方向。三者完整结合成就了既有现实性同时具有超越性的优秀文化产品的出现,一旦这些优秀文化产品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遗存下来,便可能成为永远保存人民的集体记忆的文化特性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经过实践的绵延而到达恢弘丰富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同样凝结着当下人们对于生存和追求的希望。这就是文化遗产的意义。 ( 下转第 7 页)34游训龙,志雄英美刑法和我国刑法犯罪之比拟J社会科学家,2000,15( 5) : 35385 In State v Butler ,8 Wash 194 ,35
19、 P 1093 ( 1894) ; Rex v Roderick 7 Car P 795 ( 1837) 6晓东,肖怡行为应构成独立的“罪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 2) : 85 887袁慧论未遂犯的处分依据J社科纵横,2007,( 9) : 88 898 Mont Code Ann 45 4 101 ; N H Rev Stat Ann 629 : 2 ; Pa Cons Stat Ann tit 18 , 905 ; R I GenLaws Ann 11 1 9 ; Wyo Stat 6 1 3029秉志犯罪停顿形态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M : 人民,200110储槐植美国刑法M
20、: 大学,199611布莱克法律词典( 英文版) M美国西方出版公司,197912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 : 法律,200313伍柳村试论犯的二重性J法学研究,1982,( 1) 14光灿,马克昌,罗平论共同犯罪M : 中国政法大学,198715齐文远,代华论犯应被规定为独立犯罪A高铭暄,秉志刑法论丛( 第二卷) C : 法律,199916邢志人犯罪预备研究M : 中国检察,2001A parative Study on the Crime of Instigating inthe Criminal Laws in China,UK and USASHI Wei( Institute of Cri
21、minal Law,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aidian,Beijing,China 100875)Abstract: The theories about the crime of instigating in the criminal law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suchaspects as the origins,the nature,the punishment,the law forms and systems,etc Based on a parison on suchdifference,this pa
22、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controversial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the crime of instigating,such asits nature,the attempted instigating,and its punishment,etc,hoping to find out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studieson criminal laws in ChinaKey words: instigating; instigating attempt; punishment; nature( 上
23、接第 3 页)参考文献: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 : 商务印书馆,19802顾军,利苑文化遗产报告M : 社会科学文献,20053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 文化艺术,20064英罗謨等著世界七大奇迹史M徐剑梅译 : 三联书店,20085法雨果巴黎圣母院M敬容译 : 人民文学,19916罗钢,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 : 中国社会科学,2000A Modernity Probe into the Significances of Cultural HeritagesFENG Xian-guang( Innovation Base of Cultural Heritage Cu
24、ltural Interaction,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China 610064)Abstract: Be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evidences that witness the growth of a nation,cultural heritages are ofspecial cultural significances in the modernity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The researches so far,however,have notdiscussed thoro
25、ughly about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s,because the discussion are normallybased on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therefore,tries to conduct a modernity probe into the significancesof cultural heritages by using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and social studies in 20th century as a source ofreference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s; significances and values; modernity probe7. .word.z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