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seum数字博物馆解决方案介绍.doc
《imuseum数字博物馆解决方案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museum数字博物馆解决方案介绍.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imuseum数字博物馆解决方案介绍【精品文档】第 10 页imuseum数字博物馆应用解决方案1 目录1.概述21.1现状分析21.2数字博物馆应用关键特点31.1.1结构化的内容数据31.1.2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展示手段31.1.3采用可行的技术方案51.1.4扩展性71.1.5充分的利用网络互动特征72应用方案82.1馆内触摸屏终端应用92.2馆内用户手持设备应用102.3互联网应用112.4在线虚拟展厅应用122.5支持多终端浏览132.6基于网络云服务142.7社会化应用152.8用户行为分析和统计161. 概述1.1 现状分析我国历史悠久
2、、幅员辽阔,文化遗产的保有量很大。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约4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各级博物馆近2500座,馆藏文物近2000万件,此外,散存于民间的文物、艺术品数量也相当可观。例如上海博物馆,其藏品数量近100万件(套),但实际展出数量仅1万件(套);怎么让这么庞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基于目前的网络技术条件产生更大价值?文化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发展也有一段历史了,从保护到展示,不同层面技术应用都有相当全面的发展。保护领域的文物数据采集已经从图形采集发展到3D扫描甚至非常先进的全息还原技术;网络上的展示也有不同层次的应用,展示的手段主要集中在网页内容展示以及“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概念的应用,主
3、要的技术手段有网页技术、虚拟现实的VR技术以及3D还原方式对现场及展品进行展示。网络应用应该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网络能够解决很多线下展馆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实时在线,不受时间地域流量的访问限制;空间无限,不受博物馆面积及展陈环境的影响;多维度内容检索模式,不像线下展馆单线条的展览路线等等。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的互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网站的应用阶段,主要功能体现在:l 博物馆的介绍;l 展览信息的发布;l 部分藏品的展示;l 相关的研究及报道;l 互动功能:会员、预约参观、讨论区等等。各个博物馆在不同的方面会有所侧重。比如故宫博物院,在藏品展示及学术研究方面做的就充分一些。总体而言所谓
4、的网络数字博物馆主体上是为线下场馆服务。1.2 数字博物馆应用关键特点1.1.1 结构化的内容数据内容数据结构化是博物馆展品等内容网络应用的一个基础,只有按照一定的数据标准组织的内容,这些内容才能够进行深入应用和产生长远价值。数据标准主要是围绕展品的信息做结构化的梳理,从最基本的类型、材质、年代、尺寸描述、作者等信息等到复杂的流转信息等。将这些有价值做定义,这些定义可以根据掌握信息的多少来把握,具有从模糊到清晰的尺度范围。这些定义将会为下一步的应用的更多的扩展。比如:浏览一副古代绘画作品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为您呈现这幅画的作者其他的作品、同年代的其他相似度比较高的作品、同一主题的作品等等,给浏
5、览者和研究者更多的参考信息,将内容的价值放大。1.1.2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展示手段博物馆的藏品包罗万象,给用户呈现的方式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型有所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平面类型:如书画、碑拓、浮雕、不同载体的平面绘画等这些可以归属于平面类型,展示的需求应该是平面信息的充分展示,色彩、细节的充分浏览。图:鹿下绘和歌卷网络展示方式立体类型:如瓷器、青铜器皿等,这一类型的特点是立体展示需求,一个正面的图片不能给浏览者一个全面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纬度的浏览,给浏览者一个清晰的三维尺度,并且能够看到细节。动态类型:如一些玩具或者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定内容,就需要有一个动态的演示,比如关于古代造纸流
6、程的展示,就需要一个动态的演示来说明阐述这个复杂的动态流程。环境类型:如博物馆展厅环境、古建、石窟类型的展示,由于展示的是一个大型的环境,这个里面又会有大量的信息,所以会用到一个综合的展示方式,整体环境的浏览,细节的查看,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呈现方式。以上这几种类型并不全面,但分析的目的是找到适合不同类型的展示方式。这些展示方式之间应该有很多关联。比如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浏览博物馆的时候,具体的展品能够点击查看这个展品,这个展品也能够根据展品的类型有相应的展示手段。这些展示手段在技术上应该成为“媒体”,具备一定的媒体标准,以方面制作及传播。1.1.3 采用可行的技术方案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一直走在
7、应用的前列,有些技术从理论与实验上都行的通,但最终由于各种环境因素不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如1994年就已经诞生的VRML技术标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由于开发 VRML 环境时要在所有的浏览器/播放器上取得一致的效果是很困难以及应用成本高效果差等原因到目前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Web3D技术也是一直处于研究状态,还没有大范围的实施应用。博物馆的互联网应用应该是采用更好的框架设计,不被表现层的技术手段所限制,不同的技术手段都应该可以被框架所涵盖。目前网络条件下应该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未来其他的技术更成熟可以做为一个展示层面的升级或补充。目前才用的技术标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量:首先
8、是降低用户浏览门槛,博物馆数字化的目的是要让最终的浏览者来使用,所以用户浏览使用体验至关重要,有几个指标可以参考:A、兼容性:内容对用户浏览环境的兼容性直接导致是否能够完整看到内容,尽量避免使用特殊的定制化插件(为了支持用户浏览需要安装特定的软件),并且尽可能兼容不同的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mac)和浏览器(IE、FireFox、Safari、Opera)。B、速度:由于展示的内容大都属于富媒体内容(图片、视频数据等),所以怎么样提供快速的浏览方式也很重要,一般简单的理解是从带宽上找出路,这里想强调的是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在数据传输里面应用按需下载(根据浏览者的需求下载相对应的数据,比如
9、一个古画,浏览者放大其中一个部分查看,只需要将这放大的这部分数据下载下来。)、本地缓存应用(将浏览的数据有计划的在本地存储,提高以后的加载速度)、分布式下载(FlowDownload,是一种CDN分发及多线程下载技术。);另外还可以从服务器端的部署进行优化,比如设置单独的图片服务器等等。C、用户界面体验:界面的设计上应该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复杂的干扰因素,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给出不同层次的界面解决方案。可以参考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理念。其次是从经济和效果上找到一个平衡,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是一个大量内容数据整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制作成本,即能低成本又能有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museum 数字 博物馆 解决方案 介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