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精品文档】第 24 页第三单元 测量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数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
2、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1)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课时)(2)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1课时)(3)练习课 (1课时)(4)千米的认识(1) (1课时)(5)千米的认识(2) (1课时)(6)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 (1课时)(7)列表法解决问题 (1课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走一走、实际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体验1千米有多长。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课题毫
3、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了学习效果。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4、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学习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米尺。学具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课时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6分钟)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语文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语文书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5、是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4.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1.学生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2.动手操作比划。3.交流测量结果。4.明确本节课的内容。1.填一填。1米=( )厘米100厘米=( )米9米=( )厘米400厘米=( )米5米=( )厘米答案:100 1 900 4 500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二、实践操作,动手测量数学书。(25分钟)1.建立“1毫米”的表象。(1)指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是多长。(2)引导学生用教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3)引导学生测量时引出毫米。2.探讨“1毫米”有多长。(1)学生汇报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2)课件展示:我们把尺
6、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到“毫米”作单位?老师总结:长度或厚度为1毫米的物体有很多,如身份证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3.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1)学生思考、交流。(2)小组讨论与书中的小朋友估计数值的差异。(3)实际操作,当用厘米不能精确表达长度时,就需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2.(1)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并汇报: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2)学生观察体会。(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7、,同桌用手比划其长度。(4)学生举例。如身份证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等。3.明确: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2.数学游戏考考你。(1)2和3厘米之间是( )毫米。(2)4和5厘米之间是( )毫米。(3)2和6之间是( )毫米。(4)4和9之间是( )毫米。(5)1厘米=( )毫米2厘米=( )毫米10厘米=( )毫米30毫米=( )厘米答案:10 10 40 50 10 20 100 3三、巩固练习。(5分钟)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其它学具的长度。(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结果。(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2.做一做教材第22页第1、2题。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学具的长度。2.集体纠
8、正。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课题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层层深入设下疑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为上新课作好铺垫。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
9、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学习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直尺、米尺、纸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6分钟)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2.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
10、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老师:当一个长度比1米小而又比1厘米大。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的认识。1.学生回答: 米、厘米、毫米。2.学生思考。3.明确学习的内容。1.学生口答下列问题。1厘米=( )毫米10毫米=( )厘米1分米=( )厘米10厘米=( )分米1米=( )分米10分米=( )米答案:10 1 10 1 10 1二、生生互动,认识分米。(10分钟)1.测量课桌的长。(1)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2)讨论测量时遇到的困难。2.出示10厘米长的彩笔,指导学生选择同样长的纸条进行
11、测量。3.引导学生比较选择哪种学具测量课桌的长更简单。探究问题:测量时如何选择测量工具?4.通过测量时选择的学具引出分米的概念。5.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出示米尺,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6.米和分米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老师板书:1米=10分米。1.小组合作,测量课桌的长。2.小组测量,体会用铅笔、10厘米长的纸条测量课桌的长。3.小组同学选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课桌的长。4.1分米有多长,找出身边大约1分米的物体。5.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拿出1米长的线,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
12、、5分米。6.动手操作以分米为单位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2.填一填。测量圆珠笔的长,应用( )做单位;测量课桌的高,应用( )做单位;测量三角板的厚度应用( )做单位。答案:厘米分米毫米3.填一填。5米=( )分米2分米=( )厘米40厘米=( )分米90分米=( )米答案:50 20 4 9三、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0分钟)1.讨论:所学的长度单位及进率。交流汇报: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2.自学教材第23页例3,并说说自己的想法。1.学生汇报: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1米=10分米1
13、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2.学生独立完成。4.填一填。1米=( )厘米1厘米=( )毫米40毫米=( )厘米500厘米=( )米900厘米=( )米70厘米=( )分米50毫米=( )厘米2米=( )厘米答案:100 10 4 5 9 7 5 200四、巩固练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1.完成教材第24页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完成教材第25页第6题。3.完成教材第25页第7题。1.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五、课堂小结,拓展
14、延伸。(4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作业。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六、教学板书七、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学习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卡片。学具准备:信息卡片。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量物体的长度。量铅笔的长度。铅笔长_厘米_毫米分析:测物体长的步骤:(1)被测物体与直尺对齐,一端对准0刻度。(2)看另一端是几就是几厘米。(3)超过了
15、整厘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4)把厘米数和毫米数合起来。答案:7 71.你知道曲别针的长度吗?答案:28答案:47(人)知识点2: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解决:5厘米=( )毫米80厘米=( )分米分析:1厘米=10毫米,5厘米里面有5个10毫米即50毫米,所以5厘米=50毫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个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答案:50 82.填一填。2厘米=( )毫米90厘米=( )分米1米=( )分米10毫米=( )厘米50厘米=( )分米答案:20 9 10 1 5知识点3:拓展练习,简单的计算。4米-3分米=( )分米20毫米+40毫米=( )厘米20毫米+
16、40毫米=( )厘米分析:第一题把单位换成相同的分米,4米=40分米,40分米-3分米=37分米;第二题先计算得60毫米,再转化成厘米即60毫米=6厘米。答案:37 6归纳: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减,要换成单位相同的再加减;结果的单位与计算的单位结果不同,计算完后要转化成相同单位。3.算一算。1米-4分米=( )分米3厘米-12毫米=( )毫米25毫米+15毫米=( )厘米40毫米+60毫米=( )分米答案:6 18 4 1知识点4:解决问题(教材第25页第10题)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长?分析:一根绳子对折一次是平均分成两份,再对折一次是平均分成4份,即把4分米平均分
17、成4份,每份是多少?答案:44=1(分米)4.一根长8分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长?答案:84=2(分米)教师布置作业1.教材第22页“做一做”。2.教材第24页第4题,25页第8题。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24页第1、2题。2.完成教材第25页第6、7题。数学反思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1)课题千米的认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千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进一步扩展,通过测量,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1.在实践中感受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通过用卷尺在操场上测量出100米,直观地体会100米有多远,了解10个100米就是1千米。2.实
18、际走一走100米、200米以及5个100米的来回1千米的路程的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远,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能力。3.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卷尺。学具准备:卷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6
19、分钟)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武汉到随州的路程。老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随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武汉到随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它们。2.学生独立回答。3.明确本节课内容。1.填一填。2米=( )分米4厘米=( )毫米100毫米=( )厘米80分米=( )米30厘米=( )分米答案:20 40 10
20、 8 3二、实践活动,学习新知。(25分钟)一、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用卷尺测量100米的距离。2.感知100米的长度。走一走,体会100米有多长。二、体验1000米有多长,推导1千米的实际长度。1.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 讨论交流: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又叫1千米即1000米=1千米。2.认识公里:千米也叫公里。3.师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4.估一估每个学生的家到学校有多远。5.讨论: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2千米=( )米6.练习:5千米=( )米7000米=( )千米一、1.小组合作,用卷尺在操场上测量出100米的距离。2.亲自走
21、一走,看一看100米有多长。二、1.学生讨论:走10个100米,5个来回。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2.千米也叫公里。3.实际走一走,看看100米需要走多长时间,再估测1千米需要走的时间。4.交流意见。5.学生交流: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6.独立完成。2.排一排。400米 5千米 50分米 5001米 64米答案:5001米5千米400米64米50分米3.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6000米=( )千米8千米 =( )米5000米=( )千米答案:4000 3 9000 68000 5三、巩固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第三 单元 测量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