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8页word文档.doc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8页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8页word文档.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文档】第 28 页 集体备课:张文斌、胡文洪、李凤英、刘玉芬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一、引言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二、看照片上的大树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
2、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3.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2.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五.课堂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
3、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了解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
4、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了解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5、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大树 小草五.课堂总结。第四课 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
6、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
7、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水葫芦狗尾草五、课堂小结。 第五课 植物的叶教学目标了解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学准备捡一些落叶。教学过程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二、观察比较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
8、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四、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
9、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可以测量一
10、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
11、变化?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目标了解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教学准备: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二、了解植物的
12、一生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植物的共同特点四、课堂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第二单元 动物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教学目标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13、。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1、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2、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2、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3、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三、寻访活动的准备1、 组
14、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2、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3、 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 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1、 学生分组寻访。2、 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 蜗牛(一)教学目标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
15、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2、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四、饲养蜗牛1、 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
16、和产生的新问题。3、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 蜗牛(二)教学目标了解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二、观察蜗牛吃食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2、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3、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4、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17、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3、 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4、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四、继续观察蜗牛1、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2、 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3、 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五、课堂小结。第四课 蚯蚓教学目标了解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
18、水碟子。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 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19、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1、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2、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3、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 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5、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五、课堂小结。第五课 蚂蚁教学目标了解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找蚂蚁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
20、验。2、 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3、 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4、 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5、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二)室内观察蚂蚁1、 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3、 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4、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三、交流发现1、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2、 组
21、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四、课堂小结。第六课 金鱼教学目标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1、 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2、 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3、 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1、 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
22、方面的经验。2、 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3、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4、 学生观察并记录。5、 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6、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1、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2、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3、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课堂小结。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教科版 三年级 上册 下册 科学 教案 28 word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