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册教案课题 1运动着的世界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物体运动方式资料的能力,认识世界是运动的。2培养学生讨论、表述的能力和能倾听同学观点。3科学的学习态度,认真搜集、整理、制作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点 难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教具一杯水、空杯、染料、香水、多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具教学目的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从常见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2从微观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3。从宏观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4。进一步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5整理资料T: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物体运动及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小组交流实例,并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S:小组汇报。T:你是怎样知道的
2、。(观察、查资料)T: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 S:两种观点。T:说说理由。T:出示一瓶香水开盖过一会。 嗅到什么? 讨论:为什么能嗅到香味?说明什么?T:出示一杯水放好。 讨论:这杯水是静止还是运动的?S:两种观点。T:演示实验 在水中加一滴染料,观察现象。 有什么现象? 猜一猜,一天后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T:出示一空杯放好。 讨论:这空杯是静止还是运动的?S:两种观点。T:说一说,为什么这空杯是静止的?(位置方向不变) 说一说,为什么这空杯是运动的?(宇宙运动资料。) 说明什么?T: 多媒体演示教师查的资料。指导学生查找搜集资料。(网络资源、书籍、直接观察、电视、询问长辈、同学交
3、流)T:填写资料卡。 香水一杯水染料空杯多媒体学生学习搜集资料表述能力和倾听培养从微观认识从宏观认识指导搜集方法 科学态度的培养课题 动物运动会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动物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资料的能力,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模仿体验动物肢体运动的过程及生理的变化。2培养学生交流、表述、评价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给动物制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重点 难点情感教育、制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具教学目的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观察动物的运动2模仿动物的运动3。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4。进一步搜集动物运动速度的资料T:上节课,让同
4、学们收集观察各种动物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各小组交流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S:小组汇报。T:你是怎样知道的。(观察、查资料) 出示多媒体: 进一步观察动物的运动。 你最感兴趣的动物是哪个?说说它的运动特点? T:请学生模仿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S:学生模仿。T:让学生猜一猜模仿的是什么动物?S:学生猜。T:模仿动物时感觉哪个部位用力大?有何感觉? 你模仿的动物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发达?T:各小组模仿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说一说模仿动物时哪个部位用力大?哪个部位比较发达?各组评出超级模仿秀。S:学生活动、评价。T:模仿动物时,发现动物有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S:学生归纳小结。T: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对动物分
5、类,可分哪几类?S:爬行、游泳、跳跃、飞行等。T:讨论:还能用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制定标准比较难,举例引导学生) 例如:按动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卵生、胎生S:学生分类。T:搜集动物运动速度的资料,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评出运动冠军。多媒体主动学习相互交流体验动物运动生理变化培养模仿能力及热爱动物情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生命在于运动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能够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
6、习惯。、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科学知识目标: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其他目标: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教学准备:计时工具。学生小组活动用表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谈话引入。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时做好记录。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
7、载。(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六、小结。、讨论: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出个人锻炼计划。推荐资料:为什么要从小参加体育运动 1、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 )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生长需要不断地吸收蛋白质和无机盐(特别是钙和磷),人体必须有足够的 维生素才能使钙和磷很好地吸收。户外活动时,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麦角固醇)转化 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另外,体育锻炼中,
8、 跑跳等动作对骨骼的骨化中心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改善 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2)肌肉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肌纤维变粗, 肌肉血液供应好,毛细血管增多,促使肌肉强壮。 (3)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在体育锻炼中, 肌肉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肌肉有节奏 的收缩和放松,也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由于神经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联系加强了,因而改善和 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 (4)心脏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的儿童,心肌健壮, 跳动次数比一般儿童要少,这是心脏健康的表现。 “您的心脏就是您的健康。”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日”提出的口号。 2、体育锻炼能使儿童更聪明。 一个人是否
9、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儿童大脑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50,体育锻炼消耗大量 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从而保证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大脑工 作时的能量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体育锻炼还可使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发挥 “聪明”功能。 3、体育锻炼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医生常说,体育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一分钟只能 摄取14公升的氧气,而跑5 公里,一分钟能吸取2公升的氧气,等于坐着不动时的8倍,仅从获氧量来看,锻 炼与不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就大不相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受各种气温的刺激,尤其
10、是在冬季,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吊车一: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 能够通过观察小吊车的模型,了解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2 能够通过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3 探究模仿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仿生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会合作、学会交流。2 实验中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制作工作。科学知识1, 学会制作小吊车,提高动手能力。2, 有趣的仿生,两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过程探究活动过程与内容组织引导媒体准备一、观察活动1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小吊车模型图片二、设计选用那些材料,使用那些工具。画图讲解模型图同上三、制作分小组制作小吊车教师
11、下小组制作出示制作步骤4 讨论交流小吊车的 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讨论题5 发现归纳活动2收和放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动作指导挂图6 交流 总结把自己的推想画出来。作品推荐课题4、小吊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科学在线有趣的仿生,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有趣的仿生,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的发明创造。教学难点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具录象、鸡蛋、挂图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法要点一、 概述:生物有许多本领令人惊叹
12、羡慕,在生物的启示下,人们进行了很多发明创造。二、 介绍一些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科学在线:蛇形机器人1、 从鱼到船。2、 从茅草叶的刺到锯。3、 从鸟到飞机。4、 从蛋壳到薄壳结构建筑。5、 从蝙蝠到雷达。老师:谈话(放录象)学生:讨论说说你认为那些东西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老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启示学生:实验1手握鸡蛋握不破实验2纸条(树叶)谈话(为使本课内容丰富,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每个例子,基本上采用先让学生分析,然后由教师进一步讲解的方法。全部分析之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对仿生发明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关于仿生发明的过程,不是当作知识让学生背来,而是让学生体
13、会到,能学着应用。)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法要点三、启发学生根据上述发明创造的原理,提出一些仿生方面的发明设想。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仿生学方面的发明设想。学生:讨论 说出自己的设想老师:对学生的设想进行评价讨论讲解(对学生提出的发明设想进行评价。)板书设计 小吊车第二课时有趣的仿生鱼 船 鸡蛋 薄壳屋顶 鸟 飞机 课题5、确定位置教学目的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
14、。5、 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6、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7、 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8、 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9、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10、 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11、 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教材分析重点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
15、体的相对位置。难点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教具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 、红色小方块 、地形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记忆游戏。 、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在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出示深圳地图)、 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
16、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小组活动: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 门的位置, 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时一、 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时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准备工作: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 小结,公布比赛结果 。三 每人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画在19页)布置作业收集各种地图。板书设计确定位置一、 记忆游戏。二、在图上
17、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出示深圳地图)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课后小结本课从让学生说清身边物体地位置开始,由近及远、由校园扩展到生活相继设计了3个活动和1个拓展活动。参照物、方向、距离三者缺一不可。本课地重点是如何确定一个物体地位置,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学会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地位置。学生大多数都能制作小吊车的模型,但对工作原理解释的不是很清楚。6、做沙盘一、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 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2. 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制作出沙盘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与小组同学有效地进行分工合作。2. 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
18、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科学知识能在沙盘中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二、教学过程探究活动过程与内容组织引导媒体准备1、提问引入你见过沙盘模型吗?沙盘模型是怎样制作的?沙盘模型图片2、活动1制定计划做校园沙盘模型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画图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提示课本21页3、活动2 分小组制作沙盘按计划制作沙盘适时指导样品4、 活动3交流体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沙盘更准确沙盘模型5、归纳你认为学校的布局那些地方要改变提示充分发表意见6、拓展活动未来校园设计大赛讲解步骤展示好的有创意的作品课 题7、动与静教 学目 标1、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19、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3、 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教材分析重点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难点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教具电化教具课件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活动1:荡秋千1、 活动目标:A、 能对有关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提出问题。B、 能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 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想法。D、 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 活动过程:A、 引入问题:我们坐在行驶的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B、 为什
20、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你站在路边,你认为这些房屋和树木还是运动的吗?C、 一个物体到底是动的还是静的,主要看参照物,参照物选得不一样,这个物体的状态也就不一样。D、 活动“荡秋千判断:秋千上女同学坐在男同学对面不动,秋千上女同学说对面的男同学对于自己是静的还是动的?E、 判断地面上的同学说:秋千上的同学对于自己是静的还是动的?F、 小结: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不一样。所以,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G、 依照上面的活动,分析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书上3幅画)H、 教师说出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提出:以什么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以什么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