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第六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提升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第六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提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第六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提升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变异、育种与进化(提升卷)-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DNA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C.外界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可使DNA复制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D.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只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2.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b两种。则( )A.a、b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C.a、b均发生于减数分裂前的
2、间期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3.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番茄种子后,某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且出现了一个新性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基因突变形成后,突变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B.X射线照射会提高番茄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C.发生基因突变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发生了改变D.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4.亚硝酸是化学诱变剂,具有氧化脱氨作用,它能使DNA中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U),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B.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8的DNA是错误的C.突
3、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D.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5.已知某DNA片段上有基因A、无效片段和基因B,其分布如图所示,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位点a或b,下列关于变异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m只含几个碱基对且插入位点a,则发生了基因突变B.若m只含几个碱基对且插入位点b,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a,则发生了基因重组D.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b,则基因m也无法表达6.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
4、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杂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7.如图为二倍体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 图乙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 如果亲代基因型为AA或aa,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 如果亲代基因型为Aa,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8.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果蝇白眼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果蝇棒状眼(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性状的形成是染色体结
5、构变异的结果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型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9.倒位的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如图为果蝇精原细胞中倒位染色体发生交换的部分图示,已知染色体所含基因不完整时配子无活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机断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配子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C.该精原细胞能产生4种染色体正常的配子D.倒位的遗传学效应可能抑制基因重组的效应10.有一种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它们发生断裂后片段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关于这种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变
6、异使染色体结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该变异一定导致基因突变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C.该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D.该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1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着丝粒分裂,使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12.普通小麦是六倍体,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是二倍体,2n=14,记为14E。如图表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包括正交和反交)选育
7、出染色体组成为42W+2E的新品种的实验流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普通小麦的雌蕊柱头能识别长穗偃麦草的花粉B.甲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C.和过程发生了两种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变异D.丁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符合要求的个体占1/413.培育杂交水稻通常需要每年重新育种来维持高产性状。目前,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破坏了某种二倍体杂交水稻的减数分裂能力,使其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卵细胞,再启动原来只在受精卵中表达的BBMI基因,促进卵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统杂交水稻的培育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B.BBMI基因的转录过程发生在杂交水稻的体细胞中C.经此基
8、因编辑后由卵细胞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联会D.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新个体与原二倍体杂交水稻基因型相同14.粒小麦(染色体组AA,2n=14)与山羊草(染色体组BB,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4n=28)。后来,二粒小麦又与节节麦(染色体组DD,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D经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具有AABBD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6n=42)。这就是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下列关于普通小麦与二粒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可以杂交获得可育后代B.普通小麦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21个
9、四分体C.普通小麦中A、B、D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功能彼此相同D.在普通小麦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15.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变色蜥蜴,当人类在这一地区引入一种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区域,绿色蜥蜴被迫迁移到树上生活。研究发现仅仅经过20代的繁衍,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B.环境改变导致绿色蜥蜴突变,从而形成适合在树上生活的护趾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代的繁衍已经进化形成新物种D.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
10、择的结果16.某山地存在两种鸭跖草,品种 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 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大量 A 和 B 的杂交种 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鸭跖草 A 和 B 的适应性特征是由地理隔离造成的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鸭跖草 A 和 B 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杂交种 C 繁殖形成种群,说明鸭跖草 A、B 属于同一物种 D.鸭跖草 A、B、C会与其捕食者以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17.下列有关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B.当某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可能增
11、加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C.若一种群中基因型为Mm个体占22%,基因型为mm个体占2%,则基因库中M的基因频率为76%D.因为男性色盲患者较多,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18.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釆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由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1、a2、a3的表达差异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
12、存在显著差异B.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C.3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1、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相对稳定19.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番茄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正常果形(B)对多棱果(b)为显性,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三个番茄品种甲、乙、丙。请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甲、乙、丙三个品种通过杂交培育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的植株丁的过程为_。此过程至少需要_年。(2)在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棵具有明显特
13、性的变异株。要进一步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是否属于_变异。若该变异株具有育种价值,要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植株,可根据变异类型及生产需要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突变基因逐渐_培育成新品种A;但若是显性突变,则该方法的缺点是_。为了规避该缺点,可以采用育种方法,其中处理1采用的核心手段是_。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该变异的幼苗,可采用育种方法,该育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_。20.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Y、Z表示蜥蜴新物种产生的基本环节。其中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
14、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乙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乙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乙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