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00讲义 机械波(单元复习)(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_00讲义 机械波(单元复习)(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00讲义 机械波(单元复习)(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辅导教案课程主题: 机械波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一、波的形成【知识梳理】1.波:振动的传播成为波动,简称波。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3.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4.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起振方向也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5.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
2、凹部)。(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横波纵波实物波形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标志性物理量(1)波峰:凸起的最高处(2)波谷:凹下的最低处(1)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2)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例题精讲】1. 以下对机械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形成机械波一定要有波源和介质B.波源做简谐运动形成的波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C.横波向右传播时,处于波峰的质点也向右迁移D.机械波向右传播时,右方的质点比左方的质点早一些振动2. (多选)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B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3. 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物体发生振动,一定会产生波B.存在机械波,一定存在波源C.波源振动越快,机械波传播速度越大D.机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 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说法正确的是( D )A质点B向右运动B.质点D和质点F的速度方向相同C质点A和质点C的速度方向相同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4、二、波的描述【知识梳理】1横波的图象(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2简谐波(正弦波)(1)如果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这样的波叫作正弦波,也叫简谐波。(2)简谐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是简谐运动.(3)图象: 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f ;v 。4波形图与振动图像5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1)带动法
5、:后面质点依次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2)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运动,“下坡”的点向.上运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3)同侧法:在波的图像上的某- -点,沿y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运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x轴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4)微平移法:如图所示,实线为t时刻的波形图,作出微小时间t后的波形如虚线所示,由图可见t时刻的质点P1(P2)经t后运动到.P1 (P2 )处,这样就可以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了。【例题精讲】1. (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图,由图像可知( AC )A.质点b
6、此时位移为零B.质点b此时向 - y方向运动C.质点d的振幅是2cmD.质点a再经过 T2 通过的路程是4cm,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是4 cm2. (多选)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x=8m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4.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 x=4m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B. x=2m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C. x=0m处质点沿x轴移动到了x=18 m处D. x=6m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3. (多选)a、b、c是某弹性绳上的三个质点,沿绳建立x坐标轴。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7、,t=0.2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源的周期T=0.4s,则( ACD )A波速为B质点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沿正方向C时,质点处于波峰D0到0.5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4. (多选)如图所示分别为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和在x=6m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 则这列波( BD ) A.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B.波速为100m/sC.该质点振动周期为8s D.再过0.02s, x= 4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5. (多选)振源O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从振源O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0.9s,x轴上0至12m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A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sBt
8、=0.9s时,x轴上6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C波的周期一定是0.4sD波的周期T= 3.64n+1 s (n可取0,1,2,3)6. (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6 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 503 m/sB从t = 0.6 s开始,紧接着的t = 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 mC从t = 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到达波峰位置D从t = 0.6 s开始,再经0.15s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7. (多选)如图所示,甲图为某波源的振动图像,乙图为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某
9、时刻的波形图,O点表示波源,该横波波向右传播波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这列波的波速为1m/sB.Q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C.再经过4.5s,乙图中质点Q刚好开始振动D.当乙图中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质点P还需再运动0.4m的路程三、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知识梳理】(一)波的反射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会返回来继卖传播的现象.2.反射角与入射角:(1)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 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i.(2)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 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i.3.反射定律:反射波线、法线、入射波线在同一平面内, 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
10、都相等,但由于反射面吸收一部分能量,反射波传播的能量将减少.(二)波的折射1.波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波的折射.2.一切波都会发生折射现象3.波的反射和折射的比较波的反射波的折射传播方向改变;反射角=入射角改变;折射角入射角频率f不变不变波速v不变改变波长不变改变说明:(1)频率f由波源诀定。(2)波速v由介质决定。因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波速变化。(3)据v=f知,波长与v及f有关,即与介质和波源有关。(三)波的衍射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作波的衍射.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
11、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 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谢现象.3.一切波都能发生衍谢,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4.两种衍射现象(1)波遇到障碍物的情况水波槽中,在波源的前方放一障碍物,使波源振动产生水波,当障碍物较大时波被阻挡,在靠近障碍物后面没有波,只是在障碍物较远处,波才稍微有些绕到“影子”区域里,如图甲所示,虽然发生了衍射,但不明显;当障碍物较小时发现波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如同障碍物不存在一样.如图乙所示,衍射现象明显。(2)波遇到小孔的情况水波槽中,在波源前方放一有孔的屏,使波源振动产生水波,当孔较大时发现水波经过孔后,在连接波源和孔的两边的直线所限制的区域里传播,如图甲所示;当孔较小时发
12、现孔后的整个区域里传播着以孔为中心的圆形波,如图乙所示,衍射现象明显。【例题精讲】1. 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D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长、波速均不等2. (多选)如图所示为水波的衍射现象,s为波源,d为挡板上的小孔宽度,相邻弧线间距为一个波长,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BC )3. (多选)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 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0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
13、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D )A.此时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减小,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4. (多选)如图所示,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BD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C.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减小5. 如图所示,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物理精品专题 高中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试卷 高考物理解题指导 高中物理精品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