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必修 2 2第三课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题集锦练习题集锦 管理员整理管理员整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 1、以下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以下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开展划分而成、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开展划分而成C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D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
2、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2 2、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A A、山东、山西、山东、山西B B、河南、河北、河南、河北C C、江南、江南D D、龙门碣石以北、龙门碣石以北3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开展最明显的特点是、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开展最明显的特点是A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多样性和不平衡性B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C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D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4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
3、一经济区属、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于A A、山东、山东 B B、山西、山西 C C、江南、江南 D D、龙门碣石以北、龙门碣石以北5 5、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6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开展统治残
4、酷阻碍经济开展人口稠密资源贫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 A、B B、C C、D D、7 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差异、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差异 B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 C、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条件的差异 D D、统治政策的差异、统治政策的差异8 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D A A 山东山东 B B 山西山西 C C 龙门碣石以北龙门碣石
5、以北 D D 江南江南9 9、以下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以下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D D 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A A、 B B、 C C、 D D 、10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A A 山东经济区山东经济区B B 山西经济区山西经济区C C 江南经济区江南经济区 D D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龙门碣石以
6、北经济区1111、以下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以下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开展划分而成、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开展划分而成C C、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D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所在、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所在1212、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A.A.气候干旱而炎热气
7、候干旱而炎热 B. B.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C.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 D.森林茂密,沼泽密布森林茂密,沼泽密布131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1 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2 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3 3开发早晚开发早晚4 4生产技术生产技术A A、 1 1 2 2 3 3B B、 2 2 3 3 4 4C C、 1 1 3 3 4 4D D、 1 1 2 2 3 3 4 41414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8、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1515、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山东地区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江南地区 4 4 龙门碣石龙门碣石A A B B C C 4 4 D D 4 4二、人口迁移二、人口迁移1 1、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 A、自然灾害、自然灾害B B
9、、战乱频繁、战乱频繁C C、逃避兵役徭役、逃避兵役徭役D D、逃避债务、逃避债务2 2、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A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B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C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D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拟好、南北的语言融合比拟好3 3、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 A、自然条件、自然条件B B、社会环
10、境、社会环境C C、封建统治、封建统治D D、民族关系、民族关系4 4、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民族矛盾人地矛盾人地矛盾A A、B B、C C、D D、5 5、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 A、由内地流向边疆、由内地流向边疆B B、由边疆流向内地、由边疆流向内地C C、由北方流向南方、由北方流向南方 D D、由南方流向北方、由南方流向北方6 6、我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我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A A 南方自然条件
11、优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 B 战争频繁战争频繁C C 南方统治相对宽松南方统治相对宽松 D D 民族融合要求民族融合要求7 7、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 A、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B 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乱C 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 D 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8.8.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 ,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 A 永嘉之乱永嘉之乱
12、 B B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C C 靖康之乱靖康之乱 D D 七国之乱七国之乱9 9、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A.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C.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三、经济重心南移三、经济重心南移1 1、 0404 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是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是A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商
13、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开展有利、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开展有利2 2、以下材料中,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以下材料中,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B B、 “扬一益二。“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那么居天下第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那么居天下第二) )C C、 “苏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
14、下足。D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3 3、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北方战乱北方战乱频仍频仍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相对安定A A、B B、C C、D D、4 4、以下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以下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A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B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兴旺的
15、城市、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兴旺的城市C 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苏湖熟,天下足D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北宋定汴京为国都5 5、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是在、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是在A A、东晋、东晋B B、中唐、中唐C C、北宋、北宋D D、南宋、南宋6 6、 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 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B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 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6、南传7 7、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南方南南直直2727浙浙江江2626福福建建1111四四川川9 9广广西西2 2114114该表所能反映的是该表所能反映的是A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的人大大超过北方人大大超过北方B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北方北方江江西西2222湖湖广广1212广广东东5 5云云南南0
17、0北北直直1717山山东东1313山山西西5 54848河河南南1111陕陕西西2 2贵贵州州0 08.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A.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B.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C.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D.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9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A AA A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B B 南方社会环境相
18、对稳定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C C 统治阶级重视统治阶级重视 D D 自然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优越1010、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D DA A、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环境稳定 B B、自然条件改善、自然条件改善C C、政治重心南移、政治重心南移D D、生产力大为改观、生产力大为改观1111、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 C CA A、地势复杂、地势复杂 B B、气候炎热潮湿、气候炎热潮湿C C、人口稠密、人口稠密 D D、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技术落后12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9、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D DA A、孙吴、孙吴 B B、东晋南朝、东晋南朝 C C、中唐以后、中唐以后D D、南宋、南宋13.13. “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这“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这说明说明 ( (A )A )A 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扬州地理位置优越C C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1414、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历
20、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B BA A 东晋东晋B B唐朝唐朝 C C南宋南宋 D D明朝明朝1515、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B ) ( B )A 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B B、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 C、南方开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的吸引、南方开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的吸引D D、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161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
21、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技术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开展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开展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响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响 A A B B C C D D17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是 A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C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开展有利、江南的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经济 重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