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doc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精品文档】第 17 页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1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姓名: 曹晶晶 导师: 邓锦波 专业: 神经生物学 学号: 104753130913 2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向分化潜能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 也在创伤修复、 神经再生、 抵抗衰老、 糖尿病、 帕金森氏症、 老年痴呆、 白血病、 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 巨大的应用潜力, 是应用生物学进入一个崭
2、新的领域。 关键词: 干细胞; 分化;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糖尿病; 肿瘤; 伦理争议; 正文: 1. 干细胞 在人类生命形成的开始, 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并通过进一步分裂分化, 形成生命个体。 在成体细胞中, 大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则失去了再分化的能力, 而特定组织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 这种具有在分化能力的细胞, 即为干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 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的器官组织。 这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 体积较小, 核质比大, 具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 因此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 尚不成熟的细胞, 其再生各种组织器
3、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 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2. 干细胞的研究历史 干细胞的研究被认为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加拿大科学家 James E. Till 和 Ernest A. McCulloch 发现并命名造血干细胞之后。 60 年代, 几个近亲种系的小鼠睾丸畸胎瘤的研究表明, 其来源于胚胎干细胞, 确立了胚胎癌细胞是一种干细胞; 1968 年, Edwards 和 Bavister 在体外获得了第一个人卵子; 1978 年, 第一个试管婴儿 Louise Brown 在英国诞生。 1981 年, Evan, Kaufman 和 Martin 从小鼠胚泡内细胞群分离出小鼠 ES 细胞,
4、建立了小鼠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将干细胞注入上鼠, 能诱导形成畸胎瘤。 1984-1988 年, Anderews 等人从人睾丸畸胎瘤细胞系 Tera-2 中产生出多能的、 克隆化的胚胎癌细胞, 克隆的干细胞在视黄酸的作用下分化形成神经元细胞和其他类型的细胞。 1992年, Reynolds和Richards先后在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1996年, 轰动世界的polly羊诞生, 引发了干细胞研究的热潮。 1998年, 德美医学小组和密苏里小组成功地培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ESC) ,使得利用人类ESC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 1999 年, Goodell 实验室首先报道, 小
5、鼠源骨骼肌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横向分化能力, 能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 2019年, Reubinoff BE指出, ESC可诱导产生神经祖细胞, 这些神经祖细胞移植到新生鼠的脑室后, 将广泛分布与脑部软组织中, 并且在一个特定区域能够分化成三种神经细胞谱系的祖细胞。 3 2003 年, 建立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种间融合的方法, 为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2004 年, Massachusetts Advanced Cell Technology 报道克隆小鼠的干细胞可以通过形成细小血管的心肌细胞修复心衰小鼠的心肌损伤, 首次显示克隆干细胞在活体动物体内修复受损组织。 2005年
6、, 美国心脏协会报道了 一个三国多中心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204例临床病例的研究报告, 证实干细胞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2007年, Nature 和Cell 同时刊出美国和日本两个研究报告, 证实皮肤细胞经基因直接重组后, 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 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 , 推动了干细胞发展。 近几年, 干细胞在各方面都有了应用都有了较强理论依据, 各国都加大了对其研究力度, 争取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 如用于治疗治疗心脏病、 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综合症、 中风、 糖尿病等疾病。 3. 干细胞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根据其发育阶段, 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
7、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是构成机体发育的基础, 而成体干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则是机体组织和器官修复再生的基础。 3. 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 在受精卵发育成囊胚时, 内细胞层(Inner Cell Mass) 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建立稳定的干细胞系,并保持高度未分化状态, 可以分化形成成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包括生殖细胞。 在 1998 年末, 两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培养出人类 ESC, 保持了 ESC 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 这使得科学家利用人类 ESC 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 随着ESC 的
8、研究日益深入, 科学家对人类 ESC 的了解迈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大多以小鼠胚胎干细胞为基础的: 德美医学小组成功地将由 ESC 培养出的神经角质细胞移植到了 小鼠体内, 随后, 密苏里的研究人员通过鼠胚细胞移植技术, 使瘫痪的猫恢复了部分肢体活动能力。 3. 2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 ASC)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年体的许多组织器官中, 如表皮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具有修复和再生能力。 在特定的条件下, ASC 或产生新的干细胞, 或分化形成功能细胞, 从而使组织和器官维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最新研究表明, 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仍包含神经干
9、细胞, 这证明了机体中成体干细胞普遍存在, 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和分离特异性干细胞。 目前干细胞研究突飞猛进, 在分离、 培养、 定向诱导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 诸多突破性进展, 部分干细胞产品已进入临床应用, 为许多疑难病症治疗带来了希望。 3. 2. 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 外周血、 脐带血中, 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 世纪 50 年代, 临床上就开始应用骨髓移植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八十年代末,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逐渐被推广使用, 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并缩短了 疗程。 近年, 脐
10、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 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前两者相比, 脐血干细胞无来源限制, 对 HLA 配型要求不高, 且不易受病毒和肿瘤的感染, 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脐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4 善, 造血干细胞将成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为世界上更多的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3. 2. 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 在合适的条件下, MSC可以分化成为间充质组织细胞, 如成骨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 也可分化成为神经细胞、 干细胞和肌肉细胞
11、。 近期文献报道, 间充质干细胞不但可以修复骨、 软骨、 肌腱、 肌肉、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中胚层来源的组织, 而且也可能作为修复外胚层来源的神经组织嘲和内胚层来源的肝脏、 肾脏、 胰腺等器官的种子。 3. 2. 3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 神经干细胞分布于成人及胚胎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 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从理论上, 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以归结为神经干细胞功能的紊乱。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 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 脑和脊髓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将多巴胺生成细胞产生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给帕金森氏综合症患者, 可治愈患者的部
12、分症状。 此外, 神经干细胞也可应用于药物检测方面, 对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3. 2. 4 胰腺干细胞(Pancreas stem cells, PSC) PSC在人类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胰腺在人体血糖代谢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浓度,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降低血糖浓度。 目前, 对于胰腺中转化为胰岛的是干细胞还是祖细胞以及这种细胞在胰腺中的具体位置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有报道表明干细胞存在于导管细胞中, 在器官形成和再生过程中转化、 迁移形成新的胰岛, 也有人认为胰腺干细胞存在于胰岛或腺泡组织中, 也有报道干细胞可
13、来自组织细胞并被诱导成胰岛类似细胞。 3. 2. 5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 肿瘤干细胞是在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够产生特异性肿瘤细胞的细胞,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CSC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 1967年,Hamburger等对来自肺癌卵巢癌等的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发现仅1/5000-1/1000的肿瘤细胞能形成克隆, 表明仅有极少数肿瘤细胞才具有致癌性, 即肿瘤干细胞。 Dick等首次从白血病中分离出白血病肿瘤干细胞, 证实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 随后, 研究者们相继在乳腺癌、 脑肿瘤、 胰腺癌、 肺癌、肝癌、 前列腺癌等中找到了相似的肿
14、瘤干细胞, 并更一步证实CSC为肿瘤发生的根源。 随着研究的深入, CSC的靶向疗法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 新的希望。 4. iPS-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4. 1 iPS 2006 年, 日本京都大学 Shinya Yamanaka 在Naure 上率先报道了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 把 Oct3/4、 Sox2、 c-Myc 和 Klf4 这四种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 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 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 产生的 iPS细胞在形态、 基因和蛋白表达、 表观遗传修饰状态、 细胞倍增能力、 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 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 2007 年, 美国威斯康
15、辛大学詹姆斯 汤姆森的研究小组在Science 上发表将体细胞转变成 iPS 的研究成果, 而日本京都大学 Shinya Yamanaka 的研究小组也于同日在Cell 上发表类似的研究结果。 不同的是日本科学家用的人5 体皮肤细胞分别取自一个 36 岁的女性和一个 69 岁的男性; 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实验材料则取自一名胎儿的皮肤和一个新生儿的包皮。 随后, 美国马萨诸塞州怀德海特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雅各布 汉纳小组用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小鼠尾巴的皮肤细胞诱导产生了 iPS, 研究人员用基因特异打靶的方法用未患病的小鼠基因取代了涉及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 当这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发育成造血干细胞
16、后, 将干细胞输给患病小鼠, 这些细胞在小鼠身上开始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小鼠的病症因此也有很大的改善。 为干细胞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4. 2 iPS 的研究进展 2008年4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报道, 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为iPS细胞,并成功分化为心肌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造血细胞。 2009年2月, 日本东京大学报道, 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制成的iPS细胞培育出血小板; 庆应大学宣布, 利用实验鼠的iPS细胞培育出角膜上皮细胞。 2009年3月, 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 不借助病毒、 安全将皮肤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方法; 美国科学家也宣布可以将iPS细胞中因转化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细胞 及其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