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精品文档】第 66 页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孩子聪明活泼,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
2、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二、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6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
3、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4、。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5、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6、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
7、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
8、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
9、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五、教学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2、在教学中
10、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3、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获得走向他人心灵的通道,经验他人的经验,体验他人的体验,提高移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并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5、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
11、实现课程目标。6、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7、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六、教学检测与评价1、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12、。3、根据“课后练习与评价”册,信息收集、社会实践、期末考查、学生课堂常规,发言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多元评价。七、课时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我们共同进步2课时2将心比心心更宽2课时3尊重是最好的礼物2课时4快乐其实很简单2课时5国庆放假6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谁说了算我们自己做主1课时1课时7勇于“说”和善于“听”我做合格小公民1课时1课时8我做合格小公民2课时9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喜迎院士到田头人人有本致富经1课时1课时10斤斤计较选村官热闹的农民运动会1课时课时11最美的村姑他们回来了1课时1课时12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2课时13这一方水土我们在这
13、里生活1课时1课时14我们在这里生活同一个名字叫中国1课时1课时15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从远古走来2课时16站在长城上2课时17古老的丝绸之路课时18我的历史名人档案课时19复习考查20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一、 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教学目标l.知道人各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的长处,知道学习他人长处对自己成长的作用。2.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对自己成长有害处。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的可贵。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能体谅他人的难处。4.能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分享快乐,助人为乐。教学活动示例示例一 我的伙伴个个棒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人各
14、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2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1 用录音形式播放或用文字形式出示故事英子的同桌,学生听故事后谈论如下问题(1) 提问;英子为什么不愿和海燕同桌?(2) 后来英子为什么还是请求和海燕同桌?(3) 为什么英子一开始没有发现海燕身上的优点,是她的优点太少了吗?(引导学生明白有的美很容易被发现,而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从而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身边同学的长处)2 小结:是啊,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其实,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发现,你会惊叹
15、:原来我的伙伴个个棒!二、说说伙伴身上的美1过渡: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都明白了,原来每个同学都是最棒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只是有些还没有被大家发现而已。现在,让我们把大家的优点都找出来,我们开展一个找“美”的活动。2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说同伴的优点。游戏一:选一个同学击鼓,其他同学传花。鼓响时花在谁手里谁就站起来夸夸自己欣赏的同学,同时被赞美的同学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游戏二:老师击鼓,鼓响时花在谁手里谁就站在中间接受大家的赞扬,被表扬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开展此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关照那些平时调皮、多动、优点不明显的学生,尽可能制造机会让同学们夸夸他们)3写一写同学的优点,仿照教科书中的范
16、例完成教科书第3页的学生作品空白框。三、身边的美大搜索1教师导语:同学们身上的“美”可真多呀,说完了我们同学身上的优点,你还发现我们身边的其他人有什么优点吗?我们也来夸夸他们吧。2学生回顾自己身边有哪些熟悉的人(邻居、父母、老师、医生、司机、清洁工、警察等),并仔细想想自己最熟悉的人的优点,把它们写下来。4学生自由说,充分发现身边这些人的优点长处。5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如何发现周围人身上的优点。教师可以用下面的提问引导学生: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的和伙伴是长期相处,有的是短期接触,就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四、送出我们的赞美1我们发现了这些人的优点,那就试着去告诉他们吧。看看他们有
17、什么感受。(学生看教科书第4页的两幅图和学生作品,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学习把对他人的赞美告诉他人)2学生交流表达对别人的赞美的方式。(如一句话、一个微笑、一声喝彩、一个眼神、一张纸条,等等)3学生实际行动,送出我们的赞美。4小结:是啊,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人肯定,自己的努力被人承认。我们自己渴望得到赞扬,那就不要忽略赞扬别人。一个乐于赞美别人的人,是一个播种快乐并能收获快乐的人。示例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活动目标1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无论是对自己或对别人都要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2善于发现他人长处,乐于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活动准备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李子、一个苹果李。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
18、教师出示一个小李子并提问:你们吃过李子吗,味道怎么样? 2出示一个苹果并提问:和李子比起来,苹果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3教师导语:南方的李子个小、味酸,北方的苹果个大、味甜。南方人也想吃到大个味甜的苹果,把北方的苹果树栽到南方去不就性了吗?其实,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北方的苹果在南方怎么也长不好。怎么办呢?4出示苹果李:科学家真有办法。他们把苹果树嫁接到李子树上,就长出了现在这样的苹果李。它生长在南方,个儿大,味又甜,很受大家欢迎。5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像“嫁接”这样的技术。可以不限于农业领域,其他领域的“嫁接”技术也很能说明问题。6教师小结:谁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也有自己的短处。李子树和苹果
19、树互相取长补短,结出了甜甜的果实。伙伴们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此可能并不是很理解。二、联系实际,实践活动1我们全体同学,已经在一起共同学习四五年了。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哪些可取之处?你可以向谁学习以克服自己的短处?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活动,看大家谁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他人的长处,谁能够做到取长补短。2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展活动。学生小组选取本组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然后根据活动的需要,设想班里的同学如何分工才能够使这项活动开展得更有效,更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下面的一些活动可供学生参考。(1)班级要参加庆“六一”黑板报比赛。请你们为班主任设想一个人员分工计划。(2
20、)学校要开运动会。请你们为班级安排参加接力赛人员(男女各4名)及拉拉队队长、宣传队队长、服务队队长名单。、少总部要开一个“小超市”,请你们物色一名小超市负责人、两名营业员、一名记帐员、两名纪律维持者。分工岗位姓 名 可以向谁“取长”使工作做得更好1小组汇报交流,说说理由。三、签订互帮互学合同1提供帮助。说说自己有什么长处,在什么地方可以帮助别人。2寻求帮助。找找自己的不足,看看谁可以帮助你。3签订互帮互学合同。学生自由寻找互帮对象,签下合同。互帮互学合同甲方: 乙方:互帮内容:1甲方帮乙方 ;乙方帮甲方 23四、课外延伸,课堂小结1教师导语:今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3教
21、师小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各行各业都需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强大起来。4以一首小诗来结束课。学生齐读下面这首诗。大海不拒百川之水,才变得浩荡;泰山不拒细小沙石,才变得高大;蜜蜂采百花之精华,酿出最甜的蜜;我们大家取长补短,才能全面发展。示例三 远离“红眼病”活动目标1懂得人各有所长,能虚心向别人学习。2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对自己成长有害。活动准备搜集因嫉妒而害人害己的故事或事例。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辨析是非1教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下课时,我听到了两个同学这样的说
22、法,请大家看看他们说得对吗? 2师出现两个学生话。学生交流讨论,辨析对错。(1)绩不好的同学,没什么长处好学。(2)别人不如我,我向别人学什么呢?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并不是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不好就什么都不好。成绩不好的同学,其他方面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1 学生阅读乌鸦和夜莺的故事。教师提问:为什么夜莺终于练就了一副好嗓子,而乌鸦却没有人愿意理她?2 出示教科书第7页的情境对话,让学生感受情境并分析讨论如下的问题。(1) 是否也听到过这种声音?(2) 想一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3 学生交流:如果在平时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与社会 教科版 品德 社会 年级 上册 教学计划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