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精品文档】第 4 页1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媒介: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的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指教
2、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3学校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学校: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机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4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
3、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5课程:课程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哥们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4、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好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的预期结果。广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的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6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御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想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5、7德育: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又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德育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8班集体: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着,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
6、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9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的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又称基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创新成为教育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 心理学名词解释2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即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异量。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7、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结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句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3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4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来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气质: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
8、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5图式:图式是指主体的一种内部认知结构,是可重复而概括化了的动作模式。顺应: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6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的心理关系。7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的自我奖励。8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
9、序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半方法和技巧。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指对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的学习。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垂直迁移: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9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归因: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10角色: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特定身份和与之相联系的行为模式。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育政策法规1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2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教师侵权行为:教师侵权行为即指教师处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