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策略(广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复习策略(广东).ppt(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高考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地理高考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张金萍张金萍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2015、9 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总体安排高中地理教学总体安排 地理高考复习策略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突出能力考查 强调主干知识 体现学科特点 关注热点问题 探讨地理过程 讲究命题技巧 重视新景设置(有的是新知识,现学现用,但规律、原理在教材之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文综要求的能力文综要求的能力(公共)(公共) 读
2、图、填图、拼图能力读图、填图、拼图能力 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图的能力 地理观察与观测的能力地理观察与观测的能力 实验制作的技能实验制作的技能 地理思维的能力地理思维的能力 地理评价的能力地理评价的能力 地理表述的能力地理表述的能力 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 获取地理新知的能力等获取地理新知的能力等 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和能力主干主干地理知识地理知识课标课标中中“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要求的行为能力所涉及要求的行为能力所涉及到的全部知识。到的全部知识。 地理原理地理原理 地理规律地理规律 核心地理概念核心地理概念 典型地理事物典型地理事物 典型地理现象典型地理现象热点的内涵热点
3、的内涵1、全球共同关注的长效重大问题、全球共同关注的长效重大问题2、我国国家层面上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国家层面上关注的重大问题3、生产、生活中的、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问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的串题和非选择题的读图分析题。 题量11道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道必做读图分析题,共46分;1道选做读图分析题(内容为选修教材的3、5、6,三题任选一 ),共10分。 稳定试卷难度,难度系数:055065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单个题为主,偶尔 有少量串题。 非选择题的读图分析题。 题量11道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道必做读图分析题,共56分。没有选做题
4、。 试卷难度稍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新课标文科综合地理(新课标I卷)卷) 第第卷卷 本卷共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共140分。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 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1-3题。题。 2014年: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
5、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答案】1、A 2、C 3、D【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
6、的飞鸟,所以选C。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值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后
7、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厕所用水等。图1 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1-3题。题。 图图12015年: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树皮覆盖层
8、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1、D 2、B 3、C 【解析解析】 1、通过简图可以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通过简图可以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
9、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以达到此目的。以达到此目的。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故故B正确。正确。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正确。 【点评】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
10、循环原理。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实际上,也涉及土壤知识。) 第第卷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第36题题第第4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须做答。第42题题第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根据需求做答。 (地理题为(地理题为42、43、44题。)题
11、。)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厘米高度范围内。2014年:(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 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
12、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答案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较多。浅)出露的湖滩泥沙较多。(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
13、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的通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的通行和信号灯,加大钢轨、车轮等设施的磨损;影行和信号灯,加大钢轨、车轮等设施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
14、】(1)(2)春季多风沙参考沙尘暴,即风源和沙源。(3)从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风沙多,且风沙大,可能会掩埋铁路,影响铁路运行;另外,该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可能会对铁路基础设施等造成危害。(该题答案语言不太好组织,应该是失分较多的一题)(4)为了应对风沙危害,就需要提高植被覆盖率、修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最典型)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以藻类为食,分)阅读图文材料,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世纪5070年
15、代,大盐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模不断扩大。2015年(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分)(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分)(3)推测)推测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16、)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分) 【答案答案】(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虫饵料的生长。(3分)分)(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分)(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
17、市场需分)市场需求增大;(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分)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产业发展)。(2分)分)(4)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分) 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1)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
18、)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属于内陆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材料中明确了)材料中明确了20世纪世纪50年代到年代到70年代
19、,卤年代,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受制于其运输需要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受制于其运输需要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 (3)原因: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原因: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角度,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角度,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制了野获
20、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加。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加。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发展。 【点评点评】该题以区域图为背景,图像与文字材料该题以区域图为背
21、景,图像与文字材料结合,素材常规但不落俗套。设问体现地理思维结合,素材常规但不落俗套。设问体现地理思维的层次性,递进性,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的层次性,递进性,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立足平实,但意味深远。在问题设续发展。试题立足平实,但意味深远。在问题设计上,各小题之间联系紧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计上,各小题之间联系紧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度。度。 第(第(1)小题,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考查考)小题,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探究分析能力;第(生对地理事象的探究分析能力;第(2)小题,)小题,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考查考生对
22、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解、分析能力;第(3)、()、(4)小题,从产业发)小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展原因和影响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维过程按照“独特地理环境独特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发展条件产生的产生的影响影响”的思路展开,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的思路展开,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地理分析问题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地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能力。请考生在第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
23、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分)旅游地理旅游地理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深度游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位旅游者结伴拟于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所示区域(湖面高程高程3196米),
24、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游。2014年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带(瓶),抗缺氧药品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寒帐篷等。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为青藏高原。该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防晒),温度低且昼夜温差大(御寒),大风天气比较多(防风)等。 42. (10分分)旅游地理旅游地理 近年来,滑雪、登山
25、、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者,拟于8月前往图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可能遭遇的风险。遇的风险。2015年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生高原反应;(2分)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2分) 【解析解析】 结合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当地
26、为青藏高原雅鲁藏结合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当地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布江大拐弯处。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山体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高大,地势陡峻,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峡谷地形复杂、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生高原反应;易发生高原反应;8
27、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点评点评】该题以该题以“近年来,滑雪、登山、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活方式”为材料,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现为材料,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现象,考查学生在野外活动应对危险的能力。象,考查学生在野外活动应对危险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生活常识和地理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生活常识和地理技能,突出地理学科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意义。突出地理学科的生活意义和
28、现实意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广东卷)文科综合地理(广东卷) 第第卷卷 本卷共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共140分。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广东2015年: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
29、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40、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材料二 加蓬从2010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1)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_。(4分)(2)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_。判断理由是_。(4分)(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2015年5月4日18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_日_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6分)(4)
30、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6分)(5)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高一年级: 上学期:经纬网和地图、必修一 下学期:世界地理总论、必修二 高二年级: 上学期:中国地理总论 、必修三 下学期:两本选修、复习必修一第一章 七月中旬,高一、高二全年质量检测 一、统筹安排高三复习进度 (10月1516日期中考试) 小专题(知识+能力) 1、 必修1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结束。 2、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空间定位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和等值线判读能力培养。期中考试之前:期中考试之前:复习进度安排复习进度安排 (12月1718日“一练”) 小专题(知识+能力)1、必修1与必
31、修2 第四章结束。2、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统计图的信息提取能力、结构图与示意图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构建答题模式的能力培养。“一练一练”之前:之前: (2016年1月2829日期末考试) 小专题(知识+能力)1、必修1、必修2与必修3第三章结束。2、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表述能力的培养,答题模板的灵活运用,客观题的答题技巧,主观题的答题方法。期末考试之前:期末考试之前: (3月1718日“二练”) 小专题(知识+能力)1、区域地理与选修地理复习结束。2、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解题的速度与准确度。“二练二练”之前:之前: (5月56日“三练”) 二轮(知识+能力)大专题,同时,
32、加强文综中的专项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突破薄弱点,增强解题的适应性。 “三练三练”之前:之前: (6月78日高考) 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适度做题,保持手感。“高考高考”之前:之前:二、研究高三各轮复习基本模式 将复习的内容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现实中的表现(正、反面),用直观手段展示出来。高三一轮复习基本模式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展示考纲要求,并依据课标和高考题,进行分步解读。2、考纲考纲解读解读 提供“知识结构与要点”的示意图,在其中特别重要或难懂处留白,由学生自主填写完成。3、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针对重点内容中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设计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求量多。4、聚焦重、难点、聚
33、焦重、难点 结合所讲知识,进行针对性技能培养,总结出方法与步骤。5、技能提升、技能提升 精选代表性强的试题,进行训练,不求量多。6、考点演练、考点演练 提供适量的练习题,包括热点问题,进行课堂及课后训练。7、拓展探究、拓展探究丢丢”纲纲”弃弃”本本”,过分依赖教辅材料;,过分依赖教辅材料;忽视学情,盲目求全求深求数量;忽视学情,盲目求全求深求数量;缺乏提升,复习课上成新知课;缺乏提升,复习课上成新知课;自然地理重讲述,人文地理轻归纳;自然地理重讲述,人文地理轻归纳;训练题重量轻质,期待学生熟能生巧;训练题重量轻质,期待学生熟能生巧;高三一轮复习误区讲评课就题论题,重解析、轻归类;讲评课就题论题
34、,重解析、轻归类;不善于抽样分析,忽视分层分类教学;不善于抽样分析,忽视分层分类教学;过分重视知识讲授,轻视能力渗透提升;过分重视知识讲授,轻视能力渗透提升;忽略成绩集中度,慢待、错待尖子生;忽略成绩集中度,慢待、错待尖子生;缺乏教学针对性,滥用、不用多媒体。缺乏教学针对性,滥用、不用多媒体。课例1:水循环课例2:畜牧业课例3:山地带谱的判读课例4:人口数量的变化 必修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5、地球圈层结构特征 高三一轮复习要点规律与原理规律与原理第二单元第
35、二单元 1、天气的受热过程(消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 3、大气环流(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4、气候类型(名称、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特征、 成因) 5、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压系统、 锋面气旋) 6、气候变化 (重点是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1、水体的相互转化(河水的补给,河流径流的变化,水循环及意义) 2、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主要洋流的名称、分布、影响、特殊区域) 3、水资源的利用(开源、 节流)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2、外力作用与典型地貌 3、地壳运动与物质循环 4、板块名称、分布与运动规律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整体性(自然地理
36、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 差异性(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非地带性(世界典型地区) 必修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人口自然增长的模式及区域差异(三种类型与区域差异) 2、人口迁移(类型、特征、原因及对区域的影响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1、城市的空间地域结构 2、城市化过程及区域差异 3、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农业区位及农业地域类型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工业区位及工业地域类型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及选择 2、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分布与形成条件)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1、人地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
37、破坏) 3、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实践) 必修三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环境特征与区域发展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1、荒漠化的分布与表现 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2、水土流失的分布与表现 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3、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雨林的分布、破坏的原因、 危害和治理措施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1、资源开发的条件(自然条件、 人文条件) 2、开发利用的现状(利用规模、途径、方式、问题) 3、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的措施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自然,人文,有利 、不利) 2、发展现状(方式、途径、规模、基地建设、问题等) 3、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第五单元 1、区域经
38、济发展的供需差异 2、区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依据 3、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必修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空间定位和地理计算 第二单元:等值线判读 第三单元: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取 第四单元:结构图、示意图的信息提取 能力培养能力培养 必修二必修二 第一单元:构建答题模板 第二单元:地理表述能力的培养 第三单元:答题模板的灵活运用 第四单元:客观题、答题技巧 第五单元:主观题的答题方法教辅栏目1、经典赏析2、精彩课例3、指点迷津4、极点揽胜5、热点链接6、过关检测1地质地貌专题 2气候专题 3河流专题4农业专题5工业专题6人口专题高三二轮复习专题7地理信息提取与加工专题 8等值线专题9区域特征差异及发
39、展专题(含区域的判读与特征分析)10旅游地理专题11环境保护专题12、“假如我是命题人” 导入突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呈现知识结构至少要到二级结构高三二轮复习基本模式高三二轮复习基本模式知识专题知识专题核心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的呈现与解说问题探究针对易混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探究数量的多少因班而异学生汇报讲解典型设问呈现结合具体试题小组讨论,解题并总结答题模版课堂小结课后训练,结合巩固提升试题,限时训练(一)导入 典型高考试题相关问题呈现(不一定是全题,可以选择摘要)(二)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或存在问题能力专题能力专题(三)教师说明本题涉及到的相关能力(四)教师呈现该能力要求的相关规律(五)学生运用相
40、关规律解答本题(六)巩固提升训练课例1:河流课例2:气候课例3:命题人1防止只关注知识,忽视地理要素的分析和学生学习能力防止只关注知识,忽视地理要素的分析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知识的堆的提升,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上。砌上。2要将课前、课堂与课后统一起来。要将课前、课堂与课后统一起来。3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题中所给材料,具体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题中所给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具体分析。4强调二卷答题表述的规范性,要引导学生运用术语准确强调二卷答题表述的规范性,要引导学生运用术语准确作答,言简意赅。作答,言简意赅。5
41、通过限时训练,专项强化训练,纠错,提高做题速度。通过限时训练,专项强化训练,纠错,提高做题速度。6通过问题设计的训练,提高学生领会命题意图的能力。通过问题设计的训练,提高学生领会命题意图的能力。高三二轮复习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模拟训练 讲评试卷高三三轮复习基本模式高三三轮复习基本模式 防止试卷狂轰乱炸 隐性关注热点问题 精选试题合理取舍 评卷杜绝包办代替高三三轮复习教师应注意的问题高三一轮复习基本模式高三一轮复习基本模式(原来)(原来) 展示考纲要求,依据课标和高考题,进行分步解读。1、考纲考纲解读解读 提供“知识结构与要点”的示意图,在其中特别重要或难懂处留白,由学生自主填写完成。2、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针对重点内容中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设计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求量多。3、聚焦重、难点、聚焦重、难点 结合所讲知识,进行针对性技能培养,总结出方法与步骤。4、技能提升、技能提升 精选代表性强的试题,进行训练,不求量多。5、考点演练、考点演练 提供适量的练习题,包括热点问题,进行课堂及课后训练。6、拓展探究、拓展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