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ppt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5页1 1、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中药学的概念 四气四气 五味五味 升降沉浮升降沉浮 归经归经 毒性毒性2 2、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 配伍的概念配伍的概念 七情七情3 3、方剂配伍的基本理论、方剂配伍的基本理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组成的目的方剂组成的目的 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原则 常见方剂配伍的形式常见方剂配伍的形式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钩藤钩藤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75页 中药的概念中药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
2、称,包括植物药、 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是研究:是研究中药基中药基 本理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来源、 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 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 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穿山甲穿山甲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5页中药性能中药性能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
3、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以人体为观察 对象。对象。 主要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等 性能性能 性状性状: 中药的中药的性状性状(物理特征):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物理特征):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是以以 药物为观察对象。药物为观察对象。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续续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5页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续续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5页涵义:涵义: 寒寒(甚于凉,大寒)(甚于凉,大寒)
4、性质基本一致性质基本一致 凉凉(次于寒,微寒)(次于寒,微寒) (属阴)(属阴) 四气四气 热热(甚于温,大热)(甚于温,大热) 性质基本一致性质基本一致 温温(次于热,微温)(次于热,微温) (属阳)(属阳) 平平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理,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理, 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寒热其寒热 偏性不显著偏性不显著而已。而已。 1、四四 气气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5页n四气的来源四气的来源 机体发生的反应机体发生的反应 西瓜使人感觉凉快西瓜使人感觉凉快 寒凉性寒凉性 药物药物 (正常机体)(正常机体) 生姜使人感觉温暖生姜使人感
5、觉温暖 温热性温热性 机体机体 对疾病的疗效对疾病的疗效 知母、石膏治愈热证知母、石膏治愈热证 寒凉性寒凉性 (异常机体)(异常机体) 附子、肉桂治愈寒证附子、肉桂治愈寒证 温热性温热性 中医学认为,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 要概念之一。要概念之一。 四气 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5页四气的作用四气的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一般中
6、药的作用规律)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寒凉寒凉 凉血解毒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热证、阳证。 养阴生津养阴生津 作作 用用( (共性共性) ) 温里散寒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补火助阳 热温热温 温经通络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寒证、阴证。 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四气 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5页说明说明: 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能有一个性,非寒,每个药物只能有一个性,非寒 则热。其与药物的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则热。其与药物的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 关系。关系。 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能反映药物影响人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能
7、反映药物影响人 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 的具体作用。的具体作用。 四气 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5页药之寒热药之寒热 病之寒热病之寒热 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 病病 “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虚则内热,阳阴虚则内热,阳 虚则外寒虚则外寒”; 用用药原则药原则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 疗寒以热药,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疗热以寒药”、 “ 温以调阴,寒以调阳,盖使阴温以调阴,寒以调阳,盖使阴 阳调而得其正阳调
8、而得其正” n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 变的变的(主要与炮制有关)。(主要与炮制有关)。 四气 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5页涵义涵义: “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本经本经。 辛辛 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 酸酸 包括涩(即味涩、性涩)。包括涩(即味涩、性涩)。 甘甘 甜味。甜味。 五味五味 苦苦 包括火焦味。包括火焦味。 咸咸 淡淡 淡而无味淡而无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甘本草不言淡,淡附于甘” 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余甘之味),之味), 淡附于甘,甘淡并称。淡附于甘,甘淡并称。 *
9、说明说明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作用。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作用。 2、五五 味味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5页 * *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 * * 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 例:例: 葛根葛根(甘、凉)(甘、凉) 解肌发表解肌发表 甘、甘、辛辛、凉。、凉。 玄参玄参(苦、甘、寒)(苦、甘、寒) 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苦、甘、苦、甘、咸
10、咸、寒。、寒。 *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辛散、酸收、甘缓、苦坚、 咸软咸软”、“淡味渗泄淡味渗泄”(内经内经) 五味的来源五味的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五味确定的依据)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5页* *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 淡味渗泄淡味渗泄 ” (内内经经)* * “ 凡凡酸酸者,者,能收能涩能收能涩;苦苦者,者,能泄能燥能坚能泄能燥能坚;甘甘者,者,能能 和能补能缓和能补能缓;辛辛者者能散能润能散能润 能横行能横行;咸咸者者能下能软能下能软坚;坚; 淡淡者,者,能利能利窍窍能渗能渗泄;此五泄;此五 味之用也。味之用也
11、。” (本草从新本草从新)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5页 发发散表散表邪邪 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 散散 祛祛散风散风邪邪 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 ( (发散发散) ) 祛祛散风湿散风湿 治风湿痹证治风湿痹证, ,祛风湿药味多辛祛风湿药味多辛( (苦苦) ); 祛祛散湿散湿邪邪 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 辛辛 行气行气 治气滞证,行气、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治气滞证,行气、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 行血行血 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 行行 宣通宣通肺气肺气 治肺
12、气不宣之咳嗽;治肺气不宣之咳嗽; ( (运行运行) ) 芳香芳香开窍开窍 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 芳香芳香辟秽辟秽 治感受秽浊之气。治感受秽浊之气。 * * 禁忌禁忌 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气虚、津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气虚、津 亏阴虚者慎用亏阴虚者慎用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续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5页 收敛收敛止汗止汗 治虚汗证;治虚汗证; 收收 收敛收敛止血止血 治虚证出血证;治虚证出血证; ( (收敛收敛) ) 敛肺敛肺止咳止咳 治肺虚久咳。治肺虚久咳。 酸酸 涩肠涩肠止泻止泻 治久泻久痢;治久泻久痢;味味
13、涩涩 ( (固涩固涩) ) 涩精涩精止遗止遗 治遗精遗尿。治遗精遗尿。 n禁忌禁忌 酸涩味能收敛邪气,酸涩味能收敛邪气, 故有实邪者不用。故有实邪者不用。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续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5页 补补(补养、强壮)(补养、强壮) 补益,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补益,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 作用作用 和和(调和)(调和)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 甘甘 缓缓(缓急)(缓急) 缓急止痛;缓急止痛; 味味 解毒解毒 解食物、药物中毒。解食物、药物中毒。 禁忌禁忌 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
14、用 续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75页 降肺降肺平喘平喘 治咳嗽证;治咳嗽证; 降泄降泄 降胃降胃止呕止呕 治呕呃。治呕呃。 通泻通泻大便大便 治积滞便秘;治积滞便秘;泄泄 通泄通泄 通利通利小便小便 治小便不利证。治小便不利证。 疏疏泄肝气泄肝气 治肝郁证;治肝郁证; 苦苦 疏泄疏泄 疏疏泄血结泄血结 治血瘀证。治血瘀证。 味味 清清泄邪热泄邪热(苦寒)(苦寒) 治热证治热证 苦寒治湿热证苦寒治湿热证 燥燥 燥湿燥湿 苦温治寒湿证苦温治寒湿证 坚坚 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 * * 禁忌禁忌 苦味多燥苦味多燥, ,易伤津液易伤津液, ,阴
15、津不足者当慎用。阴津不足者当慎用。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续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5页 软软( (软坚、软化软坚、软化) ) 软坚散结,治痰火或瘀血凝滞。软坚散结,治痰火或瘀血凝滞。 作用作用下下(泻下)(泻下) 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咸咸 味味 禁忌禁忌 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 作用作用 渗渗(渗利)(渗利) 渗利水湿,治水湿证(小便不利、渗利水湿,治水湿证(小便不利、 淡淡 泄泻、淋浊)泄泻、淋浊) 味味 禁忌禁忌 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液不足者慎用。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液不足者慎用。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续
16、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5页 n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两者结合起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两者结合起 来才能构成较成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来才能构成较成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 温温( (祛寒祛寒) ) 辛温辛温: :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 辛辛 ( (发散发散表证表证) ) 凉凉( (清热清热 ) ) 辛凉辛凉: :发散风热,风热表证。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气和味的关系气和味的关系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5页性和味都有多种,两者结合,可反映药物的多种作用和性能。性和味都有多种,两者结合,可反
17、映药物的多种作用和性能。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 辛辛 辛寒辛寒 透发肌热。透发肌热。 清敛肺气;清敛肺气; 酸酸 酸寒酸寒 清敛清敛 清热涩肠。清热涩肠。 同一寒性同一寒性 甘甘 甘寒甘寒 清热生津或养阴。清热生津或养阴。 药有药有 苦苦 苦寒苦寒 清热泻火、解毒。清热泻火、解毒。 咸咸 咸寒咸寒 清热滋阴潜阳。清热滋阴潜阳。 淡淡 甘淡寒甘淡寒 清热利水。清热利水。 气和味的关系气和味的关系 续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5页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当中有多种作用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当中有多种作用。 例:例: 黄连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
18、毒 苦寒药苦寒药 大黄大黄 泻热通便泻热通便 丹参丹参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 气和味的关系气和味的关系 续续 中药的性能 青黛青黛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5页五味的阴阳属性五味的阴阳属性 辛、甘、淡辛、甘、淡 属属阳阳 酸、苦、咸酸、苦、咸 属属阴阴 * *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咸味涌泄为阴,淡味 渗泄为阳。渗泄为阳。”素问素问 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中药的性能 大枣大枣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5页 辛辛先入先入肺肺 肺气郁闭,以辛散之肺气郁闭,以辛散之 五味所入五味所入 酸酸先入先入肝肝 醋炒玄胡
19、,入肝止痛醋炒玄胡,入肝止痛 ( (五脏所欲五脏所欲) )甘甘先入先入脾脾 米炒人参,补脾米炒人参,补脾 “久而增气久而增气, , 苦苦先入先入心心 物化之常也物化之常也”咸咸先入先入肾肾 盐炒杜仲盐炒杜仲 辛辛伤伤皮毛皮毛 有害(五伤)有害(五伤) 酸酸伤伤筋筋 “气增而久气增而久, 甘甘伤肉伤肉 夭之由也。夭之由也。” 苦苦伤伤气气( (苦为心火之味,多则化火伤气苦为心火之味,多则化火伤气) ) 咸咸伤伤血血 中药的性能 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续续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5页涵义涵义:升降浮沉是升降浮沉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
20、说明药物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的概念之一。 升升 升提、升阳升提、升阳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 (上升)(上升) 开窍等功效开窍等功效 (向上、向外)向上、向外) 浮浮 上行、发散上行、发散 (升浮并称)(升浮并称) (浮越)(浮越) 沉沉 下行、通利下行、通利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 (下沉)(下沉) 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 降降 降逆、收敛降逆、收敛 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 (下降)(下降) (向下、向里)(向下、向里)
21、(沉降并称)(沉降并称) 中药的性能 3 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5页作用:作用: 表证表证 发汗解表发汗解表 病位病位 在上、在表在上、在表 头风痛头风痛 祛风止痛祛风止痛 升浮升浮 食停上脘食停上脘 涌吐涌吐 病势病势 病势下陷病势下陷 久痢、脱肛、久痢、脱肛、 内脏下垂内脏下垂 升阳升阳 里热证、里寒证里热证、里寒证 清热、温里清热、温里 病位病位 在下、在里在下、在里 便秘便秘 泻下泻下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利水渗湿利水渗湿 沉降沉降 咳喘咳喘 止咳平喘止咳平喘 病势病势 病势上逆病势上逆 呕呃呕呃 止呕、止呃止呕、止呃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潜阳息风潜阳息风 中药的性
22、能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续续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5页升降浮沉的依据升降浮沉的依据 * * 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功效(即主要的、直接的关系)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功效(即主要的、直接的关系) * *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是间接的关系: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是间接的关系: 温热辛甘温热辛甘 升浮升浮 寒凉酸苦咸寒凉酸苦咸 沉降沉降 “ 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升,热无沉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升,热无沉 ” 纲目纲目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 * 炮制:炮制:如如酒炒酒炒则升,则升,姜汁炒姜汁炒则散,则
23、散,醋炒醋炒则收敛,则收敛,盐水炒盐水炒则则 下行下行。 * * 配伍: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在复方配伍中 性属升浮的药物与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制;。性属升浮的药物与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制;。 性属沉降的药物与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会受性属沉降的药物与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续续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5页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质地轻如花、叶,大多升浮质地轻如花、叶,大多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大多沉降种子、果实、矿物、
24、贝壳,大多沉降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指导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 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 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续续 中药的性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5页涵义涵义: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归是是作用的作用的归属归属,经经是是脏腑经络脏腑经络的概称。的概称。归经的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理论基础及依据: 归经是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脏腑、
25、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归经理论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按经选药,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按经选药,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 作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作用。作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作用。 膀胱经膀胱经 羌活、桂枝羌活、桂枝 胆经胆经 柴胡柴胡 胃经胃经 葛根、白芷葛根、白芷 大肠经大肠经 白芷白芷 心经心经 黄连黄连 肺经肺经 桔梗桔梗 肝经肝经 青皮青皮 肾经肾经 细辛、知母细辛、知母 中药的性能 4、归、归 经经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5页必须注意的问题必须注意的问题: 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