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执业西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一、注射剂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一)注射剂的概念与分类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分类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四种类型:溶液型注射剂:适于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混悬型注射剂:适于水难溶性药物或油性液体药物;乳剂型注射剂:适于水不溶性液体药物或油性液体药物;注射用无菌粉末:适于水中易溶且不稳定的药物;(二)注射剂的特点优点: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作用定向作用缺点: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制造过程复杂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与质量
2、要求(一)注射剂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剂多为水溶液,不得添加抑菌剂。椎管注射椎管注射液渗透压应与脊椎液相等、PH应与脊椎液相当,不得含有微粒等异物,注射量不超过10ml。肌内注射一次剂量一般在15ml;刺激性太大的药物不宜,以免引起局部刺激。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注射剂量12ml。常用于过敏性试液或疾病诊断此外还有穴位注射、腹腔注射、关节腔注射等。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软组织内的给药途径为【D】A静脉注射B椎管注射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二)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可见异物(澄明度)检查合格安全性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
3、接近PH要求与血液的PH7.4相等或接近,49稳定性降压物质澄清度不溶性微粒例:下述关于注射剂质量要求的正确表述有。【ABDE】A.无菌B.无热原C.无色D.澄明度检查合格(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E.pH要与血液的pH相等或接近例:关于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中叙述错误的是A.无菌是指不含任何活的细菌B.PH和渗透压不合适可增加注射剂的刺激性C.PH对于注射剂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很大影响D.大量供静脉注射用的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E.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须等渗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一) 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纯化水: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
4、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注射用水:纯化水再经蒸馏所制得的水,亦称为无热原水。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制得的水,是无菌、无热原的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制药用水包括纯化水、注射用水与灭菌注射用水。(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PH、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用水和蒸馏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热原 B.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
5、水用蒸馏法制备C.注射用水是指纯化水再经蒸馏所制得的水,亦称为无热原水 D.注射用水不同于一般的药用纯化水,主要在于无菌E.注射用无菌粉末临用前用药用纯化水溶解答案ABC(三)原水的处理 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1.蒸馏水器 塔式蒸馏水器 多效蒸馏水器 气压式蒸馏水器2.注射用水的收集和保存 注射用水应在80以上或灭菌后密封保存、65以上保温循环存放。3.注射用水的检查 一般检查几个主要项目,如氯化物、重金属、PH、铝盐。热原一般定期检查。二、注射用油应无异臭、无酸败味;在10时应保持澄明。碘值、皂化值、酸值应符合要求。三、其他注射用溶剂 乙醇、甘油、丙二醇、聚
6、乙二醇、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四、注射剂的附加剂为了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注射剂中除主药外还可添加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等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统称“附加剂”。常用附加剂如下: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吐温、聚乙烯吡咯烷酮、普郎尼克等。缓冲剂:醋酸,醋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乳酸、酒石酸、酒石酸钠。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鳌合剂:EDTA-2Na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脲等抑菌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羟苯丁酯、羟苯丙酯、酚。局麻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渗透压调剂:氯化钠、葡萄糖;热原一、热原的概念热原从广义的概念说,是指微量即能
7、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实质上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和致热中心,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二、热原的性质 耐热性 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可滤过性;易被吸附性;不挥发性;水溶性;不耐酸碱性三、污染热原的途径 从注射用水中带入;从原辅料中带入;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设备等带入;从制备环境中带入;从输液器带入四、热原的除去方法 高温法;酸碱法 吸附法 滤过法 离子交换法 凝胶
8、滤过法 反渗透法例:1.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A.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C.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在250加热30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E.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答案:E2.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答案:B3. 能用于玻璃器皿除去热原的方法有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超滤法 E.反渗透法 答案:AB软膏剂1.软膏剂的概念与分类定义 软膏剂系指药物
9、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亦称乳膏剂。分类 按分散系统可分为三类:即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软膏剂的质量要求:A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B应具适当的粘稠性,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C应无酸败、异臭、变色等变质现象D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E用于创面的软膏剂还应无菌2.软膏剂的基质软膏剂常用的基质分为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包括烃类、油脂类、类脂类、硅酮烃类凡士林:可单独作软膏基质;仅能吸收约5%的水分;加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和高级脂肪醇能增加吸水性固体
10、石蜡:调节稠度液状石蜡:调节稠度类脂类羊毛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辅助乳化剂;常用含水30%羊毛脂蜂蜡与鲸蜡:在o/w乳剂基质中起增加稳定性与调节稠度的作用硅酮 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不宜作眼膏基质。乳剂型基质乳剂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组成:水相、油相及乳化剂特点:油腻性小,易涂布,易洗除。不适宜与水不稳定药物种类:W/O O/WO/W基质可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通常乳剂型基质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肤损伤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浓疱症。O/W基质加入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和山梨醇等O/W基质加入防腐剂:羟苯酯类、三氯叔丁醇、洗必泰等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
11、化剂和稳定剂肥皂类:一价皂:O/W型乳化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多价皂:W/O型乳化剂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酯类:高级脂肪醇: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醇):用于O/W基质中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脂肪醇硫酸酯类:O/W型乳化剂多元醇酯类 硬脂酸甘油酯:O/W型乳化剂脂肪酸山梨酯与聚山梨酯类脂肪酸山梨酯:司盘 W/O型乳化剂聚山梨酯类:吐温 O/W型乳化剂聚氧乙烯醚类:O/W型乳化剂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类、聚乙二醇类特点:无油腻性,易洗除,药物释放快。有利于分泌物排除;也常用作腔道粘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润滑性差。基质中水分易蒸发且易霉变,须加保湿剂及防腐剂。3.软膏剂制备方法:研和法
12、、熔和法、乳化法4.软膏剂质量评价软膏剂质量检查项目:粒度:不得检出大于180um的粒子。装量微生物限度无菌:用于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主药含量物理性质:熔点;粘度与稠度;酸碱度;物理外观刺激性稳定性药物释放与经皮扩散实验例:关于软膏剂正确的表述为A.按分散系统可分为三类:即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B.用于创面的软膏剂应无菌C.软膏剂常用的基质分为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水溶性基质D.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类、凡士林E.软膏剂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答案ABCE例:研和法制备油脂性软膏时,如药物是水溶性的宜先用少量的水溶解,再用哪种物质吸收后与基质混合A、液体
13、石蜡 B、羊毛脂 C、单硬脂酸甘油酯 D、白凡士林 E、蜂蜡答案:B例:对乳剂基质说法错误的是A. O/W型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与透皮吸收较快B. O/W型乳剂型软膏剂也称为“冷霜”C. 乳剂型基质有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型两种D. 肥皂类为O/W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E. 乳剂基质的油相多为固相答案B例: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Plouronic F68 B、吐温80 C、胆固醇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阿拉伯胶答案:C软膏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A.粒度 B.装量C.微生物限度 D.无菌E.热原答案:E膜剂(一) 概述膜剂: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特点:优
14、点:工艺简单,无粉尘飞扬,材料用量小,含量准确,稳定性好,起效快缺点:载药量小,适用于小剂量药物。重量差异大。(二) 常用成膜材料与制备方法1.常用成膜材料与附加剂成膜材料的种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脂、淀粉、糊精 特点:可降解或溶解,但成膜、脱模性能较差,常与其他材料合用。合成高分子材料: 聚乙烯醇类化合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纤维素衍生物类 特点:成膜性能优良,成膜后的强度与柔韧性均较好。常用品种:聚乙烯醇(PVA): 规格:PVA 05-88 17-88 醇解度:均为:88% 应用:前者水溶性大而柔韧性差,后者水溶性小而柔韧性好,两者以1:3混合使用。 性质:对
15、粘膜和皮肤无毒、无刺激性。吸收少,80%48小时内随大便排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附加剂2.制备方法 匀浆制膜法: 热塑制膜法: 复合制膜法:(三)质量检查重量差异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药量(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药物从体内消除途径有肾脏排泄、胆汁排泄、肝脏代谢及肺部呼吸排泄等,等于各速度常数之和。半衰期: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与消除速度一样可衡量消除速度的快慢。清除率CL:指机体或机体的上述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单室模型:药物在血液、组织与体液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均一”状态。血浆中药物浓度只
16、受消除速度影响。生物利用度: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包含药物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代表药物被吸收的程度达峰时间:代表药物吸速度。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滤过的影响因素:Poiseuile公式:生物药剂学第一节 概述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
17、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第二节 胃肠道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一)、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二)、药物的吸收机理: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属一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两条途径:(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两种方
18、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 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一)、生理因素的影响: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 药师 专业知识 重点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