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品文档】第 44 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执教人:张桂强科学教材课程目录植物身体的奥秘1、 根里的“抽水机”2、 茎里的“运输机”3、 叶里的“加工厂”4、 花里的“育婴房”5、 果实里的新生命无处不在的微生物6、 酸奶的秘密7、 发面的学问奇妙的电与磁8、 电路的研究9、 有趣的磁现象10、 指南针11、 神奇的电磁铁各种各样的能量12、 能量及其形式13、 能量的转换变化着的地表14、 大地的变迁15、 大地的震动16、 火山的喷发17、 地表物质的迁移18、 网络课堂-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
2、化的影响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本册教材由“植物身体的奥秘”、“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奇妙的电好磁”、“各种各样的能量”和“变化着的地表”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中一些领域的知识素材、科学方法、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整合在一起,使学
3、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景中。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主进行表达交流。二、学习目标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
4、律。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三、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
5、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竹园小学属于卫东区的农村小学,农村的孩子对植物、微生物有着更多的接触,他们更便于观察和了解这些现象,从而好奇心也更能强。通过对科学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
6、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附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进度表周次时间教 学 内 容课时数1科学课常规教育 熟悉教材121、根里的“抽水机”232、茎里的“运输网”243、叶里的“加工厂”254、花里的“育婴房”265、果实里的新生命276、酸奶的秘密287、发面的学问298、电路的研究2109、有趣的磁现象21110、指南针21211、神奇的电磁铁21312、能量及其形式21413、能量的转换21514、大地的变迁21615、大地的震动21716、火山的喷发21817、地表物质的迁移 网络课堂219复习 考试2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根的
7、形态。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3.了解根的作用。能力培养: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问题 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二
8、、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导入 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出示的图片。 观察 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交流 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媒体 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 视频。 归纳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延伸 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导入 出示的图片。 讨论 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观察 出示一些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导入 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分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 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实验
9、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交流 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归纳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导入 出示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 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 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导入出示课本图中。 问题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讨论 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归纳 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
10、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七、小结板书设计: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根系分为: 1)直根系:主根和侧根2)须根系:不定根 根的作用:1)固定植物。 2)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教学反思第二课 茎里的“运输网”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茎的形态。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3.探究茎的作用。能力培养:1. 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2. 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2.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
11、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 问题 波波发现了什么?彬彬认为茎里流出的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二、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导入 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或课本图)。猜想 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观察 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引导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12、交流 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媒体 播放 视频。归纳 茎能运输水分。引申 你会做一枝两色花吗?回家试做一朵两色花。三、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导入 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 的图片。 讨论 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观察 的图片。归纳 茎还有支持作用。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阅读 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讨论 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归纳 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引申 莲藕的茎是哪个部分?长在地下的茎有什么作用呢?四、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导入 出示课本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
13、问题 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五、小结教学反思:第三课 叶里的“加工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 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力培养1. 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 通过探究叶的作用,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初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 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2. 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教学准备: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的图片。波波和
14、琪琪有什么发现呢?问题 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二、活动:观察叶片的排列情况导入 出示课前拍摄的。 问题 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交流 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讨论 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三、拓展:绿叶的作用导入 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媒体 播放 视频。讨论 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阳光有什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交流 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思考 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四、小结教学反思:第四课 花里“育婴房”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花的结构。2.
15、探究花的作用。3.了解花的其他特征。能力培养:1.通过观察植物的花,继续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2.通过对花的结构认识,尝试对观察和实验现象作出分析解释。3.通过观察更多植物的花,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动手探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心与耐心。3.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视频、桃花模型、“花的构造”视频、鲜花、镊子、“花的档案”样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一些花的图片 。说说花的名称。 问题 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
16、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二、活动一:解剖花导入 要更完整地认识植物的花,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观察花的内部。怎样解剖一朵花呢?演示 出示一朵桃花模型。介绍解剖桃花的方法,提示要点,出示记录表格。在解剖前,教师应示范怎样使用镊子,怎样解剖白菜花(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实验 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种花,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交流 对花的解剖结果进行归纳,了解花的结构。媒体 播放的 视频。思考 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找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区别。拓展 分辨常见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三、活动二:
17、寻找花里的“育婴房”导入 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问题 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交流 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媒体 出示有关的图片。 实验 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媒体 播放 视频。归纳 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四、拓展:给花建档案导入 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问题 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交流 “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制作 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展示 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生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五、小结教学反思第五课 果实里的新
18、生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果实的结构。2.探究果实的作用。能力培养:1.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欲望。2.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学准备: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找果实”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的图片。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
19、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问题 植物的果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活动一:观察结果的过程导入 出示一些植物由的图片(图片已排好序)。 问题 能说说这些植物的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猜测 猜测雌蕊、子房的作用。交流 说出植物的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 归纳 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三、活动二:果实里藏着什么?导入 出示桃、姜、萝卜的实物。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吗?外形相似吗?内部构造一样吗?指导 介绍解剖桃的方法(横切、纵切)。在演示解剖方法时,要强调用刀安全。实验 学生按要求解剖桃、姜、萝卜,并观察内部构造。交流 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桃、姜、萝卜哪个是植物的果实,哪个不
20、是?说说你的依据。归纳 果实是由种皮和种子构成的。资料 有关香蕉和无籽西瓜的资料。思考 荸荠、萝卜、甘薯是植物的果实吗?四、活动三:寻找植物的果实导入 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活动 到社区或郊外寻找植物的果实。指导 当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多时,本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如果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少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计划 分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寻找果实”计划。提示学生计划应包括准备什么(如观察记录表、笔、工具);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纪律要求)。(活动前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品尝果实,以免中毒。)调查 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达到
21、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交流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五、小结 教学反思第六课 酸奶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细菌的形态。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3.认识细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4.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能力培养:1.通过对细菌形态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描述。2.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学习。2.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重点难点:根据现象推理判断,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理解酸奶的秘密是细菌(乳酸菌)的作用。教
22、学准备:1、鲜奶,酸奶,清洁的容器、温度计、时钟、保温瓶、糖、锅及汤匙(学生自己准备)。2、细菌、病毒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讲述故事情景(一天,波波和琪琪来到妍妍家坐客。) 妍妍从冰箱里取出了酸奶来招待同学。她告诉同学,这些酸奶是她自己制作的。问题 大家是否知道,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呢?目的 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二、活动一:动手制酸奶(回家做)导入 出示酸奶的制作材料。问题 酸奶是怎样做的呢?演示 讲述酸奶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过程。媒体 出示。观察 注意观察鲜奶与酸奶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方面的不同。讨论 酸奶是用鲜奶制成的。鲜奶是如何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