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性研究信息与工程学院 王学成王学成 (1978-),男,陕西渭南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有数据库应用开发,信息安全等。【摘 要】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这不仅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依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对专业建设和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一、引言“大数据”作为目前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
2、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的技术逐渐成为专业人士争相研究的焦点。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特定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目前我国政府尚未直接以专有名词对“大数据”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2011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提出的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外3项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
3、了新的要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从培养标准、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希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立为了适合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目录),对原有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压缩,其中将原先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等 5个专业整合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为信息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大门类之下,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
4、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信息与工程学院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上的支撑下,集中优势学科力量,与2007年筹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于2008年正式招收本科生。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对于专业,只有认清现状,才能在未来几年不断实践并达到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经过充分探讨、学习、分析与对照,对于2008年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学院按照教育部培养要求,设计了“广而全”的课程体系,但是由
5、于计算机、经济管理类课程门类多,方向宽泛,在现有课程体系总课时有限的基础上就相应缩短了单门课程学时,导致基础不扎实,专业不精,方向不明确。同时由于招生规模和数量的大,招生生源文理兼招,由于学生的基础、学科层次不同,学生兴趣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喜欢偏向经济管理类,有些喜欢计算机开发、网络类等。另外,通过对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都学了,什么都不会”,基础课程学不精,专业课程学不会,结果知识面广了就业却难了。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在2014年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创新建设。根据当前社会对信息
6、管理专业的需求,在满足正常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定位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以适应“大数据”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首要内容。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强调 IT技术,弱化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二是强调管理又过于弱化了IT 技术;三是 IT技术与管理相融合,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对于我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现状,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更要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3+1”人才培养方案。 “以人为本”挖掘学生发展潜
7、力,开发学生成才动力,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注重能力”设计学生的应用性定位,做好能力分析,强化实践教学,激励创新拓展;“分型培养”建立弹性学分制,开发模块课程,推进主辅修制。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模式进行制定,以基础平台和模块化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按照大数据处理方向、物联网嵌入式技术方向二个方向让学生选修课程,并设置了拓展模块课程,体现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3+1”培养方案是在“学术性与技术性”思想指导下,制订的以实现“实践第一”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即用 3 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教学,用 1 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
8、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前 3 年校内培养为主,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主要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 11 周的企业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技术水平较高的岗位实习,同时安排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学院教师定期到现场巡视指导,促使学生将专业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通过“3+1”创新模式培养,我校信息管理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的能力,还具备智能数据分析处理工具的操作能力以及综合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五、师资队伍的实践创新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
9、院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相对较缺,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毕业学校进入工作学校,走向讲台,教师自身没有工程实践背景,讲课一般都是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职责。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就不可能指导学生用多学科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不利于彻底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目的。所以我院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采取以下方法。(一)引进外部人才一方面,吸引信息管理专业的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研究生到学院工作,扩充专职教师队伍,组建本专业教学团队。尽量吸收一些学科背景不同的和毕业院校不同的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 聘请兼职教师,邀请部分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的实
10、际课堂教学中来。(二)留住内部人才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采取企业进修、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方式培养在校青年教师。另一方面,提高内部人才待遇,防止人才流失,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三)企业实践无论外部人才,还是内部人才,提倡终身学习,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跟踪技术的发展,更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过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院每年都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与学校外部系统的人才的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
11、培养策略。六、专业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创新建设信息管理专业实验室中不仅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本软件系统, 具备开发管理软件的环境,在于对管理环境及业务流程的模拟实验。通过塑造企业版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工作环境,做出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成果。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实验涉及到很多部门行业,因此我院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创建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让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各部门跟班实习,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环境 和广阔的校外辅导资源。七、结论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处理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化社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专业。本文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师资队伍的实践创新建设和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等等方面对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江 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73 钱 进,徐 亚 平,吕 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2009.64 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