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精品文档】第 11 页十、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1、共同点:(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3)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不同点:(1)母系社会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社会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血统关系按母系世系计算。父系氏族期间,实行一夫一妻制,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子女血统关系按父系世系计算。(2)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
2、体。(3)子女血统关系按母系世系计算.(4)文化遗存不同: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六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其次是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公社分为五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春秋争霸是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所以说春秋无义战。 影响:(1)消极:连年战争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2)积极:一是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
3、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二是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三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各国为争霸的需要,都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三、 魏国李悝变法的的内容 (1)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政策,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 (旧的世卿世禄制对世袭的贵族有特权,那些对国家没有贡献,却依靠父祖辈享有厚禄的人是国家的“米虫”,应该把厚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吏治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4、。)(2)编制法经,加强法制。 (法经的编制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推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4)实行“平籴法”。 (李悝在变法中提出一项设置“常平仓”的政策,在收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多余的粮食作为储备,保证粮价不至于暴跌;在收成不好的时候,政府再以平价出售粮食,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商人的投机活动,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5)任用吴起改革军制,精选武士。 (魏国创
5、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四、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年 主要内容:(1)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打击世卿世禄制(2)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3)奖励耕织,重本抑末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49年 主要内容:(1)推行县制(2)废井田,开阡陌(3)统一度量衡(4)制定秦律(5)烧诗书,禁游学。 历史意义:(1)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
6、)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五、 战国时代封建战争的特点 (1) 武器上:春秋时代兵器皆为铜器制作,战国时期则渐为铁甚至钢制作。(2) 军事编制上:春秋一般都是车战,战国以步战为主。战争规模更大,更为激烈和频繁。(3) 兵源上:各国军队的数量普遍扩大。六、 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1)经济上:生产力提高,各地经济联系加强,各地交流频繁。(2)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基本
7、上拥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3)各国各阶层都希望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4)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使秦势力壮大,成为统一的中坚力量(5)秦国自己的客观条件比其他国家成熟,商鞅变法的措施行之有效,改革较为彻底,经济发展快,军队战斗力强,民风强悍。几代国君致力于开疆扩土,成为拥有三分之一土地的国家,具备统一的条件。(6)秦始皇热衷于统一事业,又拥有雄才大略。(1.2.3.4.是综合国力)(嬴政的充分准备,正确的战略战术,秦军威武)历史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了攻城掠地的屠杀,打破了交通带来的障碍以及文字与语言带来的隔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拓了版图,建立
8、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人们获得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促进了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七、论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所谓“分封”就是封邦建国:把天下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封给宗室子弟和功臣,让他们代表周王朝对这些地方进行直接统治。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周初进行了两次大分封,其一是武王克商后的大分封,此次分封使纣子武庚被封于殷,统率殷的遗民。其二是周公东征后的大分封,此次分封中,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封周公于鲁,封师尚父于齐,封叔虞于晋等等,形成了卫、宋、鲁、齐、晋、燕、吴、楚等著名的封国。分封制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
9、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上述层层分封的办法,周天子便建立了从上到下的以周王室宗族为中心的姬姓家族联合异姓贵族对全国土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同时也完成了财产和权力在统治阶级内部的瓜分。各方诸侯以周王为共主,对周天子有朝拜、纳贡赋、供劳役、助出征等义务;周王将土地和人民赐与诸侯,既有保护诸侯权利的义务,也有剥夺诸侯爵位、削地和贬爵的权力。西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得多,对巩固西周王权有积极作用;但诸侯国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10、,终于造成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权力的膨胀。 八、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1)实行推恩令 (2)设立中朝【分割相权】 (3)地方派遣刺史【监察地方】 (4)注重选拨官吏(5)严刑峻法,打击豪强 (6)察举制和兴太学2、财政制度上的改革:(1)改币制(2)收回盐铁经营权【盐铁官营】 (3)采取均输平准的政策(4)颁布算缗 令【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3、军事上:集中军权【禁卫军】4、思想文化上的措施:崇儒更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九、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意义: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进入战国后各国为了巩固政权,增强国力都进行政治改革。 变法的特点:改革由经济
11、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战国前期,吴越衰落,韩、赵、魏诸国先后崛起,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对峙的局面,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由于封建秩序趋于解体,七国的地主阶级在取得争权斗争的胜利后,为巩固和扩展地主阶级利益,加强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对旧的经济基础进行封建改造,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变法遂成为历史发展的需要。在“智能之士”的策划下,各国相继出现了变法运动。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齐威王的改革措施,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赵国的改革,燕国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是最有名。各国的变法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在
12、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旧贵族,扶持了新兴地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由奴隶制引起的社会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处在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农民比起奴隶主阶级驱使下的奴隶来,人身束缚相对减轻,这对提高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封建社会初期,这种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上是相适应的。所以在各国变法之后,社会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 】十、简述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3)实
13、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4)改革币制。(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十一、论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作用:(1)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系 氏族 社会 父系 异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