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word教案.doc
《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word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word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word教案【精品文档】第 13 页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温度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奇妙的水水
2、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其实,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让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2、迷你实验从水之旅谈起由于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这些都与温度有关,若要了解物态变化,首先温度与温度计的使用等有关内容。3、温度a、引出温度的概念。b、提出自学要求,在课本上划出
3、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c、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课本图128),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4、温度计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
4、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a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b体温计(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
5、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c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练习:(1)水的沸点=_ =
6、_ (2)沸水的温度=_ =_(3)绝对零度是_ =_ (4)人体正常体温是_ =_5、温度计的使用 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把温度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
7、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四、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五、小结:师生共同进行。六作业: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温度计一 物态变化二 温度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 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三 温度计1、 常见
8、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2、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 体温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四 热力学温度(T=t+273k)-五 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教学反思: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 化的优点。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
9、法。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突破策略: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器材:铁架台 烧杯 温度计 酒精灯 铁圈及石棉网 冰 烛蜡 秒表导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
10、度,让烛油滴在一张白纸上。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结论: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凝固讲述: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冰山(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活动一提出问题 冰和烛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 (1)冰熔化 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 一定的温度?(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 ,烛蜡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1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11、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1、如图2-28(b)把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烛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烛蜡的状态的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2、如图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P42表格中。
12、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29和图2-30中分别画出冰、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教师将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投影,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烛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 (1)烛蜡加热后,发现 ;在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 。 (2)当温度低于0时,可以发现冰 (有、没有)熔化;当温度达到0时,发现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3)冰和烛蜡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放热)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 (1)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活动二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3、(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 (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交流与合作 (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变化情况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 (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三)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活动三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晶体凝固的条件。(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四)熔
14、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1至图2-3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五)小结 通过这一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六)布置作业(七)当堂训练 1物质从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选填“变化”、“不变”)的。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热,温度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它的大小还与_等外界条件有关。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15、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八)分层巩固1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态,在-39时呈_态或_态,也可能呈_态,-38时呈_态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2)酒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 物理 第十二 温度 物态 变化 word 教案
限制150内